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於民國八十七年成立設計學院,擔任設計設計學院院長職務,負責院務之推動,成立建築系四年制及博士班招生相關工作。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2025 94學年,本校計有四學院、三研究所及十七系科,已具完整大學規模,於此起致力於教學品質與研究成果之提升,並持續發展國際交流,如日本工業大學,並與韓國濟州漢拿大學、與英國諾丁漢倫特大學、大陸華中科技大學以及大陸東南大學分別簽訂合作協議書或備忘錄,推動雙方教師與學生交流。 本校與美國明尼蘇達州Metropolitan State University合作方面,尤具特色,本校與該校共同推動國際MBA專案管理課程,並規劃研究所教師相互交流及學分移轉與承認等各項合作事宜,已逐步展現成果,並自96年起獲得教育部補助國際合作與交流計畫。 100年9月教育部連續第七年獎助本校「 年度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覈定補助金額為8,600萬元(95年獎助2,500萬元、96年獎助2,000萬元、97年獎助3,640萬元、98-99年4,870萬元)。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2025 本校自70餘所技職校院申請者中脫穎而出,成為30個獲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學校之一,為以商管與設計類為主之技專校院之中少數獲獎學校。 本項獎助使本校教學環境向更優質方向提升,協助教師追求專業成長,更以學生職涯發展為主軸,由強化教學效能、推展數位與精緻課程、推動產業人力培育以及落實學生生涯、職涯輔導,以增強學生基本能力與專業職能,提升就業競爭力,建立本校技職教育之特色。
- 本系具四技及研究所,學制完整,學生有一貫的升學機制,師資完備,108學年度助理教授以上比例佔81%,.課程規劃符合產業變動之需求,以及技職教育發展目標。
- 108年獲「教育部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計畫」補助3,000萬元,建置全國唯一之「建築智慧化技術」菁英人才訓練基地。
- 100年12月獲經濟部補助學界開發產業技術計畫與中興保全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進行「環境安全與防災物聯網研發三年計畫」,每年2,000萬,補助3年合計6,000萬元。
創校之初,上官先生兼董事長,聘周異斌先生為首任校長,設置市政管理、公共工程、公共衛生及公共事業管理等四科,奉準招收新生318人。 是年,創辦人親訂「公、誠、廉、勇」為校訓,並撰校歌歌詞,勉勵全校師生,定11月11日為校慶日。 同時率先辦理財團法人登記,民國55年3月12日,臺北地方法院頒發法人登記證書,一切校產歸公,在在顯露創辦人之「私校公辦」精神與決心,亦樹立教育家之楷模與風範,深得社會人士讚譽。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 設計創新力再綻國際光芒 中國科大室設系獲中國國際空間設計賽2銀3銅
本校前身為「私立中國市政專科學校」,設校址於臺北市文山區興隆路三段。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2025 創辦人上官業佑先生歷任政府要職,有感於政府各項公職人員之培養,關係國家盛衰,屢次親赴歐美考察市政建設,遂有創辦市政專科學校之議,期許作育國家建設之中級幹部。 民國54年11月,我國教育史上唯一的一所五年制之市政專科學校於焉誕生。 非常幸運的我來到中國科大建築系,這是我生命當中的轉捩點,由於我靜不下來又喜愛創造的個性,對設計充滿了過人的動力與熱忱,在與家人朋友討論之後,建築系是我唯一的選擇,果然我也在這裡找到自我。 建築系,一個帶有一點藝術氣息與工程科學的科系,理性與感性之間反覆思索求取平衡,是一個可以實踐夢想的科系,也是我從小的願望。
- 所以,以建築設計的發展而言,安全、舒適、健康、便利的生活環境是人類過去長久以來不變的追求方向相信這個追求的方向未來也不會改變因此,面對高科技發展的世界潮流,我們必須有新的理念與新的做法,生態、環保、節能、綠化、風土、共生、永續。
