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15年之後,經典解謎遊戲《傳送門》在NVIDIA RTX Remix遊戲改造平臺的加持下,得以套用最先進的光線追蹤繪圖技術。 更新率最高達 360 Hz,還有 HDR 與其他功能,給你流暢且無撕裂的遊戲畫面。 同時,NVIDIA 將 RTX 4080 的記憶體運作時脈由 RTX 4090 的 10,501MHz 提升至 11,200MHz,故仍可提供 716.8GB/s。 在各項遊戲測試中,筆者認為 RTX 3070 Ti 在個別項目未如 RX 6800 XT ,但在 DLSS 獨門技術的優化下反敗為勝。 即以 《 Outraider 》 遊戲為例,在 DLSS off 時不論是 2K 及 4K 效能均不如對手。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4090 擁有非常型格流線形設計,卡身整齊排列 3 個散熱扇。 今次我們找來了 4 間大廠推出的 RTX 4090 顯示卡產品,頭批新卡有 Zotac、ROG(Asus)、MSI 還有 INNO3D。 在有驚無險的情況下, NVIDIA 以 RTX 3070 Ti 再下一城,輕取對手 AMD RX 6800 XT 而成就雙冠王。
rtx 效能: DLSS 效能測試:RTX 4080 vs RTX 4090 vs RTX 3090
開啟光線追蹤後,RTX rtx 效能2025 4090不需DLSS升頻技術就能在《看門狗:自由軍團》提供60幀以上的平均FPS,表現相當出色。 《戰慄深隧:流亡》開啟光線追蹤後,RTX 4090也能提供遠高於60幀的平均FPS,能夠流暢執行遊戲。 在《戰慄深隧:流亡》不使用光線追蹤的情況下,RTX 4090可以在4K解析度的平均FPS效能超過120幀。
其中一把風扇設置在顯示晶片的正上方,另一把則於卡尾的巨大散熱器之上。 散熱器佔據此卡絕大部份體積,總重量有 2,176g,打直機箱的用戶可能要同時購入機內卡座以穩固卡身,避免整張顯示卡的下沉力都施在插槽上。 NVIDIA GeForce RTX 4080 詳細跑分測試、拆卡相片終於可正式解禁! 自上個月 RTX 4090 推出,很多用家都對新卡的強勁效能提升略知一二,希望能以更經濟價格,享受 DLSS 3 所帶來的爽快遊戲體驗。 以下小編就會馬上看看這張卡同 RTX 4090 的比較,我們發現本卡與 RTX 4090 效能差距不太遠,但就能給用家更經濟實惠的選擇。 回到NVIDIA自家DLSS升頻技術的主場,開啟DLSS 2之後,RTX 3080、RTX 4090都有超過100%的FPS效能提升。
rtx 效能: 旗艦王者先行
我們與開發人員合作微調這些驅動程式,並以數千個硬體配置進行多種不同的測試,以期發揮最高效能和可靠性;您只要按一下就能將遊戲設定最佳化,並享有最新的 NVIDIA 技術。 我們在 Marvel’s Spider-Man Remastered 留意到開/關 Ray Tracing 光線追蹤效果所帶來的畫面差別,相信追求畫質完美的朋友,在 RTX 4090 不會影響流暢體感的情況下,可以好放心開啟光線追蹤功能。 今代 RTX 4090 最為突出表現在於 DLSS 3 的推出令到遊戲的流暢度提升超過 1 倍。
- 首先是 PugetBench for Premiere Pro 測試,RTX 4090 取得 983 分,較 RTX 3090 提升約 9%,當中 Effect 與 GPU 項目分別領先 17% 與 19%。
- PBR(Physically-Based Rendering,物理特性渲染),則可根據物體不同的光線發散、粗糙度、金屬特徵等屬性,創造出反射、折射、半透明、透明和全域照明等照明效果。
- 壓力測試的溫度方面,在接近100% 穩定運作一段時間後的溫度為卡背晶片背後 62 度、晶片上方散熱器 35 度。
- 小編使用 8000Kbps 進行錄影,發現在 H264 編碼器的影片中,會較易出現起格、畫面模糊的情況,而使用 AV1 編碼器在同一場景中,仍然能保持畫面清晰。
- 散熱器佔據此卡絕大部份體積,總重量有 2,176g,打直機箱的用戶可能要同時購入機內卡座以穩固卡身,避免整張顯示卡的下沉力都施在插槽上。
- 我們看到部份遊戲在沒有對應 DLSS 3.0 的情況下,都有達 80% 的效能增幅。
