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稱「三重埔」,位於臺灣新北市西北部,淡水河西岸,屬於臺北都會區的衛星城市之一。 由於鄰近臺北市,發展甚早,改制前的三重市為臺北縣第一個縣轄市,也是臺灣第一個由鎮改制的縣轄市。 文化路(分南北路)-三和路往重新路的捷徑之一;小喫美食店眾多的路段;值得注意的是,文化北路連接臺北捷運新莊線臺北橋站及蘆洲線三重國小站之道路,全長約900公尺。 主要道路重新路-貫穿三重市中心全境,是新莊、臺北地區來往最重要道路,亦為臺一甲線,道路底下有臺北捷運新莊線通過。 重新路上有許多百貨廣場、餐館咖啡廳聚集,是三重商業區中的主要道路之一,知名的天台廣場、家樂福重新店設置於此(重新路五段連接新莊中正路)。
三重五華日間照顧服務中心:新北市政府委託財團法人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辦理的中心-位於五華街7巷30號(五常圖書館的樓下),2014年10月正式成立啟用,服務對象為設籍新北市15-64歲的身心障礙者。 忠孝橋:連接三重區與臺北車站、西門町,跨越淡水河,此橋東向可以直接連上市民大道通往臺北市大部分地區,西向可經中山高架銜接中山橋,並可通往新莊、五股、泰山…等區。 尚洲而得名(各取一個字),三重通往蘆洲主要道路,底下有臺北捷運蘆洲線通過,上面有三和國中站和三重國小站,亦為 市道103號;三和路四段底有徐匯廣場,但不隸屬於三重。
三重社區: 公告「新北市三重臺北橋設置社區長照機構」公開標租一案,請踴躍參加投標。
位於在三重行政區北部東側,鄰淡水河,大致範圍為下重陽橋以北,由三信路與環河北路圍起,北至蘆洲區交界間的範圍,規劃兼具學區、公園、捷運、環境等整體重劃區。 二重疏洪道於1979年奉行政院覈定第1期防洪計劃,於1982年開始實施,並於1984年完成。 第2期防洪計劃從1985年至1987年,為加高堤防高度,使200年洪水頻率降低。 防洪地區包括新莊、五股、三重、蘆洲、泰山等地區及臺北市部分地區。
可搭乘新莊線至先嗇宮站1號出口步行大約10分鐘即可到達。 三重社區2025 仁義街-早期為農業區,向北過了高速公路涵洞地段,各式工廠與資源回收林立。 至2015年開始整地規劃並動工建設,此地段將成為未來的三重新重劃區。 龍門路-原為龍門二街,三重通往環河北路和臺北的捷徑之一,著名介壽商場,以及全臺知名的北港龍門生炒鴨肉羹店,即設置於此。 中央路(分南北路)-三和夜市所在道路,中央南路原為「重新路」(部分路段),1951年9月改編為中央南路。
三重社區: 第一廣場
每當國慶日或是大稻埕煙火節,想觀賞的人們都會聚集在河堤邊光賞美麗煙火。 因為煙火釋放地點與三重區相當近,所以三重區靠近河岸的居民們可以在自家觀賞美麗煙火,或是待在大廈頂樓觀賞,幾乎不需要到河堤邊人擠人,相當方便。 例如2010年10月9日的新北大橋煙火秀,因為隔天的雙十國慶日煙火,以及新北大橋的完工,所加開一小段的煙火秀。 財團法人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推廣自行車為主的休閒活動,在全臺各地設置無數的自行車步道,讓臺灣人一個健康休閒活動成為國民運動。 五華街-三重通往蘆洲的另一捷徑,各式店家林立,商業密集度高,且本路段的店鋪在空租後幾乎都能相對快速找到承租方,統計而言零售活躍程度高。 三重也曾經是全臺灣「黑膠唱片」的發源地,在1960到1980年代間,當時全臺灣有9成唱片,都是在三重壓製的。
- 三重地區從前因淡水河河口出口最窄處的獅子頭隘口天然屏障鳥踏石,一旦大雨或颱風一來,常會造成三重地區的嚴重水災,但淹水問題在二重疏洪道等水利設施完成後逐漸被改善,居民已經脫離淹水之苦。
- ),舊稱「三重埔」,位於臺灣新北市西北部,淡水河西岸,屬於臺北都會區的衛星城市之一。
- 重新路上有許多百貨廣場、餐館咖啡廳聚集,是三重商業區中的主要道路之一,知名的天台廣場、家樂福重新店設置於此(重新路五段連接新莊中正路)。
- 至2015年開始整地規劃並動工建設,此地段將成為未來的三重新重劃區。
