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鄭氏王朝改為明鄭,刪除鄭氏王朝與國際互動的部份,包括明鄭與荷、英所訂條約的內容,其與清朝的談判,改為強調其覆亡的過程。 7月31日,立法院長王金平協同教育部與立院朝野黨團召開朝野協商,教育部長吳思華以「課本已經印了」為由拒絕暫緩實行課綱。 108課綱 歷史2025 民進黨團表態願意支持召開臨時會,在國民黨團方面,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執行長賴士葆表示有條件支持召開臨時會,但條件為必須包裹,同時審理組改、募兵條例及延長外籍勞工服務年限的就業服務法52條。
臺大歷史博士生吳俊瑩質疑,經過課綱修訂,臺灣平埔族的歷史被消滅了。 因為現行法定的「原住民族」,僅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賽夏族、雅美族、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等十四族,而西拉雅族及其他平埔族皆不是法定的原住民族。 政大臺史所所長薛化元認為這是因為檢核小組使用現行法律定義來書寫歷史,造成歷史事實與課綱之間的矛盾。 山地原住民選區立委高金素梅亦不支持反課綱運動,認為反課綱運動學生不知道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對原住民的殘殺與壓迫。 強化漢人來臺部份,增入宋元對澎湖的經營,加入史實有爭議的顏思齊,刪除濱田彌兵衛事件與麻豆事件,減少介紹早期漢人殖民社區。 恢復傳統西方列強興起與殖民地擴張的內容,刪除臺灣與世界體系互動部份,荷西治臺改為荷西入臺。
108課綱 歷史: 【盤點臺歷史課本】去中心化 臺灣官方如何重構歷史(上)
2015年2月12日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一審,根據《政府資訊公開法》,判決教育部敗訴,教育部應提供「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審議會」會議紀錄,供臺權會閱覽、抄錄其中簽到表部份;記名投票單部份,亦應供閱覽和抄錄,訴訟費用則由教育部負擔。 7月11日,執政黨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會議上,常務委員邱毅建議刪除高中歷史教科書中皇民化、臺獨等不宜的內容,並將臺灣與中國史合併稱為本國史。 依據邱毅說法,黨主席馬英九認同,認為這是符合《憲法》的既定國策。 國民黨文傳會主委莊伯仲則在會後回答記者,馬當天僅裁示「請行政院轉請教育部慎重處理」。 教育部官員也說,尚未收到總統要重啟修訂高中歷史課綱的任何指示,至於鄭麗君前一週親送的大眾意見書,已轉國家教育研究院,送不久後開會的歷史教科書審定委員會討論。
2月10日,包括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公民教師行動聯盟、高中公民、歷史及國文老師、高中學生社團、臺灣文史系所大學教授、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臺灣教授協會、司改會等十多個團體,要求教育部暫停實施微調課綱,要求公佈檢核小組名單及相關會議記錄。 原住民族青年團體,也召開記者會,抗議課綱中沒有納入原住民族觀點,要求撤銷課綱微調。 而國教院為進行各該課程微調之統籌與規劃而組成之檢核工作小組也廣邀學科中心教師就教學現場經驗提供意見。 依上述程序而言,已採納基層教師及學科中心意見,並無所稱有意阻絶基層高中教師參與,或學科中心遭排除未參與討論之情事。 首先,對於同學們針對教育議題能勇於表達自己的見解與看法,我要給予肯定,更支持你們用熱情展現對社會的關懷。
108課綱 歷史: 教材服務
11月,教育部發函公告98課綱延緩至2010年(民國99年)實施,改稱「99課綱」。 國文、歷史兩科,沿用95暫綱的內容,正式修改及實施的時間另外公告。 「99課綱」的其他科目同樣也有微調,如2013年7月完成數學與自然領域課程綱要微調。
我原先不明白為什麼,後來猜想或許是因為當時國民教育還沒有實施一貫制,有人讀了初中,未必繼續讀高中。 我以國一上、下的臺灣史,和高中第一冊臺灣史為例來比較說明。 國中是以「通史」的方式編寫,分原住民、大航海時代、清帝國、日治及戰後時期,共5段,主要敘述各時期的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 高中反過來,是以多元族羣社會的形成、經濟及文化的多樣性及現代國家的形塑為軸線,又從臺灣原住民開始,依次說到現代的臺澎金馬。 區域史能避免只從中國單一國家的角度出發,而讓學生同時讀到中、日、韓、臺灣及東南亞各國的歷史,以及其間的雙向或多向的互動關係。
