東吳人社院在此發出英雄帖,歡迎所有青年學子,挑戰這個全新的教育制度,一個結合「榮譽制」(Honor Program)、「師徒制」(Mentorship Program)與「卓越制」(Excellency Program)三制合一的教學環境。 同時配合以「目標導向」(Goal-oriented)、「計畫歸屬」(Project-Based)與「問題解決」(Problem-Solving)三大能力培育的教學環境,為我們國家的未來,一起成就一羣具有人文素養、創新品味、與卓越成就的社會中堅。 看見 文科生的逆襲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包括中國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社會工作學系、社會學系、政治系、音樂學系,以及師資培育中心。 各系所畢業校友,人才輩出,往往擔任職場與社會組織要務,成就斐然。 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座落於依山傍水的外雙溪校區,鄰近故宮博物院、錢穆故居與林語堂故居等重要人文藝術資產,是個地靈人傑與人文薈萃的絕佳學習環境。
人社學院的前身為「人文社會研教中心」,專負責人文素養的共同科目,中心內設有三民主義與歷史、憲法教學組、國文教學組及英文教學組。 後續由李威熊教授、謝海平教授、廖美玉教授、莊坤良教授、王嵩山教授、翟本瑞教授擔任院長,現任院長則為何寄澎教授。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提供兩個本科課程:理學士(環球中國研究)及理學士(定量社會數據分析),同學可以直接報讀相關課程。 我們與全球一流大學合作為學生和教職員提供國際合作研究、海外交流、聯校學生培訓和雙學位課程的機會,使教學不再受限於地域限制並與世界接軌。
人文社會學院: 教育研究所碩士班/博士班
展望未來,將全力辦好大學部的各項教學活動,致力發展碩、博士班,建立完整之教學體系。 同時,繼續發展跨領域學程,並建置教學支援平臺,拓展國內外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以培養國家社會發展所需之人才。 1995年,「族羣關係與文化研究所」成立;整合大陸研究所、國際經濟研究所、教育研究所、族羣關係與文化研究所,成立「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東華人社院創院院長為楊牧 (王靖獻)。 因應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以「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為核心,引導大專校院達成以人為本,從在地需求出發,結合人文關懷,善盡社會責任之目標。
- 通過有意識的發問和探討,產生宏觀的視野;並經由具體的基層實踐,培養可持續的行動力和累積在這基礎上建立的社會發展理論。
- 同年,管理學院自人社二館遷至管理學院大樓,人社二館完全移交與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使用。
- 2001年,因應原住民民族學院成立,族羣關係與文化研究所改隸原住民民族學院。
- 當你步出校園、進入社會的霎那,你並不是因為從某個系畢業而獲得某個工作,你是因為你身上具備的某種氣質、某些能力與某個能力,而讓你有開創生涯與經營人生的無限機會。
- 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承襲楊牧的創院精神,以自由主義、創新思維、批判性思考為核心,設有六大研究中心,2017年以「社會科學」領域進入ESI全球排名1%。
- 2022年遠見雜誌調查結果,中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首度拿下全臺灣私立大學人文社會學羣投資報酬率的第一名。
- 分別為中國文學系、臺灣文學系、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法律學系、生態人文學系、大眾傳播學系、師資培育中心與教育研究所。
除了開設就業學程外,學院及各系所亦舉辦多場就業講座,邀請業界專家講授業界實務課程及經驗分享,讓學生除了學習到課本上的專業知識外,還可以將專業知識導入實務工作中,對於學生未來進入職場工作有相當大的助益,亦增加學生就業競爭力。 臺成東三校論壇學術研討會,為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三校中文系,每年輪流主辦與共同支持的學術研討會,以強化三校師生在中國語文學門之學術交流,第一屆在2013年舉辦於國立東華大學。 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承襲楊牧的創院精神,以自由主義、創新思維、批判性思考為核心,設有六大研究中心,2017年以「社會科學」領域進入ESI全球排名1%。 人文社會學院2025 成立於2022年,為一所以華語文教學與書法藝術為核心,專收國際學生的華語文教學碩士班,頒授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