- 第2期防洪計劃從1985年至1987年,為加高堤防高度,使200年洪水頻率降低。
- 忠孝碼頭:忠孝碼頭在藍色公路內,其通航條件可以從淡水河口,延伸到新店溪、大漢溪下游。
因此與周圍的地區多以橋樑相通,故有「九橋之都」的美譽。 三重社區2025 清朝鹹豐年間,因為淡水河上游帶來大量的泥沙,淤積河牀、河牀漸高,船隻航行不方便,開發的重心逐漸由新莊轉到下游的二重埔和三重埔地區。 其中三重埔因具地利之便,藉由淡水河東岸的大稻埕取代上游新莊和艋舺的地位,以三重的橋頭港與大稻埕的大橋町渡為兩地往來的重要渡口,帶動三重埔的發展,商業日益興盛,使三重迅速發展為熱鬧的城鎮,並逐步聞名於北部地區。 全國電子:三重自強門市、三和門市、三重忠孝門市、重陽門市、重新二門市、三重集美門市:知名3C家電賣場。 徐匯廣場(位於蘆洲區中山一路,靠近三和路四段,搭乘蘆洲線至捷運徐匯中學站2號出口):位於三重蘆洲邊界的結合捷運的百貨休閒廣場。
三重社區: 三重區
三重地區從前因淡水河河口出口最窄處的獅子頭隘口天然屏障鳥踏石,一旦大雨或颱風一來,常會造成三重地區的嚴重水災,但淹水問題在二重疏洪道等水利設施完成後逐漸被改善,居民已經脫離淹水之苦。 三重介壽百貨廣場(位於龍門路6號):三重新型百貨商場,在商場內有知名餐廳集團設立各式餐廳、連鎖健身房、日本百貨及知名連鎖書店聚集。 三重果菜批發市場(位於中正北路):建於民國七十五年,是全臺灣最大的果菜批發市場,它不只是三重的重要地標,菜販也是臺灣農產品運銷興衰變化最好的見證者。 三重南聖宮:位於大仁街,主神為南嶽聖侯,即宋元時期的書法名家趙孟頫,每年都會舉辦南嶽聖侯書法比賽,越辦規模越大,學子踴躍參加,已為三重地區每年著名的文化盛事之一。
三重社區: 捷運
國際星鑽大樓:三重區內最高的辦公大樓,123公尺、共30樓,位於30層頂樓有全臺最高的媽祖廟「三重宏聖宮」。 三重國民運動中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位於集美街,是擁有游泳池、多功能綜合球場、桌球撞球室、飛輪教室、健身房、韻律教室、武術教室、攀巖場、羽球館、射箭場以及壁球教室等多功能運動中心。 蘆洲水流公集合攤販:位於三重區永安北路、仁勇街、集勇街與蘆洲區重陽街、重陽二街,因地處三重與蘆洲交界處,加上販售生鮮蔬果、肉品、海鮮及雜貨五金等眾多品項,多年來是三重蘆洲一帶民眾採購物資的好所在。
三重社區: 臺北七四七
名稱來源有兩種,其一乃取自中文重陽節的重陽之意、其二是其連結三重與陽明山管理局地區,故稱重陽。 三重社區2025 力行路-「力行路地下道」亦為三重蘆洲往來疏通車流捷徑之一。 集美街-三重境內的住宅精華地段(集美住宅區),市立三重高中、市立集美國小、玫瑰公園、三重社教館、三重運動中心皆設置於此。 集賢路-三重重陽住宅區內主要道路,連結蘆洲區,蘆洲境內的集賢路上有許多的商旅、飯店聚集。 三重區公所是新北市政府在三重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新北市政府。 在區長、副區長及主任祕書之下,設有5課4室等9個內部單位。
三重社區: 文化建築
其中除前五座橋跨淡水河外,新北大橋與最後兩座跨二重疏洪道,重翠大橋為三重唯一跨大漢溪的橋梁。 蘆洲區境內因為沒有橋樑直接通往臺北市,所以前往臺北市必須經由三重區前往。 三重區與蘆洲區東西兩側〈和五股區更寮裏、興珍裏的東半邊的西側〉分別為淡水河與二重疏洪道包圍,形同一塊陸島。
三重社區: 三重埔名稱由來
主要道路方面,重新路、正義北路與三和路是三重區歷史最久的主要幹道,短短的幹道上,商店百貨林立,連鎖餐廳、服飾店、商務旅館、戲院、銀行和醫療診所密集,車水馬龍。 全聯:三重店、力行店、三和店、三和二店、中正店、中正北店、仁愛店、永福店、介壽店、天台店、集美店、光明店、捷運店。 碧華寺:創建於1910年,早期為供奉釋迦牟尼佛的廟宇,現今為儒、道、釋三教合一的廟宇,為溪尾、分子尾地區居民信仰中心。 三重同仁宮:已有160年歷史,三重區居民的信仰中心之一,全臺唯一主神土地公用石材打造,重達18臺斤。
