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案並表示,從2011年至今,交通部僅開放國三甲臺北至深坑端總長5.6公里路段(全線為國道快速公路,非高速公路),未進行其他路段之試辦,亦未進行道路設施、交通號誌等工程與其他相關配套規劃推動,僅進行三次民眾對開放重型機車行駛國道意向調查,未實際試辦以評估成效與影響,顯與附帶決議精神不符,恐有行政怠惰之虞。。 草案中並未明確化為「大型重型機車」,此處指的是50c.c.以上的所有重型機車。 上國道2025 高公局表示,針對大型重機上國道,高公局都是採開放立場,但很多因素要考量,並非高公局能決定,要考慮大多數民眾意見,若大家對大型重機上國道支持,時機到了就會開放,針對7月上高速公路行動,呼籲大型重機不要違規上國道,除面臨3千到6千罰款外,會造成負面形象,也有行車安全疑慮。 2011年11月8日:550CC以上大型重機由立法院三讀通過「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條文並在11月23日總統公佈,可由交通部於六個月後公告特別路段及時段開放行駛高速公路,並放寬門檻限制,開放250CC~550CC之大型重機可行駛快速公路。 公路主管機關應取消大型重機懸掛兩面牌之規定,於全面換發牌照時改掛一面牌。 上國道2025 3.現行世界大多數國家多無限制大型重機行駛高速公路,且允許附載座人,但考量未來汽缸排氣量 550CC 以上大型重機,得依交通部公告規定之路段及時段行駛高速公路之安全控管。
交通部對於550CC以上重機比照小型車降為250CC未持反對意見,尊重委員會審查討論。 2016年12月31日:立法委員林昶佐、蔡適應等人提案修正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92條第2項,欲新增「交通部應定期以網際網路方式,公告『重型機車』得行駛之高速公路路段、時段及相關評估報告」入法。 修正草案中提到,重機行駛國道相關法條已屬2011年11月8日通過修正之條文,並賦予交通部行政裁量權,認為立法院應責成交通部辦理重型機車行駛國道試辦,視成效與影響分階段逐步規劃可開放之路段與時段。
上國道: 生活熱門新聞
2007年5月2日:公路總局舉辦「研商『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會議,刪除「550CC以上重機行駛高速公路及快速公/道路禁止附載乘客」之規定,並初步決議2009年2月1日起開放550CC以上重機可行駛高速公路。 2007年4月23日:在一次「重型機車路權開放政策」公聽會之會議中,「中華民國摩托車運動協會 理事長 劉乃誠 鈞座」於公聽會之發言時,則發言「我們 反對二輪車上高速公路」等代表全國各縣市大型重型機車,反對二輪車上高速公路語句時,現場騎士車友代表則無任何人提出異議,由於現場有各類型重型機車協會騎士代表,並無任何人提出 異議或反對。 近日一則騎士因下雨在路邊臨停被檢舉的新聞登上版面,被立委質疑政府單位是否因行政怠惰導致這名騎士受罰,交通部出面澄清表示雖然去年12月22日已經由總統公佈「新修正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條之1」的紅黃線違規停車不得檢舉,但實行日期訂在今年4月30日,因此這位騎士還是會收到罰單。
- 2016年12月31日:立法委員林昶佐、蔡適應等人提案修正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92條第2項,欲新增「交通部應定期以網際網路方式,公告『重型機車』得行駛之高速公路路段、時段及相關評估報告」入法。
- 第3,2002年恢復進口和發照領牌以來,各大重型機車和路權協會不斷透過各種管道向政府相關機構陳情,但最終仍因主管機關交通部的推拖不公告,罰款拖吊脅迫不得行駛高速公路,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中的惡質行為、國際非貿易關稅障礙。
