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馬力2025詳細懶人包!(震驚真相)

在現行初、高中課本中,功率的單位馬力,是指米制馬力而不是英制馬力,英國、美國等一些國家採用的是英制馬力。 地點:北臺灣的大度路、中臺灣的文心路、南臺灣的臺南市第五期市地重劃區、屏東臺26線(屏鵝戰備跑道)等地,都可見到飆車族橫行。 順帶一提,150cc通常都將碟盤煞車以及ABS系統列為標準配備,因此在安全性上有所保障也是它的一大優點。 筆者因為工作上的關係,所以經常會有一些透過速克達專門雜誌等的試乘機會,在速克達最強的0→50m衝刺中,125cc通常都需要花費5秒鐘,但是如果是150cc的話,輕輕鬆鬆就可以跑進4秒鐘。 如果考慮到動力性能的話,想要在高速公路上以100km/h的時速穩定行駛的話,摩托車的排氣量最少得是150cc。 因此,我們可以說從這個排氣量開始纔是真正讓人享受到摩托車騎乘樂趣的排氣量級別。

  • 此外配備著當年本田最先進的賽車RC valve(RC氣閥)技術,比王牌的ATAC氣閥穩定,引擎高轉速域持續加速力更強勁。
  • 3、馬力是horsepower 的意譯,horse是馬,power 是力量,在現行初、高中課本中,功率的單位馬力,是指米制馬力而不是英制馬力,英國、美國等一些國家採用的是英制馬力。
  • 本田後來則採取與製造山寨産品的競爭對手組建了合資公司的驚人作法。
  • 優異的動力系統加上超低油耗,雙翼倒Y式車架,乘載性能與操控的雙翼車架,增加車輛前端側向剛性。
  • 因為如果想要在日本騎乘150cc的摩托車,需要普通二輪的駕照(排氣量400cc以下),所以有些人可能也會覺得反正都拿到駕照了,何不讓排氣量更高一點,因此自然也讓速克達的世界變得更加寬廣。
  • SMAX為YAMAHA 所推出的旗艦跑旅車款,外型高質感、科技感,專為成熟男性客羣所打造。

輕盈、方便而且經濟的速克達,可以說是最適合作為上下班、上下課等近距離移動用的通勤車,就算是日本以外的地區也是如此。 不過,日本由於50cc摩托車受到交通法規的影響,因此會有時速不能超過30km/h以及需要兩段式右轉的限制,而且在加速等等性能方面,速克達使用起來實際上的確是較不方便。 光陽 KYMCO NSR150 二代車(前期),光陽生產製造引擎並自主化修改車體外觀。 全新改款配色的大型整流罩、新配色油箱、新車燈及後照鏡與前後分離式座墊。

150馬力: 「150馬力」とは別のキーワードで探す

光陽 KYMCO NSR150, 後期二代車及三代車的引擎號碼改為RB30AA。 增加設置活性碳罐燃油蒸發回收裝置,於排氣管設置二次空氣導入再燃燒管路,並於排氣管膨脹室後段增加金屬觸媒進一步降低汙染排放, 以符合「三期環保法規」廢氣排放標準。 請幫助改進這個條目,使用中立的語氣(而不是愛好者或媒體報道的語氣),移除瑣碎的軼事與未經證實的評論、不合適的列表和鏈接收集等。 如條目內有愛好者可能感興趣而不符維基百科收錄標準的內容,可考慮將該等內容移至其他專門描寫光陽NSR150的百科或網站,或在不存在相關主題的其他愛好者百科或網站時基於相關內容加以建構。 SYM在細節作出調整,讓150/125兩版本呈現出不同質感,首先Fiddle DX 150身為家族中的旗艦車款,當然擁有比起小老弟們更豐富的配備細節,車頭燈已經被質感絕佳的LED光源取代,且中央還有SYM字樣點綴,顏值瞬間增加不少分數,前面板的領結飾蓋則由125的菱格紋風格,升級為LED定位燈。 全新的Racing S造型設計概念,結合了重車的元素,打造出仿賽速克達機種的樣貌,前方可以看到多層次的外殼設計,並且給予它更有肌肉感的曲面,搭配上高質感的雙頭燈設計,以及下方的LED定為燈眉,打造出華麗而動感的獨特外型,前方的多層次飾板還可以讓消費者自行DIY配色,創造出屬於自己的Racing S 150。