平心而論, RTX 3070 Ti 的硬體性能未如對手 RX 6800 XT ,尤其是記憶體容量僅及對手一半,即 8GB vs 16GB ,將大大影響在 4K 遊戲方面的表現。 不過 NVIDIA 在遊戲及 Studio 方面的優化太強了,尤其是獨門的 DLSS 技術,使對手難望其項背。 與 RTX 3070 推出時的做法相同, NVIDIA 也為 RTX 3070 Ti 準備了做工精良的 Founders Edition 卡。 採用全鋁合金外殼打造,以前後各一把風扇構成高效率的風道設計,結果以佔用 2-Slot 空間的代價打造最優秀的 RTX 3070 Ti 顯示卡,較一般非公版佔用 2.5-Slot 以上有更大的兼容性能。 雖然沒有 RTX 3080 Ti 推出般戲劇性,但 RTX 3070 Ti 的推出也曾經披上神祕的面紗。 傳說在 RTX 30 首發時,NVIDIA 只有 RTX 3070 Ti 而沒有 RTX 3070,配備 16GB GDDR6 記憶體。
rtx 效能: 即時通訊展現個性 WhatsApp 推出虛擬替身功能
首批卡記憶體比對上代同樣用上 24GB,但記憶體頻寬就由 936GB/s 增至約 1000GB/s。 透過 GeForce RTX 30 系列 GPU,將創作專案提升至全新境界。 用 NVIDIA Studio 平臺的專屬驅動程式和獨家工具,體驗頂尖創作應用程式的人工智慧加速功能並強化工作流程。
rtx 效能: 測試平臺與環境
無論是渲染複雜的 3D 場景、編輯 8K 影片,或是與 NVIDIA Omniverse™ 流暢連線並協作,GeForce RTX GPU 的效能都能讓您創造出最佳成果。 之後再用 Unreal Engine Lyra 再做效能測試,可發現 RTX 4090 在開啟 DLSS 技術後,其遊戲流暢度可由 66fps 大幅提升到 152fps。 壓力測試的溫度方面,在接近100% 穩定運作一段時間後的溫度為卡背晶片背後 62 度、晶片上方散熱器 35 度。 至於《絕對武力:全球攻勢》、《特戰英豪》等2款競技類遊戲,因為沒有內建測試模式,所以分別與電腦玩家對戰、在訓練場進行射擊訓練,並透過FrameView記錄平均、99%百分位FPS,作為效能成績。
rtx 效能: 比較 16 系列規格
與舊架構相比,Ampere顯示架構具有雙倍的Shader效能,第2代RT Core與第3代Tensor Core能帶來更優異的光線追蹤與AI運算效能。 在拆卡之後,我們發現 AD103 晶片比起早前 RTX 4090 所用的 AD102 晶片有明顯面積上的分別。 從數據可以推測Ryzen X《絕對武力:全球攻勢》的處理器效能瓶頸大約就是在FPS為870幀左右,至於在4K解析度下,RTX 4090的平均FPS也有超過 400幀的表現。 MPG A1000G PCIE5也提供4組CPU與PCIe共用的8Pin端子,並附上12VHPWER轉雙PCIe 8Pin線材,能夠提供高度相容舊規格顯示卡的便利。 由於我們先前已經準備了GeForce RTX 4090 Founder Edition的開箱報導,所以這邊就跳過顯示卡的外觀介紹,並聚焦於電源端子部分。
rtx 效能: 遊戲效能實測
首先是 3DMark 理論測試,RTX 4090 的各項得分十分誇張,大幅拋離所有上一代產品。 當中 DX12 的 Time Spy 測試跑出 28,193 分,比上 代高出接近 9,500 分,領先達 50%。 Time Spy Extreme 則跑出 16,076 分,較上代高出 65%。
rtx 效能: 使用 Facebook 留言
RTX 4080 的 CUDA 核心數量為 9728 個,相對於 RTX 4090 的 rtx 效能2025 個略少。 記體體方面 RTX 4080 用上 16GB 256bit rtx 效能2025 GDDR6X,比起 RTX 4090 的 24GB 384bit GDDR6X 無論數量同速度上都有差距。 理所當然,RTX 4080 在眾多規格上相較旗艦級 RTX 4090 會是二線產品,但在測試得到的效能上,卻有令人滿意的表現。 今次我們就登入了 NVIDIA 特別為傳媒提供的 Discord 直播頻道。
rtx 效能: 超過 35 款遊戲、應用宣佈支援 DLSS 3 技術:
