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習慣高視野的家父,Focus Active 雖然已較一般版車高更高,但視野仍與期待有落差。 後尾門需較用力關緊:在原廠設計或許為保護六角鎖,而在鬆緊卡榫設定在需比較大力關尾門才得以順利關緊。 先前 U-CAR 編輯部的 [ 直購直測 ]─編輯自用車第 1 個單元系列為編輯陸奕夫購買了 Škoda Scala。 而今編輯自用車第 2 個單元則是筆者購入了 Ford Focus Active,並且將嘗試不同於過往 [ 直購直測 ] 單元報導的方向,從購車的心路歷程、其他自掏腰包購買的配件與項目、乃至於觀察到的車輛大小事,與大家進行分享。
車高視野與期待有落差:此點反饋來自於家父,雖然 Focus Active 的車高設定在與諸多歐洲跨界休旅相近,也讓車輛具備水準以上的操控性,但若想要更遼闊的視野,則 Focus Active 可能會與期待有落差。 多花這些錢所買到的配備價值是高於價差的,最後便下訂 Focus Active 任性版,且不贈送隔熱紙與行車記錄器,決定交車後再自行選購。 其他像牌照費、燃料費、領牌手續費以及代辦費用、汽車保險等等,則是實支實付,全部相加約莫在 5 萬多元。 筆者前面所提「原來這就是趨近滿分的模樣」,僅限於筆者個人的立場來論,只不過,若有讀者在尋找車輛的過程中,是與筆者相當接近的條件要求,或許能提供作為參考。
activeford: Nissan 多款車面臨漲價!官網公佈新年式 Sentra、Juke 售價
也因為任性版如此具有競爭力,在上市之初與第一線業務洽談過程中,好動版能給予的空車折價空間實際上比任性版再多出 1~1.5 萬元,因此好動板與任性版實際成交車價價差可能會落在 7~7.5 萬元,這又讓筆者一度想再次放棄任性版……但多花這些錢所買到的配備價值是高於價差的,最後便下訂 Focus Active 任性版,且不贈送隔熱紙與行車記錄器,決定交車後再自行選購。 任性版多出的配備中,吸引筆者的配備包含 18 吋鋁圈、Keyless、SYNC 3、B&O 音響、駕駛座 8 向電調座椅、抬頭顯示器、LED 頭燈等等,這些若要只花 10 萬元改裝都不太可能達成。 原因一來在於市面上的中型 SUV 主力車型都已經動輒百萬起跳,略高於預算設定;二來兩位姊姊已嫁人,不再有滿載全家 5 人份行李的需求;最後則是家父不喜歡一般轎車、掀背車的高度設定,因此尋找小型 SUV 就成了最佳選擇。 內裝部分亦延續歐系顯而易見的跨界風格,雙側前門與儀錶板流暢銜接,結合Active專屬標誌座椅(任性版搭載駕駛座8向電動座椅)、躍動藍座椅縫線、躍動藍車門內飾板,營造出動感年輕化的視覺效果。 至於在動力輸出部分,搭載與Focus ST-Line Lommel相同的1.5升渦輪增壓三汽缸引擎,搭配SelectShift™八速手自排變速箱,可輸出最大馬力182ps與24.5kgm最大扭力,在車重還比Focus ST-Line Lommel略輕5kg下,動能充沛夠用,跑起來與Focus ST-Line Lommel一樣輕盈。
隨著正式售價公佈後,Focus Active 好動版 83.9 萬元與預售價差不多,但任性版較預售調降 4.1 萬元來到 89.9 萬,兩個車型價差只差 6 萬元,特別是任性版的配備,放眼市場上進行比較,可說是具極高的性價比。 家中前一輛車是行駛 13 年的 Ford Escape 2.3,而今為何改選小型跨界休旅? 原因一來在於市面上的中型 SUV 主力車型都已經動輒百萬起跳,略高於預算設定;二來不再有滿載全家 5 人份行李的需求;最後則是家父不喜歡一般轎車、掀背車的高度設定。
activeford: 國產中型房車可能剩 3 款!Ford Focus 四門臺灣退市機率高