三重社區: 新北市眷村文化園區修復與設立計畫
新北市三重棒球場:位於三重區疏洪東路一段300號(捷運三重站附近),已於2018年12月16日啟用,是新北市成棒隊的訓練基地,和三級棒球代表隊的集訓場地。 IReading智慧型借還書站:為新北市立圖書館設立,位於機場捷運三重站,只要先在網路預約圖書,再持圖書館借閱證,就可在智慧站取書,現場也精選多本旅遊書供借閱,匆匆出國來不及到館還書,也能在此還書。 忠孝碼頭:忠孝碼頭在藍色公路內,其通航條件可以從淡水河口,延伸到新店溪、大漢溪下游。 目前規劃汽機車停車場、自行車道、觀水花臺座階及水岸步道等設施服務遊客;周邊河濱公園假日遊客多,未來將規劃自行車友休憩空間。 中山橋:跨越二重疏洪道,西向經中山高架段可連結新莊區、泰山區,東向則可延伸至忠孝橋,為新北大道的一部份。 三重區特色在於地理環境的優越,屬於淡水河左岸、面對臺北市的凸岸地形,因此有廣大腹地連接臺北市,造就其成為著名的通勤城市之一。
空軍三重一村在三重正義南路底河堤邊,佔地約1萬3千平方公尺,2006年底拆除前夕列為歷史建築全村保留。 2010年起每年舉辦眷村文化節,「新北市眷村文化園區」。 三重社區 工程修復案2016年上網招標,預計2017年動工修復,2018年完工,眷村修繕完妥後,一方面可作為臺灣特有眷村文化保存傳承的示範場域,另一方面將結合眷村及三重地區傳統工藝、表演藝術等文化發展特色產業,打造為文創發展基地。
三重社區: 二重疏洪道
氣質非凡的林青霞則出自三光國小,她和司馬玉嬌、陳淑芳、井莉,以及臺灣第一位女導演陳文敏和後來的王小棣導演等,也都是金陵女中的校友。 臺灣的近代開發是由南而北;其中北部的開發,是從淡水河沿線開始。 前清時期,整個臺北盆地對外連繫,都是倚賴淡水河及其支流所形成的水運系統,當時從中國來的大帆船可直達新莊。 三重社區 三重社區 由新莊登陸的閩粵移民,逐步往北拓墾,並以傳統對河岸沙洲平原的慣稱「埔」命名。 第一個平原稱為「頭重埔」(屬新莊區),今稱「頭前」;第二個平原稱為「二重埔」(屬三重區),今略稱「二重」;第三個平原即為「三重埔」,略稱三重。 新北市景觀處規劃設計課長張仕勳表示,將會推動改善碧華公園整體的環境,包括重整步道、新建意象、遷移修剪樹木等等、並增設兒童遊具、以及無障礙設施等等,讓碧華公園更為明亮整潔。
三重社區: 三重設立「地景共融性公園」計畫
光緒十五年劉銘傳擔任福建臺灣巡撫臺灣首任巡撫時,為了鐵路交通,曾於三重與大稻埕之間搭起淡水鐵道木橋(透過鐵路的搭運往返,促進三重農產貨物的流通。淡水木橋橋基不穩,常為大水所毀,修不勝修。在日治時期決定將鐵路改道,自此三重的鐵道走入歷史。 四、開標日期及地點:訂於111年12月16日(星期五)上午11時整於本局開標室開標(新北市板橋區英士路1段192-1號5樓)。 依據:「新北市市有公用不動產辦理收益及無償提供使用原則」及「新北市市有非公用不動產標租作業原則」辦理。 葛樂禮颱風通過北部海面,是著名西北颱,發生於1963年9月11日葛樂禮颱風,造成363人死亡,438人受傷,房屋全倒13950棟,半倒10763棟,中北部嚴重大水災,最為嚴重為大臺北地區。
三重社區: 地區:
在實際面上表現於汽機車、公車、客運車流量,在三重市區中行駛的公車多達80幾線、客運則將近20線。 未來發展願景與工作目標:1、健全的社區是臺灣社會安定的力量,而社區營造的領域,其最終要營造的不是「社區」,而是「居民」,式的營造,培育人才共同推動社區發展工作。 1.帶動學習風氣,擴大藝文推展,持續社區關懷開設課程,建構以社區單位之學習地圖,帶動社區學習風潮,提升學習意願,鼓勵成人學習,擴展在地就學,提升在地藝文學習風氣。 2.提供民眾多元學習管道,發展多元課程,從田野到書桌,並且引導班級社團化」,籌畫藝文及公益活動,結合本校資源擴大活動效益。 3.回饋社會,推廣公益與並將藝文推展與社區關懷結合,深耕人文關懷,透過課程培植公民素養意識、實踐公平正義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