150馬力

引擎號碼改為KW6D, 二代初期環保裝置同一代車, 但化油器油嘴與油針設定與一期不同,符合「二期環保法規」, RC氣閥(TV-115)控制器也與一代不同。 光陽 HONDA NSR150 一代車,引擎號碼開頭編號NS150R,整流罩材質厚實但外觀尺寸較小,引擎及主要零件由日本原裝進口,全車則在臺組裝完成。 因環保法令限制,為降低排氣音量,將排氣管膨脹室出口末端以鐵片封閉,強制排氣氣流轉向由側方孔洞通過尾管消音,馬力則降低為臺規之23.5 ps。 另為降低汙染排放,於排氣管膨脹室前段設置布織觸媒符合「一期環保法規」標準。 臺灣的機車市場中,各大機車品牌中總會有主打歐風、可愛、圓潤、都會等元素的車款提供給消費者,SYM也在過去擁有mii等車款搶攻市場,直到2020年,SYM全新推出主打小資清新女孩的Fiddle LT 115吸引目光,後續更緊接著帶來女性為主、男性為輔的Fiddle 125成為都會男女的代步好夥伴。

150馬力: 馬力とは?

優異的動力系統加上超低油耗,雙翼倒Y式車架,乘載性能與操控的雙翼車架,增加車輛前端側向剛性。 車輛維護:由於名流150已於1994年前後停產,再加上本田技研在2000年出脫全部光陽工業持股後已終止所有的技術合作關係,目前大部份零件都處於停產狀態。 另外就臺灣以外的情形來說,也因為日本國內的Spacy125 Striker與美國、歐洲的CH125/CH150也都早已停產,因此這臺車的車主最頭疼的問題:就是「零件難以取得」,但由於目前網路發達,有一羣熱愛名流車系的車友,共同組成「名流家族」,進行相互交流,並有熱血車友自行開發相關零組件,供車友採購,以維持名流車系的持續奔馳。 150馬力 以文化保存層面而言,名流速克達在當年臺灣處於解嚴後的特殊的時空背景下,此車與當年臺灣青少年思潮與文化意涵上發生某種程度上的關聯與結合,也讓人聯想起那個充滿日治時代舊建築的70年代臺灣街頭。 基本上,這是一具本田技研工業在1980年代設計最成功與出色的內燃機引擎之一,構造簡單、易於維修、設計精良。

150馬力

1994年,由於這段時期三陽工業、臺灣山葉機車等看到名流150的熱銷,也陸續推出迪爵150、迎光150等水冷車種搶市,再加上環保法規日趨嚴格等種種原因下,名流150也到了不得不改變的階段。 其二(機種代號:KN7D2),光陽將外觀做了巨大變動,包括:保險桿、坐墊、後煞車燈組等,基本上就有點類似「原廠改裝車」的概念,就是公司幫忙年輕車主落實想與眾不同的慾望:「一出廠,就改好了」! 而產生的獨特機種,其中最為名流150車迷津津樂到的就是那一組「賓士級尾燈」,像極了梅賽德斯-賓士(Mercedes-Benz,中文簡稱分別有賓士、奔馳、平治、朋馳)當年流行的格狀尾燈,替名流150添加了氣派非凡的豪華感覺。 但是此一款車型生產數量極少,目前在臺灣KN7D2的能見度幾近於零。 150,引擎代號KF01E(該款車種為光陽名流150的原型車種),該車款有2種車款,第1款為Honda Elite150 Deluxe(豪華版)、第2款為Honda Elite150(標準版),前者與Honda Elite125(1984年)規格基本相同,只是將排氣量擴充為153cc,後者獨見於北美市場,儀錶板為類比指針式,而且將頭燈由收納式修改為固定式。 1986年本田停止生產Honda Elite150(標準版)僅剩下豪華版繼續銷售。