- 本系持續多年的經營,在課程設計與學習情境的建設以及建築專業相關領域之研究績效上,多年來已獲得良好成果。
- 本系現有 16 位專任師資,其中教授 9 位、副教授 4 位、助理教授 3 位。
- 大賽舉辦五屆以來,具不完全統計已有近200個港澳臺專案落地佛山、廣州、深圳、東莞、惠州等地。
- 61學年度,聘任國民大會代表李瑞衡先生為第三任校長,李校長原係本校董事,其長期投入教育界之工作,故對校務運作尤為熟悉,因而接掌校長任務長達十年之久,影響本校發展甚鉅。
而在1991這一年,學校開始為改制科技大學作暖身運動,特於工程研究所下設置建築設計及工商業設計學程,考慮時機成熟時成立設計學院,受前劉清田校長邀請擔任工程研究所所長之職務。 技術學院於1998年改制為科技大學時,配合設計研究所之成立,同時設立設計學院並被推選為首任院長。 這幾年在院裡老師及學生們的努力耕耘下,「臺科大設計學院」在國內設計界已佔有一席之地。 未來的努力目標將是國際性,這方面目前已露出曙光,耀眼之時刻將是指日可待。 繫上教師除教學與研究領域外,亦參與校園建設之規劃與督導外,更積極參與校務相關之各種委員會,提升教學與研究之環境,並參與技職體系招生入闈、命題及閱卷之工作,對技職教育提供服務。 於校外擔任數個專業學術單位理事、監事等行政職務,同時負責各學術單位發行刊物之審稿、編稿或顧問工作等。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 王惠君 教授
校務行政工作方面,任教於臺灣科技大學之二十年中,有近十六年參與校務相關之行政工作,進行校務規劃、發展及推動之工作。 在擔任營建主任之五年半期間,引進並建立教師教學評估制度,提升教學成效,並致力推動學術性研究及建教合作,與產業界建立良好的關係。 在工程研究所所長之六年期間,除推動研究所中建築設計學程及工商業設計學程之成長外,並負責建築系大學部二年制之籌劃工作,於民國83年獲教育部覈准成立,更接著負責工商業設計系大學部四年制之籌劃工作,於民國86年獲教育部覈准成立。
本所成立於民國 80 年,於臺灣工業技術學院時代起,在工學院下以建築學程先從研究所開始發展,當時名為「工程技術研究所之設計技術學程建築組」,85 年改為「工程技術研究所之建築學程」,致力於師資人力及設備資源之充實。 在國際視野拓展上,為促進本校之國際化,本系有相關學生出國交換研習之辦法,與引進外籍生之相關事宜,參與交換之學生可至友校修習一學年之課程,以達到雙邊交流的實質意義。 並聘用短期專案師資,每年約有 3 位外籍師資互相輪替來臺授課。 國際化已具備相當成熟度,並已於 96 學年度起首度與加州科工大學 分校進行雙邊學生之交換。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 課程資訊
89學年度,獲教育部覈准本校改制為技術學院,首任校長,由周文賢博士接任。 改制為技術學院之初,設置建築工程、土木工程、財政稅務及會計等二年制技術系,亦奉教育部覈定,准予於新竹湖口成立第二校區。 其中商業類系科之二技及二專分別於臺北及新竹二校區上課,開啟雙校區運作特色之里程碑。 72學年度,為遵行教育部專科學校應「分類設置」之原則規定,並盱衡社會結構之變遷,於12月15日,奉教育部覈准更名為「私立中國工商專科學校」。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 建築環境控制研究室
教育行政工作方面,早期受教育廳委託進行全省高職建築科之評鑑工作,並於民國82年受教育部之委託負責工業類專科學校評鑑工作,擔任建築組召集人,及於民國86年利用教授休假期間再次接受委託負責工業類專科學校評鑑工作,擔任土木組召集人。 該作品亦於2021年獲得「美國建築大師獎-New Discovery of the Year」。 105學年規劃設計學院於新竹校區招生新設互動娛樂設計系;影視設計系獲準再增加臺北校區招生,本校設計系所發展涵蓋全方位專業。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 大學情報