人文社會學院: 學術交流
東華人社院是全國首座以「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為名的學院,也是全國第二座綜合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的科際整合學院,學術領域涵蓋中國文學、英美文學、華文文學、歷史學、人文地理學、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法學、公共行政學等,頒授學士、碩士、博士學位。 社會普遍認為學習「軟技能」極為困難,而「軟技能」正正是大學生在畢業後適應就業和承擔社會責任時所最為需要的技能。 有見及此,本學院採用全球創新的教學法培訓本科生,包括線上課程、數碼科技、小組專題研習、服務學習、多媒體評估、實地考察和研究機會。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致力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批判性思維、道德觀和分析能力,讓學生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抱有著二十一世紀世界的公民意識並可持續發展。 本學院的課程是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最大的跨學科課程,涵蓋超過15個學科,包括音樂、寫作和電影領域的創意藝術課程。 在應用英語系、應用日語系、及幼兒保育系等大學部之課程與教學上著重配合實務現場需求與學習步驟,以實務取向為優先。
醫學社會暨健康照護學士學位學程:培養具備醫學社會與健康照護專業知能、機構管理與政策規劃之長期照護人才。 培養社會跨領域議題倡議,重視社區與環境永續發展及社會企業博識專才。 營造獨特的人文思考環境,探索人生哲學與生命意義,論證義理與價值,並結合心理興禪修,落實精神及社會關懷。 臺灣自1992年起,國民平均產值已突破一萬美元關卡,但政治社會的亂象、貧富不均的嚴重、環境的惡化均顯示我們的成就是畸形的經濟成長,而非有機的社會發展。 全球化導致國際組織興起和超國家的評判標準及約束力的擴張,包括智慧財產權、生態保育、公害防治,及消費者與生產者的權益保障。 培育具備日語、東南亞或歐洲語言之第二外語技能,強化學生海外研習與實習,開拓國際視野,提升國際職場競爭力。
人文社會學院: 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班/博士班
個體生命在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這三個不同卻相互重疊的學習場域中,生命與生命之間的相遇,自我與他者之間的對話,人(persons)與人類(human beings)形成了一個無法分隔的生命共同體。 改變【鏈結產業】:搭配整合三師工作與服務場域,將與產業實務界進行創新合作鏈結,帶領學習者進駐社福機構、社區、醫療院所、諮商所、學校以及補教業進行參觀瞭解,並持續為人文社會學科的學習者拓展視野,進入各項產業,探索產業諮商的未來,開發更多實習合作的機會。 配合教學卓越計畫、典範科技大學計畫及高教深耕計畫舉辦師生赴產業界參訪及企業實習,以隨時瞭解產業界最新資訊。
人文社會學院: 英語教學研究所碩士班
向來只著眼經濟成長的「發展研究」面臨環境生態、社會文化問題的日趨惡化也發生變;均衡、可持續性的、參與式發展已取代成為此一學科的基本概念。 人文社會學院2025 教育領導與評鑑所、師資培育中心與縣市政府及國小現場教師合組國小教材與評量研發小組,協助改進教材與評量品質。 應用英語與應用日語兩系就現有人力結合商管學院企管系與餐旅系組成觀光旅遊與商務溝通專業外語產業研發專業社羣。 在觀光產業方面,構思與產業界結合開發觀光英語村、外語導遊人員培訓班、餐廳或旅館之英日語文應用軟體開發、親子旅遊套裝行程之開發設計等。
人文社會學院: 人文社會學院公告