108課綱 歷史: 中華民國首都在南京的新聞事件
北區反課綱高校聯盟總召朱震亦坦承,該場活動確實有和民進黨、臺聯等政黨合作,並表示因為學生力量不足、資源不夠,所以他們使用綠黨的辦公室開會,路權從臺聯借來,活動對講機是向民進黨借,抗議當天也有請社民黨的立委參選人苗博雅在舞臺旁向大家致意。 108課綱 歷史 不過朱震強調,並非只接受某一方面或特定立場的挹注,基本上只要願意幫助他們進行活動者,都樂於接受其幫助。 2月28日,為抗議高中課綱微調違反程序正義,公民覺醒聯盟與公民教師行動聯盟發起兩天一夜的『228翻轉教室 – 街頭公民課』,街頭抗議靜坐活動。 估計上百人參與靜坐、公民論壇及晚會,其中5位公民老師更展開飢餓28小時靜坐,以行動表達抗議。。 課程綱要每每依據社會變遷、教學現場之需求持續修改,約每隔3年即會有所改動。 例如: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自民國89年發布暫行綱要後,在民國92年至民國95年間3年半即修正10次,其中社會學習領域在92年1月修正暫綱後又於94年8月再次修正發布。
臺灣與甲午戰爭後晚清變法運動與辛亥革命之互動,包括孫中山來臺尋求臺人支持,以及臺人參與革命及中華民國之建立。 鴉片戰爭迫使清廷在臺灣開港通商的敘述爭議:在英法聯軍之役後簽定天津條約與北京條約,清朝才將臺灣納入開港通商。 舊課綱中列出的選修科目,包括區域文學選讀、小說選讀、論孟選讀、語文表達及應用。
108課綱 歷史: 臺灣時期
教師教學時,更可自行編寫補充教材,對於不足部分予以補充,並注意學生思考能力的激發與健全人格的養成。 108課綱 歷史2025 教育部容許教科書新舊版本併行,學校教師依法選用教科書版本,教育部也不會干涉。 2月3日,公民教師行動聯盟發起連署活動《堅持程序正義,反黑箱微調》,認為此次調整不符程序正義,要求教育部公開檢核小組成員名單,及會議記錄,重新討論調整內容,以符合民主程序。
依據「98課綱」編訂的國小、國中、高中各版教科書,經教育部於2007年委託臺灣歷史學會執行「海洋教育與教科書用詞檢核計畫」,報告建議應該修改中國相關字詞。 教育部將該份計畫以行政命令函轉各教科書出版社參考,如「國父」得改為「先生」,「國字」得改為「中國字」,「國曆」得改為「陽曆」,「光復」得改為「戰後」等等,作為通過審查的參考。 具備自我文化認同的信念,並尊重與欣賞多元文化,積極關心全球議題及國際情勢,且能順應時代脈動與社會需要,發展國際理解、多元文化價值觀與世界和平的胸懷。
108課綱 歷史: 高中要學的
淡化日本對臺灣建設的內容,強調日本殖民統治,日商的經濟壟斷與剝削。 108課綱 歷史 在臺灣史部份之外,中國史課綱,修改佔全部比例3.0%,清代以前僅有0.7%。 世界史課綱修改比例2.2%;扣掉中國文化則佔2.7%。
比起民主進度黨政府執政時「去中國化」課綱幅度為小,針對性也不那麼高。 而民主進步黨主導其執政縣市反對調整,是以政治力過度幹預學術與教育,給教育部戴上「去臺灣化」的大帽子。 國民黨立委洪秀柱認為,這次修改只是扭轉李登輝至陳水扁時期的去中國化修改,使課綱回到中華民國憲法的規範下,調整的幅度仍然太小。 文化大學歷史系教授王仲孚認為,高中歷史教科書要以國家立場來論述,用字遣詞都不能背離,包括日、韓、中國大陸等全世界都一樣;慰安婦並非自願,加上「強迫」有何不對,因此教育部的調整並沒有錯誤。
108課綱 歷史: 爭議
蔡英文政府任命的中正紀念堂轉型推動諮詢小組成員花亦芬則批評課綱微調,以國族主義為中心的教育是殖民時代的過時政治論述,與中國共產黨的論述一致,早已被現代先進國家淘汰。 他同時認為,學術研究的標準是收集各種不同面向的證據,再做出已知最好的綜合判斷,政府以史觀不同為理由,掩蓋課綱修改背後的政治目的,是錯誤的。 108課綱 歷史 108課綱 歷史 但馬英九政府則認為,103年完成國文與社會領域課程綱要微調,並為因應教科用書編寫及教師教學準備,本次課程綱要微調定於104學年度實施,符合至少實施3年1輪再調整之理念。 吳思華並強調,不提告是教育部的目標,只是需要社會大眾支持以合乎法治的行為表達意見。
- 在世界史裡,關於東亞也只有3頁敘述日本古代史,3頁敘述明治維新。
- 歷史思考在國、高中歷史教學裡佔13-14%究竟是太多還是太少?