在配備上毫不妥協,更結合當代最受歡迎的跨界元素,如今呈現在眼前的Focus Active更一大優勢莫過於在國產化後能以83.9萬-89.9萬的價格區間便能擁有以上配備。 在主打小家庭與女性客羣,提供舒適機能、優異性能與跨界風格之餘,無疑是今年跨界市場中相當亮眼選擇。 此外,Ford原廠更祭出於1/31前訂購Focus Active任一車型,享有以29,900加購THULE旅行箱組(原價49,700元)。 當然,Active套件不止於此,來到車側與車尾,Focus Acive擁有Active專屬設計的輪輁與側裙,以及能夠乘載75kg的Active專屬運動車頂架,而葉子板上方更植入專屬的Active銘牌飾板,另外在輪輁下方採用的是以五輻雙色作為設計的切削式鋁圈,搭配專為Active車型所設計的Goodyear activeford EfficientGrip Performance輪胎,在提升整體視覺張力之餘,更兼顧了強悍的抓地力性能。 車尾部分則同樣擁有Active後擾流,並導入LED導光條尾燈,替夜晚行駛帶來極高的辨識度。
- 在發表會公佈價格前,筆者心中已在盤算,倘若頂規正式售價就是 94 萬,其實已經與 Kuga EcoBoost 180 時尚型的 96.9 萬相當接近了……那麼筆者將會「說服」自己好動版已經足敷使用。
- 座艙空間與標準Focus車系維持高品質水準,但由於是Active車型,Ford在細節佈局上也格外用心。
- Ford堅強產品陣線在2021開年首月持續獲得消費者熱烈迴響,達成3,505輛新車銷售,市場佔有率達到6.8%,創全市場銷售第三高佳績。
- 基於Ford新世代C2平臺所開發的新車型,Focus Active具備中型車尺碼之2,700mm軸距,創造同級最出色的車室空間,同時維持最適切臺灣道路環境的車身尺碼,其中跨界休旅的車格,則賦予The All-New Ford Focus Active更高的駕駛坐姿,提供更寬廣的駕駛視野,後座乘客也享有更便捷的上下車體驗。
- 比起海外市場,依照臺灣市場使用需求,懸吊阻尼朝向舒適化靠攏,不過紮實底盤反應,讓駕駛開起來相當安定,彎中動態不如掀背車來得俐落,但 Active 反而在運動、舒適間取得相當好平衡,更能顧及此客羣在意的行車穩定舒適性,再加上 Active 特色的遼闊行車視野,對於一般女性使用者更為友善。
方向盤右方按鍵為控制4.2吋行車資訊螢幕的設定,下方為藍牙通訊與聲控按鈕,一可用聲控鍵啟用SYNC3的語音操作功能。 當連上Apple CarPlay或是Android Auto時,則可啟動Siri或Google語音助理。 此為任性版,基本上為 ST Line 套件換成 Active 套件,正面來看,有Active 專屬霧黑稜格水箱護罩,奪目之鐮LED燈具組以及整合塑料與銀色飾版。
activeford: Tesla Cybertruck出現對手? Fisker發布「電動皮卡」預告圖
因為上述的背景因素,使得筆者購車會評估的條件優先順序如下:「價格、配備、動力、空間、車高、外型、內裝質感。」在價格部分,主要設定在 90 萬以內預算考量,畢竟家人認為若要花到百萬元,倒不如升級中型 SUV。 Focus Active採用歐系美學設計,並融合越野元素,打造流線時尚的跨界扮相,前臉以Active專屬霧黑稜格水箱護罩,搭配Active專屬LED前霧燈組設計與Active專屬高抗磨運動套件(包含前後下擾流/四輪拱處/側裙),以及Active專屬運動車頂架,形塑精彩奪目的樣貌。 車身足踏Active五幅雙色切削鋁圈與Goodyear EfficientGrip Performance輪胎,帶來兼顧市區舒適靜謐體驗,以及郊區濕地抓地力的優異表現。 若說以百萬內中型車的平均操控表現為基準,Focus ST-Line Lommel的操控表現有90分以上,那Focus Active依舊可維持在85分的以上高分,就算是面對Focus ST-Line activeford2025 Lommel同等級的中型掀背車也不顯失色,更不用說市場中的CUV,跟Focus Active相比,根本不再相同的基準點上。 