150馬力: 引擎

稱“Hp”,英、美等國也以此當作英制馬力的單位;馬力的德文叫做“PferdeStarke”,簡稱“ps”,德、日等國也以此當作公制馬力的單位。 馬力不是力(Force),它是單位時間裏做功的能力,也就是功率(Power)的概念。 Msec,即一匹馬如果能夠以每秒鐘一米的速度拖動75公斤的東西,它就具有一匹日製馬力的功率。 3秒的時間跑完100米(每秒鐘跑7.5米的速度),你就算具備1馬力的功率。 馬力是工程技術上常用的一種計量功率的單位,是衡量汽車最高速度的物理量,馬力大車子的最高速度高。

150馬力

本田當年強調的銷售重點就是:強勁有力、經濟、置物空間大為通勤通學的首選車種,也與豪邁/迪爵125的訴求基本上相符。 又因為該車外型特殊、造型並不符當年臺灣人的口味,因此銷售量遲遲不見起色,名流150EZ就成為此車中真正的末代車種了。 1990年,光陽工業推出了第2代名流150(機種代碼:KN7D)。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據說光陽工業當時因名流150熱銷,因國內相關零組件協力廠商來不及供應零組件等種種原因,有為數不少的早期生產的車輛使用大量日本原裝進口零組件,[來源請求]時至今日,交通部公路總局機車型號查詢網站上的KH150照片的側蓋上依稀可見名流Elite150的字樣,另外該車之排氣管亦為美規Elite150之式樣。 KRV搭載全新開發的175cc 4V水冷引擎,提供全速域平穩與強勁的動力輸出。

150馬力: 科技+速度!Kymco Racing S 150/125試駕報導

SYM Fiddle DX 150共有單色及雙色兩種外觀顏色設計,滑順的圓潤風格從車頭開始呈現,一路延伸至坐墊下方的側面線條,滑順的流線型車側線條更透過貼飾、凹凸有致的折線營造出活潑的視覺感受。 第一眼看到SYM Fiddle DX 150,眼尖的各位或許會發現他與125版本擁有相近的外觀,但也因為125版本的車體份量飽滿,不論是女性或男性騎乘都不會有“大人騎小車”的尷尬情況發生。 3、馬力是horsepower 的意譯,horse是馬,power 是力量,在現行初、高中課本中,功率的單位馬力,是指米制馬力而不是英制馬力,英國、美國等一些國家採用的是英制馬力。 150馬力2025 2、馬力 功率的常用單位,它是工程技術上常用的一種計量功率的單位。

150馬力

首先,它最大的優點就是在日本可以直接騎上高速公路,讓移動距離一口氣增加。 150馬力2025 150馬力 也就是說它可以縮短通勤所需時間,讓騎士每天就好像在進行一趟短程的兜風旅行。 如果是這樣的話,在平均時速較高的那些地區,125cc(在歐洲地區相當於50cc)就會稍嫌不足,因此這些地方的主流車款據說排氣量都是在300cc上下。 如果將前面提到的法規限制以及交通環境都轉換成日本的狀況,就相當於是150cc的車款。 因為如果想要在日本騎乘150cc的摩托車,需要普通二輪的駕照(排氣量400cc以下),所以有些人可能也會覺得反正都拿到駕照了,何不讓排氣量更高一點,因此自然也讓速克達的世界變得更加寬廣。 從這點來看,125cc就沒有50cc那樣的法規限制,可以像普通的重型機車一樣奔馳在道路上,騎在市區街道上更是擁有領先在汽車之前的加速力,而且也能夠用於雙人騎乘,因此在日本的速克達中,125cc可以說是最剛剛好的標準車款。

150馬力: 名流與環島

125,北美市場命名為Elite125、歐洲市場與日本國內市場相同命名為Spacy125,但是刪掉了Striker文字。 150馬力 兩者與日本國內市場販售車款的規格基本上大致相同,惟獨歐洲款的後照鏡修改為為圓型、而北美車款因法規因素修改為全時點燈,並且在後方增加了獨立的後方向燈(臺灣車友暱稱:「巡弋燈」)與左右反光板為其共同特色。 150馬力2025 名流150除了是一臺早已停產的速克達之外,也代表了一部份當時(民國70年代/1980年代)臺灣社會青少年流行文化的重要元素。