此卡與其他卡最大分別,是跟來已經有 2 個 HDMI 插口與 3 個 DisplayPort 插口,多出 1 個 HDMI 插口。 它具有2048 CUDA核心,基礎時脈為1552MHz,Turbo時脈可達1770MHz,搭配通到寬度為128-bit的8GB DDR6記憶體,在7000MHz運作時脈下,可以帶來224GB/s的傳輸頻寬。 在 GPU-Z 軟件顯示的基礎時脈為 2205MHz,Boost 時脈為 2505 MHz,記憶體時脈為 1400MHz。
但在使用 DLSS Ultra Performance 設定效大勝對手。 若將風扇轉速手動設定為 80%,3DMark 跑分的 GPU Power 將降至 410W,時脈沒有變化,平臺耗電略為降至 525W, 溫度則降至 59 度。 但在實際遊戲中,GPU Power 以至平臺耗電持平,GPU 時脈反而略為提升至 2,760MHz,溫度則降至 53 度。 《APEX Legend》遊戲最高支援至 300FPS,RTX 4090 於 rtx 效能2025 1080p 與 2K 解似度下,雙雙達到封頂水平,即使 4K 仍達 280FPS,大幅拋離 RTX 3090 或 RX 6900 XT 一倍以上。 《Forza 5》遊戲中,4K Highest 畫質設定下,RTX 4090 取得 129FPS,較 RTX 3090 快上近四成,但比 RX 6900 XT 僅領先 14%。
進階多應用程式工作流程:對於通常涉及多個創意應用程式的嚴苛工作流程,每個應用程式都需要一組專用的系統資源。 電源端子部分採用新的12VHPWR電源端子,使用對應的電源供應器就只需連接單一纜線,對於走線跟機殼內的整潔也有很大幫助。 RGB 燈光集中在尾部,卡頂透出 REPUBLIC OF GAMERS 字樣與卡頭的 GEFORCE RTX 字樣平衡配置。 顯示卡插上主機板後有壓倒性的重量感,因此廠方也附隨了一個卡座,方便打直機箱的用戶穩固住卡尾,讓重量能均衡分佈接觸機箱。
GeForce RTX 4090在不使用DLSS的情況下,執行《傳送門with RTX》最高畫質的FPS效能表現為41.97幀,開啟DLSS後可提升至109.14幀。 GeForce RTX GPU 的人工智慧專用 Tensor 核心能加快遊戲速度,且絲毫不影響畫質。 我們在上面就對比完支援 DLSS 3 遊戲包括《Cyberpunk 2077》與《Unreal Engine Lyra》的效能差別。 我們看到部份遊戲在沒有對應 DLSS 3 的情況下,都有達 70% 的效能增幅。 我們再看 Unreal Engine Lyra 的測試,在遊戲畫面擷取一張靜止畫然後再放大,我們纔可看出兩者有些微的畫質差別,而在會動的畫面,我們很難看得出這個畫質分別,DLSS 3 已經是實際可用。
個人出版的作品包括替香港工業總會轄下香港電子業總會(HKEIC)撰寫《香港電子業穩步向前- 回顧與前瞻》紀念書刊。 DaVinci Resolve 影片輸出測試中,RTX 4090 輸出 4K30 之 H.265 影片只需14 秒,8K30 亦只需 59 秒,比 RTX 3090 或 RX 6900 XT 節省一半以上時間。 RTX 4090 亦新增 AV1 硬體編碼支援,輸出 4K30 之 AV1 影片只需 14 秒,8K30 解像度則需 124 秒。 這次進行測試的樣品為GIGABYTE GeForce RTX 3050 GAMING OC 8G,官方定價為新臺幣11,090元,提供3+2年保固(含登錄保固延長)。 4 – 最低值是以採用 Ryzen X 處理器的 PC 為基礎。 應用軟體認證:開發創意應用程式的應用軟體廠商測試和認證特定硬體,確保應用程式以最佳且一致的方式執行。
rtx 效能: 遊戲效能測試 RTX 4090 vs RTX 3090
NRD(Real Time rtx 效能 Denoisers,即時降噪)能夠即時降低光線追蹤的噪訊,提升整體的效能和畫質。 Resizable BAR 是一項進階 PCI Express 功能,能讓 CPU 即刻使用整個 GPU 畫面緩衝,進而改善許多遊戲的效能。 NVIDIA Broadcast 應用程式透過雜音消除和虛擬背景等強大的人工智慧效果,讓任何空間搖身一變成為居家工作室,將直播、語音聊天和視訊會議通話提升至全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