隨著福特六和在新車發表會上,報告他們所調查國內中小型休旅車的消費者輪廓,包含「經濟型買家、時尚型買家」的輪廓,而賦予 Focus Active 在國內市場的戰略地位,筆者發現整個輪廓綜合起來的內容已經 90%切中自己所需。 基於Ford新世代C2平臺所開發的新車型,Focus Active具備中型車尺碼之2,700mm軸距,創造同級最出色的車室空間,同時維持最適切臺灣道路環境的車身尺碼,其中跨界休旅的車格,則賦予The All-New Ford Focus Active更高的駕駛坐姿,提供更寬廣的駕駛視野,後座乘客也享有更便捷的上下車體驗。
國民跨界休旅或許再也不是日家軍常勝地盤,隨著歐系血統的 Focus Active 加入戰局,憑著目前同級唯一的完整半自動駕駛輔助科技、特調越野操駕樂趣等專屬元素,展現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市場野心,剛入戰局就要給這些日系跨界休旅前輩好看。 在分享自己對於買車評估的條件前,要先說明這也來自於家中前一輛車是行駛 13 activeford2025 年的 Ford Escape 2.3 所累積的用車經驗,當年家裡會購入這輛車,除了價格可接受外,在動力單元也是當時同級距車款中數一數二的,空間也能滿足家中滿載 5 人的需求,加上家父偏好休旅車車高的視野而入手。 不論進口或國產車型,在車用晶片短缺的嚴峻現況下,臺灣市場部份Ford Focus新車候車期被迫延長,福特六和汽車亦展開緊急措施,積極因應新車短缺難題,並建議消費者及早確認新車訂單,以利生產排程規劃及新車優先交車排序。
activeford: 熱門中古車排行 未滿20萬
主打任性駕馭的Focus Active,完美移植Ford Focus原有的設計美學,但為了因應跨界越野元素,Ford為此賦予全新設計,導入Active專屬套件,將這輛Focus Active裏外都變得生動活潑。 首先以車頭面貌來看,Focus Active導入全新黑稜格水箱罩,並融入高抗磨運動化套件,並於霧燈與下護板部分導入霧銀質料,以獨到的見解詮釋跨界越野的美式基因。 內裝格局維持不變,於皮質座椅縫上「A」字母來呼應特別身分,動力與臺灣標準版相同,採用 1.0 升渦輪引擎,具備 125hp/20.4kgm 最大輸出。 (圖片來源/ 亞維克車業) 亞維克車業提供後下巴可以指定任何顏色的烤漆,包含車身同色或者其他顏色,連工帶料的建議售價為8,000元。 至於改裝排氣尾管部分,若僅以原廠尾段為基礎,改蠍子尾飾管的話,連工帶料價格為10,000元;若是配合整個全速域聲浪/效能排氣管尾段加上尾飾管的話,連工帶料價格為20,000元。 拜著 C2 底盤加持,讓此代 Focus 擁有更好空間優勢,當然在 Active 車繫上也不例外,2,700mm 軸距表現,比起 HR-V、Corolla Cross 2,600mm 左右水準來得更出色,加上遼闊視野設定,Focus Active 亦相當適合一般女性族羣來使用。
在發表會公佈價格前,筆者心中已在盤算,倘若頂規正式售價就是 94 萬,其實已經與 Kuga EcoBoost 180 時尚型的 96.9 萬相當接近了……那麼筆者將會「說服」自己好動版已經足敷使用。 綜合上述條件,筆者從 2018 年開始尋覓 90 萬元內的心儀車款,首先看到 Honda HR-V activeford 主要在配備部分,未有先進主動安全配備而放棄;接續在 U-CAR 公務車購入 Nissan Kicks 後,更深入體驗,則是因為動力較不符自己與家人期待而作罷;依序 Kia Stonic 在空間與動力使筆者猶豫、Suzuki Vitara 考量內裝部分、Mazda 車系則是在 2.0 動力單元的養車稅金令筆者就此怯步。 