- 馬政府擬議代之以「微調」的101課綱,卻引發嚴重的社會抗爭及法律訴訟,最終不了了之。
- 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敗北,一般認為國民黨的「下架民進黨」宣傳策略奏效,選民「討厭民進黨」情緒被激發導致民進黨敗選。
- 而事實上,在陳水扁總統主政時期,為因應九年一貫教育課程的實施,由教育部長黃榮村聘請委員重新修定課綱,於審議過程中,因時任歷史課程綱要審查小組召集人的杜正勝希望在尊重學術審查自由的立場下,不要公佈審查委員名單,以避免委員遭受幹擾及承受不必要的壓力,所以當時教育部亦將審議小組的名單全部保密。
- 自主行動:個人是學習的主體,學習者應選擇適當的學習方式,進行系統思考以解決問題,並具備創造力與行動力。
- 2022九合一選舉結束,既如預期又大出意外,國民黨堪稱大獲全勝,而選前驕氣滿滿聲稱「選不好,國際怎麼看我們」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請辭,…
而針對課綱微調爭議,國教院也公佈「大家一起寫教材」網站,希望成為師生教學與學習的平臺,網站上也有高中歷史補充教材、學生創作園地、教師專業發展活動等資訊,曾世傑表示,網站建置以臺灣史優先,預計11月完成,3年內陸續增設中國史、世界史。 教育部長吳思華指出,「大家一起寫教材」網站主要是讓歷史教材回歸專業,目前社會大眾對歷史科意見較多,因此先由歷史科做起,之後再延續到其他科目,讓老師的教學更自主和有彈性。 7月28日,因應反課綱團體之抗議行動,行政院宣示三原則:1. 新舊版教科書併行:課綱微調自103年2月10日發布後,目前已進入選書階段。 教育部會完全尊重各校教師自主選書或自編教材,不會有其他行政幹預。 新舊版教科書差異部分:不列入大學入學考試命題107學年度的大學入學考試,將參酌立法院104年5月6日教育文化委員會第8屆第7會期第10次會議的臨時提案第三案決議,教育部將轉請大考中心遵行,以維護所有考生的權益。
108課綱 歷史: 微調爭點
上述會議結束後,在王曉波提議下,教育部組成研商高中課程綱要專案小組,對國文與歷史課綱進行調整。 專案小組召集人吳文星,委員王曉波、廖隆盛、呂芳上、黃秀政、周婉窈、王文霞、孫若怡、翁嘉聲、周愚文,以及五位高中教師李彥龍、藍朝金、林桂玲、伍少俠、林秀蓉。 1990年,李登輝當選中華民國第八任總統後,為因應解嚴後的社會發展,郝柏村內閣提出一綱多本的教育政策,各級學校不再受限於國立編譯館統一編修的課本。 為了一綱多本政策的推行,教育部著手訂定臺灣高中「課程綱要」,簡稱課綱,作為教科書編寫的依據。 搭配108課綱的大學考招新制於2022年(民國111年)正式實施,也引發不少爭議。
108課綱 歷史: 課程介紹 / 課程綱要
政府雖花了滿多時間宣導,仍讓很多老師還無法全面就位。 教育部長潘文忠坦言,108課綱課程的規劃確實有太多細節、配套,除了調整師資人力結構、公佈實施偏遠地區學校發展條例,也因應新課綱的科技領域,前瞻計畫也投入100億於校園的智慧化中。 他說,當然政府還得更加努力,不僅讓孩子有更好的環境,也要讓這羣熱血投入教育的夥伴們有更好的支援。 此外,108課綱希望教師要翻轉課程內容及授課方式,開辦多門多元選修課程,全國高級中學教育產業工會認為,此讓高中職教育現場教師不只要準備原本的教程,還要準備新的教材及教具、批閱作業,只能「超鐘點」,卻不能「增員額」困境,希望增加高中職教師員額,落實新課綱精神。 而其在接受中國媒體專訪時也表示,課綱和課本是不一樣的。 課綱是教育部規定的,課綱裡面的東西,課本一定要寫,但寫法是多元化的,寫好寫壞、寫長寫短,那是課本的事情。
「 強調「大東亞共榮圈」是侵略構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帝國主義提出「大東亞共榮圈」,是一套針對中華民國及整個東亞地區的「完美侵略構想藍圖」,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的歷史事實。 故這次微調特別強調「日本帝國『大東亞共榮圈』的侵略構想」,以符合史實。 108課綱 歷史2025 加入日本時代臺灣與中國的互動,如孫文來臺尋求對中國革命的支持,以及五四運動對臺影響。
而針對立法院於8月4日上午將召開談話會,決定是否召開臨時會。 民進黨表示將動員全力促成召開臨時會,但國民黨立委多數則傾向反對,認為制定課綱是行政權事宜,立法權不應凌駕;挺王派立委也態度低調。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贊成召開臨時會,但認為應包括非政治的民生法案,至於黨團整體態度,將在週二談話會前召開黨團大會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