150馬力

臺灣光陽 NSR150 為了符合各期環保法規中廢氣排放標準之修改而改款三次。 轉下油門,會發現Fiddle DX 150立刻就會給你飽滿的推進力道,無需像運動車款需等待轉速爬升至紅線區,市區起步想要擺脫惱人車陣,可是一點都不費力。 Fiddle DX 150誠意十足,前後碟式煞車且具有ABS系統,即便入門版也有實用的CBS 2.0,騎士可以更放心、自在的騎乘這臺都會車款。

150馬力: 一車通喫!150cc速可達級距6臺精選 通勤出遊好夥伴

動力則如其名,不同於許多品牌都會車款都僅提供125級距、10吋框選項,Fiddle DX 150一舉將排氣量提升至150.1 c.c.,使得它擁有11.8 PS@7,000 rpm最大馬力、1.32 kgf-m@5,500 rpm最大扭力,車重則控制在男女都好駕馭的115(CBS 2.0)/116 kg。 而SYM當家三零科技ZRSG,近幾年大舉進攻旗艦車市場後,Fiddle DX 150也不例外搭載豐富的配備,從零延遲啟動系統、零後仰懸吊系統、零汙染怠速熄火系統,可以確保你停紅燈、再啟動時的滑順感與低噪音;零後仰懸吊系統更可以在大力扭動右手的同時,提供車身穩定的表現。 隨著越來越熟悉這輛車的特性之後,車速也隨之提升,但制動力卻依舊非常足夠,而且線性的且綿密的煞車手感,讓人可以很輕鬆的掌握煞車點的位置及力道,重殺之後傾倒入彎,受惠於前後原廠熱熔胎的配置,在彎中與地面感覺非常貼和,而車身也非常穩定,加上40度的大傾角設計,在彎中的感覺非常舒適且安心,車身的反應讓人越跑越快。 從Racing S的定位來看,來到臺中麗寶卡丁車場騎乘肯定會是個美好的邂逅,不大不小的賽道非常適合這樣小排氣量的速克達測試,直線的安定性、彎中的穩定性、出彎的加速性在賽道當中都會原形畢露,而這次的Racing S讓我驚豔不已,而且88,800的售價,讓小編我騎著騎著都想要買一臺通勤了。 Racing S 150的前懸吊採用33mm正立式前叉,搭配上單二的活塞卡鉗與240mm浮動浪花碟盤,65mm結合尺寸更可以直上Brembo,不過原本的煞車就已經是Kymco用在300c.c.車種上的大型活塞設計,27mm的活塞可以快速將Racing S給停下,後方則是使用上單二活塞卡鉗及200mm碟盤,搭配上橡膠油管的設計,讓煞車的手感更為Q彈順手。 車側看去可以明顯感受到車頭那飽滿又銳利的肌肉線條向後飛耀,而外露式的液壓成型車架更凸顯了重車風格的設計元素,而後方乘客的腳踏也使用了鋁合金材質打造,不僅重量更新,在強度方面也有所提升,座椅下方的面積更採用切削塊面的設計,區分出與125不同的地方,更顯150的高動力水準。