- 大型重型機車爭取上國道行動再擴大,等不到交通部和高公局正面回應,臉書粉絲團「94要上國道」今(7/16)再發起下週一7/18起連14天號召全臺1500萬輛50C.C.以上的摩托車上國道,也包括白牌機車,訴求與國際接軌,要求正視公民權益。
- 目前國內只有國道3號甲線開放通行,蘇花改6月份才剛試辦,現在騎士們彷彿闖關般挑戰國道,固然表達訴求,但公然挑戰公權力,警方將查,萬一國道上出了狀況,後果更難想像。
-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
- 目前交通部僅開放國三甲臺北聯絡道行駛,其餘任何一段國道路段,尚未公告可允許行駛。
生活中心/周孟漢報導坊間流傳著許多孕婦禁忌,許多準媽咪也在懷孕期間經常被禁止許多行為。 近日就有位孕婦擔心遊泳時,池水較髒或有消毒水,可能影響到寶寶,好奇問道「孕婦能不能游泳?」對此,婦產科醫師蘇怡寧給出「2句神回覆」讓網友們全笑翻。 民進黨在九合一大選遭遇全面潰敗,選後內閣是否改組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傳聞內閣最快將在明年1月進行小幅改組。 因為地點人來人往的大馬路,目擊民眾拍下影片,痛批太誇張,提醒經過這裡的用路人,要注意,玩遙控車的民眾,疑似住在附近,警方雖然沒有接獲報案,但檢視影片後,認為已經違規,最重可開罰兩千四百元。
上國道: 社會與公眾
第1,「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於101年7月1日公告550c.c.以上大型重機可行駛高速公路,三讀通過至今已10年,全臺只開放「類高速公路國三甲」臺北聯絡道,真正的國道根本連1公里都沒有,嚴重剝奪人民選擇交通工具的權力。 事實上,「國三甲」全名為「國道3號甲線」,連接臺北市大安、文山、新北市深坑等地,在交通部高公局官網中,明文寫出「國三甲全線開放汽缸總排氣量250c.c.以上大型重型機車行駛」,也就是說原PO的行為其實完全合乎法規,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國道快速道路僅有國三甲開放重機行駛,如果不小心駛入國道三號,還是會受罰。 上國道2025 許敦淵強調,目前機車禁止行駛國道,違規將罰3千到6千元,國道現場沒有合於法規的空間讓機車駛離,因此會當場拖吊移除和排除;目前陸續在網路上接獲網友分享和線上民眾通報,確實有大型重機進入國道,攔停件數還在彙整,若沒有攔獲,也會調監視影像蒐證和舉發。
- 根據發起活動貼文,「94要上國道」指出,臺灣是1968年11月8日國際道路公約簽約國,是可以依法制發國際駕照的國家,應該以國際規制施行。
- 在「94高速公路上的乖寶寶」活動公告表示,重機團體多年來依循管道理性溝通,甚至經過交通部於2017、2020兩次「類高速公路」年度檢核與2021南迴改、蘇花改各項試行檢核,臺灣摩托交通公民展現出零A1無死亡事故的傲人記錄,道安也無重大事故,顯示摩托車最適合在高架封閉型道路安全行駛。
- 2022卡達世界盃於今天正式展開16強淘汰賽,由C組出線的阿根廷對上D組的澳大利亞,本場比賽同時也是阿根廷頭號球星梅西的生涯第1000場國家隊出賽,生涯還沒在淘汰賽進球過的他…
- 貼文一出後,不少網友感到氣憤,但有人也貼出相關典故,古代青樓女子確實有「系繩」,不少人也驚呆。