通過有意識的發問和探討,產生宏觀的視野;並經由具體的基層實踐,培養可持續的行動力和累積在這基礎上建立的社會發展理論。 結合理論與實際,在市場競爭與國家統治雙元體制下,師生共同尋找出第三條路。 聘請外籍教授來校短期授課:應日系自93學年度起每學期固定邀請至少兩位日本相關領域的知名教授前來短期授課,為期各兩週,以加強研究生的研究能力。 本院設有外語自學中心:在硬體設備上有106部個人電腦,6部個人液晶電視,1臺大型電漿電視,1組單槍投影機與大型電動螢幕,並設有10人團體電視區。 在軟體資源上有多種書籍、雜誌、影音光碟與多媒體語言學習軟體,包含英、日、法、德、西、俄六種學習語言、線上英語測驗軟體、衛星電視。
人文社會學院: 公告訊息
改變【迎向科技】:藉由發展課程,讓學生站在「跨域溝通」的立場,從「以科技方式」或「納入科技方式」解決問題的角度為出發點,思考三師共構的工作內容;訓練學生學習與掌握跨域溝通原則,回應新興科技發展及產業創新趨勢。 充分運用大三菁英出國計畫以及雙語教學推動中心、應英系協助校提升海外組碩士生、英揚計畫學生之外語能力,擴大學生出國之成功機率。 每年暑假舉辦「創意英、日語體驗營」,邀請日本女子大學、國學院大學兩校的合作,由外籍教師帶領日籍及本校學生參加情境英、日語學習。
人文社會學院: 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學生可依照自己的程度、興趣與需求來自選教材,自訂進度,進而達成自律學習的目的。 2014年,公共行政學系碩士班取消國家行政與公共政策組、大陸與兩岸事務組之分組。 同年5月,人社三館新建工程因新承包商不堪資金壓力,再度停工。
人文社會學院: 學院新聞
期待校園社區化,社區校園化,引領師生在鄰近社區行動,以鄰近社區高中校園為授課及服務學習的場域,希冀達成東吳人文社會學院「人文再造、社會永續」為「城市校園」之終極目標。 現設有中國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政治學系、社會學系、社會工作學系、音樂學系等七學系大學部、碩士班,並設有中國文學系、政治學系博士班、人權碩士學位學程、師資培育中心及數項跨領域學分學程。 為整合院內資源,進行跨域研究,亦設立社會地理資訊中心(GIS中心)、中華文明現代化研究與創意中心及中國研究室、東亞研究室等四個研究單位。 2005年,母體學校改名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成立人文社會學院,下轄中國語文教育學系、社會科教育學系、教學心理與輔導學系、鄉土文化研究所、民間文學研究所、英語教學學系。
人文社會學院: 生命教育五大核心素養
國際經濟研究所成立博士班、經濟學系成立博士班,大陸研究所改名「財經法律研究所」。 1987年7月,臺灣省立花蓮師範專科學校改制為臺灣省立花蓮師範學院,當時設有語文教育學系、社會科教育學系。 每一個自我(self)原本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individual),但是在家庭、社區與學校的不同社羣組織(bloc)中,每一個個體都轉變成這些社羣組織中的一個區塊(block)。 一個理想中的區塊鏈(block-chain)教育模型,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學習成長時空,使每一個生命區塊都能夠融入理想的教育理念、教學目標與教養方法的緊密連結(chain together)之中,一起發光發熱,全體共存共榮,個體不僅得以成就自我,社會更得以永續發展。
人文社會學院: 學院公告
2019年,「華語文教學國際博士學位學程(TCSL)」成立,為全國第一個專收國際生的華語文教學博士班。 同年,財經法律研究所、法律學士學位學程、法律學士學位學程暨原住民專班,合併為「法律學系」暨原住民專班。 人文社會學院 2018年,中國語文學系博士班、中國語文學系民間文學博士班整合為中國語文學系博士班;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中國語文學系民間文學碩士班整合為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人社三館落成啟用,於同年6月,共同教育委員會及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部分系所陸續進駐。 人文社會學院2025 2017年,與日本廣島大學(Hiroshima University)社會科學研究院簽署雙聯碩士學位計畫。
人文社會學院: 「人文再造、社會永續」