動力的部分,筆者個人主觀想法認為,小型 SUV 少說要有 140 匹馬力以上,才會讓超車時顯得比較遊刃有餘,畢竟動力這種東西是:「我不見得用的到,但一定要能隨傳隨到。」空間方面,雖然沒那麼多滿載需求,但也希望後座 3 位乘客不會比肩接踵或有侷促感。 Focus Active擁有高科技含量內裝配備,全車系標配8吋懸浮式全綵LCD觸控螢幕,並支援Apple CarPlay及Android Auto系統,以及緊急通訊救援系統等便捷功能,讓用車人更便利安全地與娛樂通訊生活保持無縫接軌與全時連線,並提供Qi無線充電面板滿足智慧生活所需;HUD智慧型抬頭顯示器則為駕駛帶來目不離路的從容駕馭姿態。 此外,更配置丹麥皇室御用B&O重低音環艙音響系統,搭載9支環艙劇院揚聲器及1支重低音喇叭(含擴大機及等化器系統),675W功率輸出,讓車室的聆聽品質彷若家庭劇院般,帶來高質感駕乘體驗。
activeford: 賓士 7 人座入門休旅小改款偽裝上路!內外同步升級 預計明年 Q2 發表
在車高設定上,Active 比起標準款 Focus 車高多了近 50mm,而懸吊並非只是單獨做阻尼行程加高處理,在細節設定上,均與掀背款不同,加上車系獨有的「防滑」、「簡陋路面」兩大模式,讓 Focus Active 擁有更多輕度越野操駕樂趣,這也是目前日系競品所無法比擬的。 Focus activeford activeford2025 Active 在動力、車室空間、配備、造型設計與價格都已達筆者期待,但不可否認還是有諸多主觀與客觀小缺點存在。 像是發電機保護蓋與引擎室擋水條取消,此兩項小零件在去年一般版的 Focus 便已未安裝,Focus Active 同樣沒有,而筆者也決定回廠自費加裝。
- 也因此為了在NE也就是第五代車型發表前維持現行ND四代目的銷售熱度,可視為威力加強指標的特仕車型MX-5 RS也終於在2023年初、農曆…
- 動力同樣來自熟悉的 1.5 升三缸渦輪+8 速手自排變速箱,擁有 182hp/24.5kgm 最大輸出,這具引擎已出現在 Kuga、Focus 家族上。
- 在車色的選擇上,Focus Active 比照一般版本一樣有黑、白、灰、銀、藍、紅,據業務表示,消費者下訂的前 3 熱門色系,依序是白、藍、灰。
- 在 2018 年第 4 代 Focus 於國外上市時,就已經同步推出加高的跨界車型 Focus Active,後續隨著福特六和正式導入 Focus MK4,在當時體驗過其 1.5 升渦輪動力、具備 Level 2 的 Co-Pilot360、以及達 2,700mm 軸距大幅改善前一代車型後座空間較小的缺點後,便曾感慨怎麼不把 Focus Active 一起導入。
- 隨著福特六和在新車發表會上,報告他們所調查國內中小型休旅車的消費者輪廓,包含「經濟型買家、時尚型買家」的輪廓,而賦予 Focus Active 在國內市場的戰略地位,筆者發現整個輪廓綜合起來的內容已經 90%切中自己所需。
- 坦白說 Focus Active 畢竟是以前輪驅動為主,未來車主想往更多極限場地探究,必須詳細斟酌場地限制。
的確,有相當多針對 Cross 等跨界車型做討論,之前也試駕過 Volvo V90 Cross Country,也瞭解就是有些人喜歡在這些車型中找到自己喜歡的特點。 不過後座椅背稍嫌挺直、大腿依靠面積稍嫌弱一些,是小小遺憾之處,但配備後做出風口與 USB 充電孔貼心配置,多少彌補一些小缺憾。 油耗表現:此點以目前來說,與心中預期有些落差(目前累積 5,000 公里,大多為臺北市上下班通勤,行車電腦平均油耗顯示每公升 11.6 公里),然而尚不確定是否還與磨合期有關,後續也會再針對此議題進行更完整的油耗報導分享。
activeford: 臺灣馬自達導入MX-5 RS車型 145萬享Recaro與Bilstein雙重好料!