  • 在這種需要不斷重複停停走走的騎乘場景中,採用自排不需要換檔的速克達就能讓騎士感覺比較不疲憊,而且150cc速克達的車身大多都是以125cc為基礎,因此在塞車時的機動性及移動車身的容易度上,自然也會與125cc相同。
  • 光陽 HONDA NSR150 一代車,引擎號碼開頭編號NS150R,整流罩材質厚實但外觀尺寸較小,引擎及主要零件由日本原裝進口,全車則在臺組裝完成。
  • 這是一臺幾乎沒有一絲名流車系經典的名流車種,光陽工業把所有原屬於名流150的重要元素(諸如:收納式頭燈、運動車款定位、方方正正的造型)全部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較名流EZ更為具有流線前衛感的造型(近似於光陽另一款熱銷車種GP125),本車較125版本增加了後輪碟煞與ABS系統,並配有數位儀表(然而並無125頂規的Noodoe車聯網導航系統)售價為7萬98臺幣。
  • Racing S採用的是新型態的水平下懸吊系統設計,因此在過彎的時候可以大幅提升車輛的穩定性,搭配上高強度液壓成型的車架設計,且輕量化了1.9kg之多,車架從原本的17.8kg來到15.9kg,150車型上搭配的鋁合金後腳踏更是從1.26kg減輕到0.7kg,雖然只有0.56kg的減少,不過對於重量不大的速克達而言也是非常重要。
  • 在大都市中,紅綠燈的距離可能是數十公尺,最長甚至可能到200~300公尺。

這是一臺幾乎沒有一絲名流車系經典的名流車種,光陽工業把所有原屬於名流150的重要元素(諸如:收納式頭燈、運動車款定位、方方正正的造型)全部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較名流EZ更為具有流線前衛感的造型(近似於光陽另一款熱銷車種GP125),本車較125版本增加了後輪碟煞與ABS系統,並配有數位儀表(然而並無125頂規的Noodoe車聯網導航系統)售價為7萬98臺幣。 80年代末期,為扭轉被山葉追風135稱霸的市場,光陽於1988年底宣佈,即將推出一款全新開發,結合本田最先進GP賽車科技的機車以便取代王牌HX-135SS。 1989年光陽第一代NSR150正式量產上市,售價為新臺幣7.8~8萬元左右。 Racing S採用的是新型態的水平下懸吊系統設計,因此在過彎的時候可以大幅提升車輛的穩定性,搭配上高強度液壓成型的車架設計,且輕量化了1.9kg之多,車架從原本的17.8kg來到15.9kg,150車型上搭配的鋁合金後腳踏更是從1.26kg減輕到0.7kg,雖然只有0.56kg的減少,不過對於重量不大的速克達而言也是非常重要。 早年在臺灣發售的機車大多是氣冷引擎,雖然造價低、易於維修,但是以當時引擎本體製造的技術水準不高,再加上未考慮汽缸體散熱葉片與空氣流場分析,在長途行駛後容易因產生高熱導致縮缸,因此較不適合長途行駛。

150馬力: 車輛詳細介紹

另外筆者要特別強調一下,Fiddle DX 150除了車殼外,也替內裝件配上有如歐洲車的烤漆面板,這樣的設計也可避免使用多年後,車殼白化的尷尬情況。 新一代的傳動系統搭配的專利防塵裝置,有效減少CVT變速箱內的塵埃,讓皮帶以及整個傳動組的壽命都大幅提升。 1、馬力英文稱爲“HorsePower”,顧名思義是馬匹幹活的能力,簡稱“Hp”,英、美等國也以此當作英制馬力的單位。

150馬力: 日本市場

在歐洲地區雖然經常可以看到上班族將速克達作為通勤工具使用,但是這些人通常都是住在大都市的郊外,通勤距離需要在高速公路上騎50km左右。 如果以東京來比喻的話,就是住在埼玉、千葉、神奈川等地,利用首都高速道路通勤的感覺。 但是125cc速克達還是有它的弱點存在,那就是125cc車款在日本是不能騎上高速公路的。 從這點來看,如果換成150cc的話,不只能夠雙載還能夠騎上高速公路(日本法規限制摩托車只要排氣量在125cc以上就可以在高速公路上行駛)。

Noodoe的車聯網科技應用,已經在市面上討論了好一陣子,不論是它的創新獨特性或是方便實用性,都是在機車圈當中最新潮的想法,更是為了機車獨特的使用習慣而設計出的全新科技,在之前的專題報導 邁向機車聯網的第一步,Kymco X Noodoe 柯勝峯董事長專訪當中說明瞭這項科技的運用,而這次我們將專心體驗Racing S所帶來的全新感受。 排量,是發動機各缸工作容積的總和,就是活塞從上止點到下止點所掃過的容積乘以汽缸數。 排量是較爲重要的結構參數,它能全面衡量發動機的大小,發動機的性能指標和排量密切相關,一般來說,車子的排量越大,功率也就越高。 功率是指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即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越大轉速越高,汽車的最高速度也越高,常用最大功率來描述汽車的動力性能。 最大功率一般用馬力 或千瓦來表示,1馬力等於0.735千瓦。