本條例第九十二條修正通過後,交通部得規定汽缸排氣量 550CC 以上大型重機行駛高速公路,於規劃試辦期間不得附載座人。 2007年1月3日: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會議,會議紀錄重點摘要:前立法委員王幸男等50人提案修正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92條,欲明確規定「汽缸排氣量550(-10)CC以下之大型重機除國道高速公路外;550(-10)立方公分以上之超大型重型機車可行使之路權與汽車不得有差別待遇」。 意指重機應比照小型車路權,550CC以上可上高速公路,而250CC~550CC暫時不可上高速公路,漸進式、條件式開放機車路權。 此段交通部意指:交通部在加入WTO的時候就準備好將來以「安全可獲保障、風險可有效管理、漸進式、條件式」四項重點開放150CC以上重機路權(含部分普通重機與大型重機),故交通部表示已試辦行駛快速公路、要求運研所辦理兩項研究計畫,但卻同時表示須審慎檢討評估,建議委員會維持現行條文不做變更。 目前交通部僅開放國三甲臺北聯絡道行駛,其餘任何一段國道路段,尚未公告可允許行駛。
上國道: 相關法律
國內大型重型機車逾20萬輛,車主爭取上高速公路逾10年仍未獲政府同意,發起今(7/1)中午至7/4中午上國道行駛爭取路權,不過活動開始前,已有大型重機車主提早出發,直呼「重機行駛國道很安全」。 高公局則表示,目前尚未開放大型重機上國道,只要違規,警方就會取締開罰3千到6千元。 2007年4月:運研所發表期末報告「大型重型機車行駛各級道路之風險分析與管理措施研究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內容表示基於試辦路段觀察時間有限與重機流量甚低,研究結果並不宜直接移植於市區道路與其他高流量之快速公(道)路;而路權進一步開放所可能衍生之安全風險與衝擊,一直是交通部對於路權開放與否的主要考量。 有關大型重型機車的管理方式與標誌皆源自於此文獻,奠定了政府的政策至今。 臺灣交通安全協會理事長陳宏益表示,針對大型重機爭取國道路權,公警局、高公局和交通部,一直沒有正面回應,7/1~7/4期間更採取軍管戒嚴模式阻止,各高速公路交流道口重兵佈署,阻止大家上國道,且一寸不讓,為了阻止大型重機,把所有路口封起來,如果車主願意繳罰款,為何不能過,國家採用軍事管制,阻斷人民通行權利,影響憲政體制,已是警察國家狀態。
上國道: 逾300輛大型重機「上國道爭路權」 公路警察局回應了
兩類間最大差異除了車輛是否須經安檢審驗外,可行駛道路範圍部分,懸掛「第二類試車牌」之汽車可行駛高速公路試車。 上國道 因應全新的紅牌試車牌出現,過往「白底藍字」試車牌改稱為「第一類試車牌」,這個試車牌提供汽車買賣業、汽車製造業或汽車研究機構,因業務需要試行汽車時,向公路監理機關申領並懸掛於試行之汽車,但因為這張牌可以掛在研發中尚未經車輛型式安全審驗程序的車輛,所以過往有不得行駛高速公路的限制。 話雖如此,許多重機騎士認為,重機也是一項交通工具,不應受到歧視,且重機騎士應有的路權是其應有的權利,不應受到民意的限制。 重機體積、排氣量皆較汽車小,不僅能將道路使用最大化,舒緩一人汽車所造成的塞車問題,還可以減少碳排放量,維持環保。
上國道: 紅牌大重機臺62隧道內自摔 騎士多處擦挫傷送醫
貼文曝光後,不少人紛紛痛斥原PO的行為已經違法,激動的表示「就是有你們這種人,大家才討厭重機」、「現在又沒開放重機上國道,為什麼要明知故犯」,不過只要仔細一看照片,就會發現原PO下交流道的地方是在萬芳,也就是「國三甲」,因此也有不少網友留言力挺原PO,表示「國三甲本來就能上」、「這條重機本來就能走」。 目前國內只有國道3號甲線開放通行,蘇花改6月份才剛試辦,現在騎士們彷彿闖關般挑戰國道,固然表達訴求,但公然挑戰公權力,警方將查,萬一國道上出了狀況,後果更難想像。 但這些騎士們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甚至坦言,「3、4千塊的罰單都沒關係,我們甚至可以一年繳10萬,你就讓我們安全的上路,這個我也可以接受」。 騎士透露,雖然沒有聽說到,有車友被攔下開罰,但他們強調,如果收到罰單會乖乖去繳納,不惜冒風險,就是為了替重機的國道路權出一口氣。 有日本網友近期在推特發文,他在臺北街頭發現多個「緊急取用箱」,裡面都裝有「卡爾古斯塔夫無後座力砲」,引發不少網友熱議,不少人也懷疑其真實性。 超商店員要處理的工作內容相當多,甚至交班時意外發現機臺少錢,也只能摸摸鼻子掏腰包賠錢。