Ford堅強產品陣線在2021開年首月持續獲得消費者熱烈迴響,達成3,505輛新車銷售,市場佔有率達到6.8%,創全市場銷售第三高佳績。 從間諜照所見,Focus Active小改款偽裝車的偽裝包覆,大多集中在車頭與車尾部位! 其中,車頭引擎蓋與頭燈組、部分前葉子板、前霧燈、下氣壩ACC雷達罩,與車尾的尾門與尾燈組、後葉子板…等處,皆採用黑白相間的圓柱風格不規則排列圖案偽裝貼布包覆。 而之所以會判斷為Focus Active跨界版、而非一般掀背版的最主要因素,當然即在於Focus Active跨界版所獨有的車頂架、車身/輪拱下緣黑色防刮/護塑料材質、車身側裙與後保桿/下氣壩的銀色飾版…等設計。
發電機保護蓋與引擎室擋水條取消:此兩項小零件在去年一般版的 Focus 便已未安裝,而筆者也決定回廠自費加裝。 在購車篇主要與讀者們說明為何選擇了 Focus Active 的一些心路歷程,又為何稱之為心中逼近滿分的心儀車款,但也絕不是單純的歌功頌德、一昧稱讚 Focus Active,畢竟只是「逼近滿分」,也代表還是有缺點。 疫情略為趨緩,隔離政策放寬,也替 2022 年 12 月的臺灣新車銷售加溫,整月繳出 輛的成績,比起 11 月成長 5.5%,最終 2022 整年繳出 42 萬 9731 輛的成績作收,比 2021 年小幅衰退 4.5%。
activeford: 雖然晚到,但至少到了!Focus Active 主攻客羣,幾乎切中筆者所需
Ford延續上一回與林依晨的成功經驗,再度合作拍攝Focus Active廣告影片,歷經72小時拍攝,並找來超過50位演員參與演出。 不僅於此,影片拍攝場景亦相當豐富,包含客廳、舞蹈教室、跆拳道場、廟宇、辦公室、學校、郊外、海邊等。 儘管目前仍無法看出Focus Active與主要角色之間的關係與劇情連結,但部分車迷朋友早已開始敲碗等待微電影正式上映。 持續創造市場熱度的Ford Focus車系於一月創下超過1,700輛新車掛牌,其中甫於2021年一月初上市的中型跨界休旅The All-New Ford Focus Active,上市首月旋即接獲超過1500張訂單,成為臺灣熱門的休旅市場中最受矚目的新黑馬。 唯受限全球車用晶片供應短缺的影響,新車生產與供應正面臨嚴峻挑戰,受到熱烈迴響的The All-New Ford Focus Active也不例外。 繼半年前Mazda旗下的當家小跑車MX-5推出Red Top車型並搭載KPC車身平衡控制系統後這款炙手可熱、全臺最容易入手的敞篷座駕即便瀕臨末代也仍然深受車迷們的喜愛。
activeford: 科技行動派 所有看板
Focus Active採用專屬的躍動藍飾板,織布椅面的樣式也和標準版本不同,至於兩款等級之間的配備差別,任性版不但標配含Keyless、8吋SYNC3多媒體系統、Qi無線充電座、抬頭顯示器、雙區恆溫空調及B&O環繞音響,細節上多了前座遮陽板化妝燈、車內防眩後視鏡以及Active迎賓踏板,就連後座也採用軟質門板,一比較就能發現頂規配置齊全不少。 Focus Active和標準版一樣提供6款車色,沒有推出更亮眼的塗裝稍微可惜了些,在這之中,最推薦的是星焰藍,和車身防刮塑料有比較鮮明的對比,沒有炫目紅的高調,也不會像多數車輛的灰、黑、白那樣普遍,至少多一些辨識度。 18吋雙色切削鋁圈是任性版的專屬配備(好動版為17吋),尺碼越大,當然也會有更飽滿的視覺,配胎則為規格215/50R18固特異EfficientGrip Performance轎車胎,訴求低滾動噪音及濕地性能,符合本車的日常行駛需求。
activeford: Focus Active 任性版極具競爭力的價格設定
留下好評的動態體驗後,Focus Active 輕度越野能力讓人嘖嘖稱奇,很難想像一副以前輪為主的傳動配置,配上特有的「防滑」、「簡陋路面」兩大模式,讓 Active 身懷不俗的越野穿越能力。 以目前國人購車抉擇關鍵點來說,Focus Active 全車系標配 Co-Pilot360 安全系統,為市場殺傷力武器之一,有了 Co-Pilot360 系統加持,具備全速域 ACC、車道維持轉向、AEB 主動緊急剎車等科技,成為同級安全模範生,相信隨著 Focus Active 率先配有完善的 Level 2 半自動駕科技,日後會是其他競品努力跟上目標。 另外筆者也觀察到 Focus Active 雖屬 Focus 車系,但購買的族羣不乏為家庭用車、第一次買新車或甚至是第一次入主 Ford 車款,與一般版 Focus 的主要客羣有著很大的不同。 所以後續除了會帶來日常使用心得與油耗表現、保養花費之外,也會分享看有哪些車用配件能滿足家用需求的方向進行 [ 直購直測 ] 的單元報導。 以掀背版本的車體加高改良懸吊,雖然有著不同於掀背車的舒適性,但行李廂容積成為與同級對手競爭劣勢。 此外,後尾門在原廠設計或許為保護六角鎖,而在鬆緊卡榫設定在需比較大力關尾門在能順利關緊。