面對社會的發展,強化國際的視野,具備在地的關懷,以助人工作為基礎,以社會永續為目標。 陽明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的「實驗音樂即興課」從2008開辦以來,已歷經14個年頭,並以「2路公車即興樂團」作為對外課程展演的團隊名稱,希望藉由聯絡校內外的2路公車,開啟音樂自由探險的精神。 2022年遠見雜誌調查結果,中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首度拿下全臺灣私立大學人文社會學羣投資報酬率的第一名。 憑藉在學院學習的知識和經驗,畢業生可以在各個領域就業,例如商業界別,政府部鬥和社區服務;亦有部分畢業生在海外頂尖研究機構,例如康乃爾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普林斯頓大學等就讀研究生。 社會發展研究所試圖針對臺灣物質快速增長中所引起的失衡狀態尋求綜合治理。
花教大社會發展學系與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合併更名為「社會暨公共行政學系」,並舉辦第一屆中山—東華學術發表會。 目前包括中國文學系(含碩士班、博士班)、歷史學系(含碩士班)、哲學系(含碩士班)、政治學系(含碩士班、博士班)、社會學系(含碩士班)、社會工作學系(含碩士班)、音樂學系(含碩士班)、師資培育中心、以及人權碩士學位學程等九個教學單位。 同年,配合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之併校,文學院大樓改名人社一館;共同教學大樓移交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使用並改名人社二館,與管理學院共用。 改變【整合三師】:因應並提昇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學習者的學習及職涯發展需求,打造AI取代不了的職務,並同時具備跨域學習力與科技應用力,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從加值人與人之間互動和生命與生命之間對話開始,未來規劃推出P. School「三師共構」跨領域整合概念。在此P. C.亦即Pro. Certificate,強調專屬於人文社會學院的專業證照,三師分別代表「社工師」、「諮商師」、與「教師」,這三師都是以人為主要關懷對象的助人工作,是一種生命面對生命的人生職涯。 人文社會學院以幼保系及教育類羣師資為核心結合數位設計學院及工學院資訊軟體設計人力,成立遊戲教學創意研發中心。
人文社會學院: 學院研究中心
協助學生通過語文能力證照考試:學生於入學後即公佈畢業前需達到外文能力檢定之分數標準,激勵學生充實英語能力,獲取外文能力檢定之證照。 研究所另開設英、日語課程供研究生修讀,另開設「託福加強班」為即將出國留學的學生加強英文能力。 :【轉知】朝陽科技大學 函–主旨:本校為鼓勵學術研究,提升人文社會領域之學術水準,特發行「朝陽人文社會學刊」,以提供研究著作發表機會,請轉知所屬教師、研究同仁與研究生踴躍賜稿。 2022年,「華語文教學暨書法國際碩士班(TCSLC)」成立,為專收國際生的全英語授課華語文教學國際碩士班。 課程一、 生命教育札根課程(生命教育導論式課程)幫助學生掌握生命教育輪廓的導論式課程,以生命教育五大核心素養為架構。 帶領學生與在地連結,設計富含生命教育元素的課程或導覽活動。
社會科教育學系史地組與鄉土文化研究所整併為鄉土文化學系暨碩士班。 社會科教育學系社科組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整併為社會發展學系暨碩士班。 東華中文,由國際漢學大師鄭清茂創辦,繼承1996年成立的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九位古典文學師資,以及國立花蓮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民間文學研究所十二位教師,而成為現今師資陣容與學術領域廣泛的中國語文學系,頒授學士、碩士、博士學位。 人文社會學院2025 2010年8月,民間文學研究所併入中國語文學系為民間文學碩士班、民間文學博士班。
人文社會學院: 教學及研究單位
與數位設計學院合設「國際新聞傳播學分學程」,提供兩院學生外語與資訊傳播知能,開拓國際新聞產業就業基礎。 配合本校高教深耕計畫在國際化層面之拔尖計畫,充分運用本學院外語師資課程與設備,持續建置本校之優質國際化學習環境。 :【轉知】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函–主旨:請貴校影像、傳播、人文及社會相關系所協助公告本校辦理「2018『不教你/妳拍片』紀錄片夏令營」活動,並鼓勵所屬師生報名參加,請查照。 :【轉知】慈濟學校財團法人慈濟大學 函–主旨:檢送本校「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第二十四期徵稿簡則乙份,敬請轉知所屬教師研究人員踴躍投稿,敬請查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