上國道: 汽車亂停充電車格!特斯拉妹怒嗆:0878
警方在執法時,有多輛大型重型機車騎士欲交流道上國道3號,預置的警力一擁而上,將他們攔下,並強制不得上國道,引來部分機士的不滿;另外,還有3輛漏網的大型重型機車行駛國道3號,警方部署的巡邏車發現,立即鳴笛,並使用擴音器勒令停車,在攔下後,除告發外,還強制下國道。 國道公路警察局第七公路警察大隊管轄路段,國道3號北起苑裡、南至竹山及國道6號西起霧峯系統、東至埔里端,總長124.5公里,跨越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及南投縣,七大隊結合地方警力,在各交流道防堵大型重型機車違規上國道,如果發現已上國道,則採取攔截取締,並護送離開國道。 國道四隊表示,有關臉書「94要上國道」大重機陳抗人士騎乘大重機上國道至仁德北向服務區拉布條陳抗案,經調閱服務區內監視器影像,發現是3名男子昨天下午開車進入服務區C區停車格後,下車後著大重機服飾及裝備,在服務區大門右側拉紅布條拍照,全程約7分鐘,未發現違規騎乘大型重機進入國道服務區。 國道警表示,截至統計7月1日至2日9時許,國道警方攔獲23部機車進入國道,均當場舉發拖吊移置。
上國道: 徐國勇正式請辭內政部長 蘇貞昌慰留:希望繼續努力
中華民國高速公路限制機車行駛是在中華民國國道上限制機車行駛的制度。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 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 事實上,重機在臺灣飽受汙名化之苦,常見的刻板印象有飆車、鑽車縫、引擎聲造成噪音汙染等。 但當我們放下成見思考,其實在普通小客車中,我們也能見到類似的情況,汽車飆車、插隊、引擎聲汙染的新聞同樣層出不窮。 但由於重機的數量在臺灣遠遠少於汽車,所以對於汽車違規已習以為常的我們,沒辦法以同樣角度看待重機違規這件事。
上國道: 國道及服務區設廣告危公安 最高罰16萬!累犯裁罰級距曝
記者周宗禎/翻攝臉書署名「Dav Yah」在臉書粉絲團「94要上國道」貼文,附上相片強調摩托車友至國道3號關廟服務區拉布條爭取開放大型重型機車上國道,相關畫面今天在網路流傳引發議論。 上國道2025 上國道2025 民眾是開車抵達服務區,留言區所附的也是舊照,並無人騎大重機上國道。 立法院2011年三讀通過修正《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允許有條件開放550cc以上大型重型機車行駛高速公路,也明定大型重機得依交通部公告時段及路段行駛高速公路,試辦後再依民調決定是否正式開放,不過法條三讀至已過12年,雖經歷2次檢核,政府仍未點頭開放,引發大型重機車主不滿,繼2017年上千輛大型重機上國道抗議後,大型重機今再度遍地開花上高速公路爭路權。
上國道: TNL 網路沙龍守則
第三,2002年恢復進口和發照領牌以來,各大重型機車和路權協會不斷透過各種管道向政府相關機構陳情,但最終仍因主管機關交通部的推拖不公告,罰款拖吊脅迫不得行駛高速公路,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中的惡質行為、國際非貿易關稅障礙。 國內大型重型機車爭取上高速公路逾10年未果,發起今(7/1)中午至7/4中午上國道行駛爭取路權,證明重機走國道很安全,因今非假日,大型重機團體推估約有300到400輛重機上國道。 路權團體7/9再發動逾5千輛機車遊行上凱道爭取「交通解嚴」後,訴求之一也包括大型重機即刻起開放上國道,但迄今仍等不到交通部和高公局回應,路權單位今再發起7/18中午起至7/31傍晚連14天再上國道抗議,且這次主張要跟國際接軌,訴求50C.C.以上、全臺1500萬輛摩托車都可以上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