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1962年戰爭後,兩國之間一直維持了和平狀態。 中印兩國近期在邊境開始了數十年來最激烈的軍事對抗,並發生了自1975年以來首次人員死亡事件,這種「不穩定的和平」也已經岌岌可危了。 在邊境鳴槍事件發生之後,中印雙方官員在第三國進行了高級別會晤。 針對中印邊境衝突,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印度外長蘇傑生 (S. Jaishankar) 在莫斯科進行了兩小時的會晤。
- ”11月21日,中國邊防軍在到達主張的界線後停止前進。
- 1947年印度獨立以後,尼赫魯政府率領印度發動第一次印巴戰爭,並和鄰近的尼泊爾、不丹以及錫金締結軍事保護條約,全力爭取英國撤離南亞次大陸帶來的權力真空,擴大印度在南亞的戰略優勢。
- 但雙邊僅簽署部份商業合作合約,顯見中印的邊界問題仍是雙邊經貿合作進程的最大阻礙。
- 印度對中國大陸的領土野心由來已久,1951年解放軍進入西藏時,印軍便趁機入侵藏南地區(或稱達旺地區)。
- 則從7月3日開始要求印度企業必須得到政府許可才能從中國進口電力設備和部件。
- 入侵印軍第十一旅4個營2000餘人憑險扼守,並不斷向我軍出擊。
”1987年,印度議會通過法令,正式在“麥克馬洪線”之南建立“阿魯納恰爾邦”。 中印戰爭 1960年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訪問印度,同尼赫魯總理會談,提出談判解決邊境問題,未有共識。 1960年後,中蘇開始交惡,而中美關係因朝鮮戰爭的原因也處於僵局。 中印戰爭 1947年印度獨立後,印度主張有權繼承原來的英屬印度領土。
中印戰爭: 【中印衝突】戰爭前夜的躁動 中印邊境「夢回1962」?
10月18日,毛澤東在中南海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拍板實施反擊。 10月20日,中國軍隊在中印邊界東西兩段,對印軍發起了全面進攻,中印邊境全面開打。 20日21時30分,總參謀部發出停止反擊作戰的命令,並指示:“東線中部各部隊在佔領梅楚卡、裏米金、都登後即停止追擊,在原地打掃戰場,加強警戒”。 西藏軍區當即命令山南、林芝軍分區參戰部隊撤回裏米金、梅楚卡、浪波等地區,集結待命。 在激戰中,副班長龐國興爲追殲一股潰逃印軍與連隊失去了聯繫,深入印軍縱深地區15公里,作戰5次,攻佔2個炮兵陣地,擊斃7個印軍士兵,繳獲7門火炮和2臺汽車。 當日我軍佔領西山口、申隔宗、德讓宗,殲滅印軍一部,一部潰逃,其四師戰術司令部率直屬部隊乘我軍未截斷通往打隴宗道路的空隙逃脫。
對於此次中印外長會談能否立竿見影的解決兩國邊界武裝對峙危機,很多人並不抱太多期待。 雖然,會晤本身說明,中印高層對於一場可能爆發的戰爭持謹慎態度,起碼沒有公開決裂。 反擊作戰部隊克服高山、峽谷、密林等天然障礙,攻克了印軍在克節朗地區的重要據點,迅速瓦解了印軍部署,印軍潰不成軍,中國邊防部隊遵照中央軍委的命令,向“麥克馬洪線”以南發展進攻,23日進佔達旺。 此戰,殲滅了印軍第7旅,收復了“麥克馬洪線”以南達旺河以北部分中國領土。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是一場規模、時間都很有限的邊界作戰。 毛澤東稱中印邊界反擊戰是一場“軍事政治仗,或叫政治軍事仗”,中國在獲得勝利後主動撤軍,表明了中方以和平談判解決邊界問題而反對以武力改變邊界現狀的一貫立場。
中印戰爭: 中印邊界戰爭內幕 中國勝而不利(中)
地緣政治專家Brahma Chellaney在他的《印度斯坦時報》專欄中指出:“印度尋求全面恢復原狀的想法似乎很遙遠”。 Challaney進一步寫道,這正是基於中國著名的的“前進10英里後退6英里”戰略導致4英里的增長,並因此實際上導致了中國領土的增加。 在中印邊境緊張的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某空降旅的幾千名士兵僅用了幾個小時就從中國中部的湖北省機動到西北的高海拔地區。
10月12日在內地養病的張國華返回拉薩;在拉薩開了一個會,傳達中央和軍委的指示;隨後於10月14日,率“西藏軍區前進指揮部”進抵錯那縣麻麻。 10月17日印軍在東線和西線同時發起“前進政策”進攻。 中印戰爭2025 10月17日,中央軍委下達了《殲滅入侵印軍的作戰命令》。
中印戰爭: 中印關係
一些印度媒體則報道了有10人、40人等不等的中國軍人死亡數字,但都未提供確鑿證據。 《印度斯坦時報》報道說,當晚七點開始,印軍士兵與中國士兵進行了長達7個小時的肉搏戰,雙方的增援部隊後來也加入其中。 報道稱,兩國士兵們互相毆打並投擲石頭,雙方都有一些士兵落入水中。 中國外交部稱,印軍違背了雙方軍長級會晤達成的共識,再次跨越實控線「蓄意挑釁」。
中印戰爭: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