除上述特殊個案外,身為中華民國建築學會高樓審查小組委員,接受各縣市政府建管單位之委託,對超過50公尺或其他特殊結構物進行審查工作,以確定高樓等特殊結構在設計上之合理性。 陳教授從事城市高密度發展有關的各類研究,包括永續城市發展、城市更新與古跡保育;低碳城市;健康/綠色建築;建築節能與交易成本;爭議解決模式及城市發展社會政策等。 陳教授已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逾130篇論文並編寫多本書籍,執行的研究項目逾兩千萬港幣,並已多次擔任國際學術期刊的編輯以及審稿者。 在建築聲學的領域中,有許多音樂廳及室內有諸多先天不足之問題,然而現實世界裡無論是基於設計者或業主之偏好,仍持續有許多音環境不良的音樂廳及室內噪音問題的出現,而解決此困難也成了好的聲學研究或設計者所須具備的能力。 本研究室透過電腦模擬、實驗室量測及聲學縮尺模型,進行多項聲學設計對策的嘗試與分析,並於完工階段進行實測做為驗證。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 教育宗旨
75學年度,司馬校長榮退,敦聘本校教務主任黃加昌博士接任第五任校長,持續充實各科設備,廣聘師資,舉辦各項校際學術及康輔活動,實施建教合作,期使學子在理論與實務得以融會貫通,並積極輔導畢業生就業,終至校譽蒸蒸日上。 57學年度,有感於市政建設之躍進,將公共工程科劃分成建築工程及土木工程二組;公用事業管理科更名為工商管理科,並增設2年制營建工程科。 所以,以建築設計的發展而言,安全、舒適、健康、便利的生活環境是人類過去長久以來不變的追求方向相信這個追求的方向未來也不會改變因此,面對高科技發展的世界潮流,我們必須有新的理念與新的做法,生態、環保、節能、綠化、風土、共生、永續。 實務性技術發展在產、官建教合作方面,配合中鋼及臺電生產作業之副產品探討水淬爐石及飛灰在營建工程上之應用。 陳教授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為英國及香港兩地的註冊建築師,英國特許測量師 ,中國一級註冊建築師以及大律師。 建築系二技學分班,未來可以報考建築系二技學士班,取得”建築系”畢業證書,可以報考建築師、土木技師、不動產估價師、地政士等專業證照。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 第15屆TCSA企業永續獎 中國科大榮獲臺灣永續大學績優獎、永續報告類銀獎
返臺第二學期適逢前陳舜田校長借調教育部科技顧問室,受已故石延平校長之邀,接任營建系主任之職務。 兩任期滿,系內師資由華大西雅圖擴大至德大奧斯汀,更延伸至加州柏克萊校區,為全國最堅強之陣容。 研究方面,在系內老師之努力下,配合反力牆、強力樓板及MTS600噸壓力機等設備,而發展成國內實驗性研究之重鎮,更建立國內營建管理之橋頭堡。 逐年成立適當學程,培養人文及科技領域的專業人才,協助本校各系所推動人文、基礎科學、通識教育,使學生有多元文化觀與堅實學術基礎訓練,因應科技及學術發展趨勢,成立跨科系研究中心,從事學術研究,提昇科學及技術水準。 101學年度新竹校區新設日間部室內設計研究所、資訊科技應用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及休閒事業管理系改名為「觀光與休閒事業管理系(科)」。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 商圈在地產業活化x升級智慧城市 中國科大USR計畫啟動萬芳智慧生活圈3.0 APP
108年獲「教育部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計畫」補助3,000萬元,建置全國唯一之「建築智慧化技術」菁英人才訓練基地。 唐彥博校長教育行政資歷豐富,績效卓著,曾獲頒弘道獎、教育部師鐸獎、推動生命教育績優人員獎、私校傑出校長獎及海運有功人員等多項殊榮,深受各界肯定;並因極具服務熱忱,曾任中華民國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對技職教育奉獻不遺餘力。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2025 土木系105年度「營建產業製程創新技優人才培育設備更新計畫」,於12月1日獲教育部再造技優計畫第三階段先行計畫補助新臺幣1千萬元。 101學年起,本校與大陸三明學院進行學生交換,計有土木系與室設系兩班學生(90名)於9月1日至本校新竹校區參加研習課程。 86學年度,黃校長榮退,董事會特遴聘陳天志博士為第六任校長。