由於這個種類擁有各種個性獨特的款式,因此有興趣的人記得關注一下各家摩托車廠牌所推出的車款。 150馬力2025 在大都市中,紅綠燈的距離可能是數十公尺,最長甚至可能到200~300公尺。 在這種需要不斷重複停停走走的騎乘場景中,採用自排不需要換檔的速克達就能讓騎士感覺比較不疲憊,而且150cc速克達的車身大多都是以125cc為基礎,因此在塞車時的機動性及移動車身的容易度上,自然也會與125cc相同。

1987年後所生產的Elite150,其實就是日本國內在1987年發表的新款Spacy125(機種代號:JF-03)的153cc版本,亦類似臺灣三陽工業於1990年生產的迪爵150,雖然採用同一款引擎,但是外觀已與原來的風格大異其趣了。 Honda NSR150具有150CC單缸二行程水冷引擎及國際檔六段變速。 當年剛上市時風火輪機車雜誌做過實車評測報導,在鋸除NSR150排氣管中段末的老鼠尾(封管打孔段),接回原尾管後即可昇至27.5匹馬力,與日規市售降馬力版NSR 150相同。

150馬力: 臺灣機車工業發展

當時售價達¥278,000日圓,這部車可以稱為第1代日規名流125(機種代碼:CH125CD-Ⅰ)。 儘管如此,通常這個時候的到達速度都已經超過50km/h,因此150cc速克達可以說是一種能夠徹底發揮出法定限速內的靈敏性能,非常實際的一種交通工具。 說起速克達的話,大家可能會馬上想到輕型機車(50cc以下)或者是普通重型機車(125cc以下),但在速克達的種類中,雖然只佔了少數,仍還是有大排氣量車款的存在,這裡指的是150cc、250cc~400及排氣量在這之上的大型速克達。

坐上Racing S馬上感受到是那符合人體工學的座椅設計,支撐性以及舒適性皆不錯,發動後引擎的運轉精緻度也不差,平順而安靜的待速聲音,讓人不察這是輛性能取向的車,但油門轉下那輕盈的起步令人感到喜愛,受惠於車體更輕、引擎升級加上傳動優化的影響,起步到中速的表現都屬上乘,而且車身反應也非常穩定,讓人可以更安心的轉下油門暢快來一趟速度之旅。 隨著各項聯網科技的進步,這股熱潮也燒到了Kymco身上,獨步業界的Noodoe車聯網系統讓許多人眼睛為之一亮,現在Noodoe正式與旗下小型速克達的旗艦機種Racing S 150結合,並且在上個月的車展當中發表,打出88,800的驚喜售價,在機車圈當中掀起一陣話題,這次更來到麗寶樂園來體驗它的性能之美。 1987年12月份的《摩托車雜誌》以「原裝ELITE VS 國產FREEWAY名流150大對決」為題,針對名流150的規格與性能作了詳盡的報導,並以光陽名流150與本田Elite150D等2臺實車在臺北福和橋下的「飛達小型賽車場」做了完整的測試。 文中稱讚名流150:「不衝則已、一飛沖天!」輕輕催油,Freeway與Elite並不像脫韁野馬般想要狂奔而去,她從靜止狀態至極速耗費時間不到廿秒、緊急煞車時雖有路面與輪胎磨擦的噪音,但是減速性能不錯,前後避震器均能迅速的反應。 在直線道上,兩名試車員同時起步,令人驚異的是2部車均以最高時速六十五Miles/Hour通過終點。 速克達原本的機動力、方便性再加上在高速公路上的移動能力,150cc速克達作為能夠輕鬆應付上下班通勤以及兜風旅行的車款,可以說是一臺公路上最強的多功能車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