1986年底印度議會兩院通過立法將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升格為邦。 翌年,印度正式宣佈成立阿魯納恰爾邦,意思即為「旭日之國」。 印軍在阿克賽欽的對面就部署了轄有三個山地步兵師的第14軍,在列城機場優先部署SU-30戰鬥轟炸機。 從中國幾萬公里邊防線看,由神仙灣到空喀山口這一段阿克賽欽邊界是最緊張的「熱線」。 中國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1,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1,524名)。 尼赫魯說:(大意)「當你有機會提出異議和要求而未提出時,就意味著你已經放棄了要求」。
中印戰爭: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歷史影響
接着,他又乘飛機趕到靠近中印邊界東段的印度邊境提斯普爾城,進行軍事部署。 17、18兩日,入侵印軍在東段和西段邊境上,向中國邊防部隊進行猛烈炮擊,挑起了大規模的邊界武裝衝突。 印度政府策動和支持的西藏農奴主叛亂遭到失敗,對中國西藏執行擴張主義的幻夢破滅後,尼赫魯公然拋棄中印友好的旗幟,把中國政府謀求和平解決邊界問題的努力和剋制忍讓視爲軟弱可欺,進而得寸進尺,對中國步步進逼。 從1961年開始,尤其是從 1962年4月起,印軍在中印邊界西段中國境內先後設立了43個軍事據點。
中印戰爭: 中印邊境衝突
周恩來辯解說:(大意)「我們雖然沒有提出口頭和書面的異議,但是我們出版的地圖始終把這一地區畫在中國一側」。 中共總理兩次訪印,印度總理一次訪華,中共沒有任何人對印度的非法入侵提出過異議、抗議和交涉。 英印統治期間,雖然公佈了麥克馬洪線為邊界,但是英國人也僅僅在極個別地區,試探性地侵入門隅和下察隅地區,不敢放膽佔領。
中印戰爭: 美國經濟:汽油價格下跌 7月份通脹率略見緩和
7月5日晚,經過三輪中印軍長級談判和其他外交談判,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同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通電話,就緩和兩國邊界事態達成積極共識,雙方一線部隊隨即開始脫離接觸。 在脫離接觸的過程中的緩衝區設置在實際控制線的印度一側,協議規定印方不能跨過什約克河(位於印度實際控制區),而中方不跨過實際控制線。 而在協議達成那天早些時候,中國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在節目《今日關注》中,首次公佈了多張印度越線挑釁中方的證據。 中印戰爭2025 其中顯示印方在中方實控線一側進行包括行車道路、便橋等基礎設施的修建,還試圖在相關地區設置哨所。
中印戰爭: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戰績
山口分隊被迫於11時58分進行自衛還擊,將越境的廓爾喀士兵全殲。 12時5分,31團炮3連2個排開始以火力支援步兵戰鬥。 12時15分,3門57無後座力炮對敵301號地區之工事和火器射擊。
中印戰爭: 中國觀點
【大紀元2013年11月21日訊】1962年10月20日,中印邊境戰爭爆發。 11月22日,中共在軍事大勝,收復幾乎所有9萬平方公里失地時卻單方面無條件停火,放棄所有已收復的失地,還自麥克馬洪線後撤20公里。 中國勝而不利,這一世界戰爭史上「絕無僅有」之舉,讓「全世界目瞪口呆」。
中印戰爭: 觀點:武漢「習莫會」突顯恢復原狀 中印洞朗對峙「已成過去」
2021年2月10日,俄羅斯通訊社塔斯新聞社的一篇英文報道說,在2020年5月和6月的中印軍隊衝突中,至少有20名印度軍人和45名中國軍人陣亡。 中印戰爭2025 塔斯社並未給出中方陣亡數字的來源,但是最早在2020年6月21日的報道中,塔斯社已經開始援引印度軍方消息源,稱中方有大約45人傷亡,並在之後的報道中多次重複該消息源和數字。 2021年2月11日,印度國防部長辛格向印度議會表示,在兩國進行了多輪軍長級談判和外交談判之後,雙方達成協議同意雙方邊境一線部隊在喜馬拉雅山脈西部的班公錯地區開始組織脫離接觸。 此條目的主題是2020年起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印度發生的邊境衝突。 中印戰爭2025 關於兩國之間發生的其它衝突,請見「中印邊境衝突」。
中印戰爭: 中國印度互相指責對方背信 「印軍死亡人數升至20」
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政治學教授馮崇義同日接受本臺訪問,指出即使東風-26射程上有這個能力,不過由於美國已經掌握中國所有的導彈基地,所以中國不敢輕舉妄動。 「我軍官兵開始反擊後,印方部隊潰不成軍,做鳥獸散,有的摔到山下,有的掉進河裏,互不相顧,還有很多人向解放軍投降,被抓了俘虜,」他寫道。 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表示,在最初寡不敵眾時,中國有的軍人「搏鬥到了最後一口氣」,無一被印軍俘虜。 「他們用包著帶刺鐵絲網的金屬棒打我們小夥子的頭,我們的小夥子赤手空拳作戰,」一名印度高級軍官對BBC說。 他的說法無法被證實,但與印度媒體對這場打鬥的其他報道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