年連續3年獲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補助,總金額達2億1,830萬元,排名私立科大前列,辦學績效再獲教育部肯定。 108年8月天下雜誌首度進行「天下USR大學公民評選」,3個面向檢視大學社會責任。 本校在大學治理、教學環境、社會參與三大面向得分,分別為3.44、2.57及2.22,平均總分2.75,在153所大專院校評比得分為全國科大第五名,私立科大第一名。 108年1月25日與信義企業集團簽約,推動「品德紮根.雙翼展翅」人才培育計畫,五年內分期執行總金額新臺幣4,273萬元產學合作案,共創產學雙贏目標。 107年6月8日與力麒建設簽署總金額達2,800萬元之產學合作專案,專案標的物為力麒建設在新莊的「力麒PARK」全新建案,連結學術與實務資源,展現專業互補效能,建立產學合作新模式。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 永續觀光x地方創生 中國科大觀管系出版全臺首本教科書
人們在住宅室內所佔的時間最長,因此住宅建築之室內環境對於人們有相當大的影響。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 因此採用經濟、合理之通風手法對其進行控制,進而帶走室內之冷熱負荷,以期改善維持室內良好環境。 本研究室利用各種電腦模擬解析方法,對四季之室內熱環境進行研究及分析,並提出設計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109年《1111人力銀行》企業愛用大學調查,本校於「僱主最滿意大學 整體性排行榜」名列科技校院第八;109年《遠見雜誌》「臺灣最佳大學排行榜」調查,本校在「在學學生參與競賽、論文出版成效」指標,獲得全國技專校院排名第三名,私立技專校院排名第二,證明本校辦學績優,深獲各界好評。
本系目前部分課程採用研究專業整合的觀念,一堂課同時由兩位至三位教師授課,互相交流討論獲得完善的研究成果。 近年來為因應建築產業之變遷,本系目前也積極朝向資訊科技之應用、生態工法、防災工程與永續建築等方向發展,期能為本系畢業生之未來開創另一片天地。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2025 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港澳臺賽(簡稱“大賽”)作為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向外延伸推廣的重要獨立賽事,由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廣東省科技廳、廣東省臺灣事務辦公室等聯合主辦,在相關承辦、協辦、合作單位及園區、高校、服務機構、投資機構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賽事規模和影響力逐年提升。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 中國科技大學 | 建築系 收藏
本系與國內數十家知名建築營造顧問公司及臺北市、新北市建築師公會簽訂策略聯盟,提供產學合作、教學協助及充沛之實習、就業機會。 *薪資會因產業、個人工作績效、需具備的專業知識以及工作複雜程度的綜合表現而有所不同;104提供的市場薪資統計可作為職涯方向參考,但無法適用於特定個案。 建築系80學分班,修畢80學分取得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未來可以報考建築系二技學士班,取得”建築系”畢業證書,一樣可以報考前述專業證照。 本校「50璀璨,百年樹人」50週年校慶活動於104年11月14日臺北校區、15日新竹校區隆重舉行,由董事長上官永欽、校長谷家恆共同主持,為中國科大寫下歷史新扉頁,全校師生歡慶備感光榮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