activeford: Tesla Cybertruck出現對手? Fisker發布「電動皮卡」預告圖
Ford Focus 第四代自從發表以來,廣受消費者好評,不僅推出4D/5D 車型,再加上性能房車 ST 以及 ST Wagon 車型,讓Focus 的銷售數字邁向高峯。 由系統去介入控制 ESP 車身動態穩定、TCS 循跡控制防滑系統,讓油門反應變得溫和,不至於讓突然湧現的扭力,去影響車輛在崎嶇路面的穩定性。 系統控制使得輪下保持適當的牽引抓地力,對於有落差的泥濘土地、泥水坑均能來去自如,甚至透過精準且靈活的方向盤回饋,稍微提高車速,還能在泥土路來場甩尾秀。 坦白說 Focus Active 畢竟是以前輪驅動為主,未來車主想往更多極限場地探究,必須詳細斟酌場地限制。
也因此為了在NE也就是第五代車型發表前維持現行ND四代目的銷售熱度,可視為威力加強指標的特仕車型MX-5 RS也終於在2023年初、農曆… EcoSport Active 與標準版相比,於輪拱四周加入大面積的防刮護板,並稍微增加離地高度,提升視覺越野氣息,乃車壇常見的跨界元素流行設計。 至於安全防護方面,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的 Co-Pilot 360 全方位智駕科技輔助系統,Level 2 的自動駕駛輔助功能,算是近來 Ford 的強項主打。 馬鞍座則配置具有Auto Hold功能的EPB電子手煞車,下方為行車模式切換、循跡系統關閉及HUD抬頭顯示器設定。 標配8吋懸浮式全綵LCD觸控螢幕,中控排檔總成採用全新的E-Shifter電子式旋鈕排檔系統及EPB按鍵式,電子手煞車組合,中控飾版為淡藍色飾版。
為感謝消費者熱烈支持及耐心等候,凡於2021年2月28日前,於各Ford經銷商完成下訂Ford Focus或Focus Active新車之車主,且符合活動規範者,若遇候車逾三個月(訂單簽署完成日至領牌日),Ford將於交車後提供車主新車六年原廠保固。 另外,該部偽裝車的頭燈式樣也明顯與現行款不同,並擁有類似於自家Mondeo老大哥、位於頭燈組下緣的類U字型Led日行燈導光條! 尾燈組周遭也同樣被大量偽裝貼布所包圍、僅能預測小改款車型的尾燈組編排不僅將有所不同、造型也可能會更加扁平銳利些。 EcoSport 是 Ford 旗下跨界休旅開拓者,由於現行款年邁,加上被自家新人 Puma 搶去光環,銷量始終不見起色,為此海外原廠臨機一動,加入 Foucs 車系熱門的 Active 元素,強化 EcoSport 賣相,期望 EcoSport Active 成為休旅軍新戰力。
Focus Active只有兩款等級,均配置182hp的1.5升三缸渦輪引擎,後懸吊一律為多連桿型式,所以購車考量便著重在配備差異上,也就是該不該花6萬元選擇頂規的任性版。 匡列80~90萬級別的跨界休旅車款,Focus Active不但動力輸出高於上列對手,車系標配Level 2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規格佔了優勢,加上Focus向來鮮明的運動形象,相對容易吸引年輕族羣,最後以價格來看,低於90萬的定價確實頗具殺傷力,不論面對國產競品的高規版本,或是同級進口的入門車型,Focus都能發揮高C/P值的賣點。 據原廠資料,Focus Active和Focus ST-Line Lommel相比,前、後懸吊分別增加40及44mm,離地高度從123mm增至163mm,藉以提升地形穿越能力。 至於兩車型的主要外觀差異,除了鋁圈尺寸不一樣,全LED頭燈(含AHB自動遠光燈系統)與LED尾燈為任性版標配,兩者的LED日行燈設計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