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式10大著數2025!(小編推薦)

由於體積重量較低,10式坦克也能沿用現行爲74式坦克規劃的場站設施,而不需要整個重新設計。 根據日本官方統計,全日本17920座橋樑中,載重能力足以讓戰鬥重量50噸的90式主戰坦克通過的橋樑,約有65%;對於降爲44噸的10式坦克,這個數字就大幅提高到84%。 拜坦克體積重量削減之賜,10式的回轉半徑與反應性都比90式坦克改善,其回轉半徑只有90式坦克(約12m)的一半。 爲了儘可能縮減車體長度,10式坦克刻意加高車尾發動機室的高度,利用垂直的空間來安裝發動機周邊裝備,儘量減少發動機套件佔用的水平面積。

從90式坦克的陶瓷/金屬複合裝甲開始,日本坦克工業的裝甲製造實力便實力大增,而10式使用的日本國產複合裝甲,其內、外部各由厚度不等的高抗彈性滾軋均質鋼甲製成,中間的夾層包含部分非金屬材料與一層超高硬度鋼甲,此外還有碳纖複合材料夾層,使其能同時抵擋高爆穿甲彈噴流與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攻擊,其防護效能優於英國喬巴姆複合裝甲。 10式炮塔採用較爲複雜的多面體傾斜造型,正面截面積較小,避彈能力優於單純平面垂直狀的90式;然而,緊湊的設計也使10式炮塔內人員活動空間與裝備安裝空間的減少,對於乘員長時間作戰能力以及後續升級改良能力都有一定影響。 以往90式坦克的設計被認爲炮塔與炮塔環之間空隙過大,形成防護上的弱點,而10式則刻意縮小此一間距,並增加正面裝甲的厚度。 10式主戰坦克以“新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爲基礎所開發,項目被命名爲“TK-X”,2002年製造出第一臺原型車,2008年2月13日正式公開,2012年1月開始正式服役於日本陸上自衛隊。 10式坦克採用了多種革命性新技術,自誕生之日就起在世界坦克排行榜一直有很高的名次。

10式: 防護力

擊發後,在膛底壓力作用下,槍管、槍機首先壓縮槍管簧和復進簧一起後坐;當彈頭通過槍管導氣孔時,部分火藥燃氣進入氣室,衝擊活塞並推動槍機框向後運動。 槍管、槍機一同後坐一段距離後,槍管受槍管固定栓限制而停止後坐,並在槍管簧作用下先行復進到位;同時槍機框帶動槍機迴轉開鎖,並繼續後坐,完成抽殼、拋殼等動作,同時壓倒擊錘待擊,復進到位後,在復進簧的作用下復進,完成推彈進膛和迴轉閉鎖等動作。 10式戰車的研發工作在2002年度展開,並在2006年末完成了原型車,表現符合預期,於是到2009年進入量產。 相較於90式主戰坦克,10式主戰坦克的戰鬥重量降至44噸,並且整個尺寸還比90式小了不少,使用五對負重輪(這個在先進主戰坦克中只此一家)。

  • 機匣頂部設有皮卡汀尼導軌,可配裝測瞄合一白光瞄準鏡和測瞄合一紅外熱成像瞄準鏡,具備晝夜作戰能力。
  • ,可能面臨諸如路邊炸彈和火箭推進榴彈等武器的威脅,單憑輕型輪式車輛無力應對,而現役的90式又過於笨重不便運輸,因此重量輕、火力更強、資訊化作戰能力高、更適合與美軍於海外聯合作戰的10式坦克是更佳的選擇。
  • 激光壓制觀瞄系統:由微機控制器、跟蹤轉檯及隨動系統、激光壓制儀、熱成像,干擾機[氣體激光發射機)組成。
  • 相較於90式主戰坦克,10式主戰坦克的戰鬥重量降至44噸,並且整個尺寸還比90式小了不少,使用五對負重輪(這個在先進主戰坦克中只此一家)。

由於之前的90式主戰坦克除了數量少與價格昂貴外,因爲車重大的因素僅適合部署於北海道地區。 2004年9月,日本防衛省宣佈準備停止量產昂貴的90式主戰坦克;此時,日本新一代TK-X坦克計劃正在進行,由防衛省技術研究本部主導開發,試製仍由長年爲日本陸自供應主戰坦克的三菱重工神奈川縣相模原製造所負責。 第一輛TK-X原型車於2002年開始製造,至2006年共完成三輛原型車。 在2008年2月13日,位於神奈川縣的日本防衛省技術研究本部(TRDI)正式公開了TK-X的第五輛原型車;總計五輛TK-X原型車中,第一輛是研究評估用車(編號 ),另外三輛爲試驗車(編號 ~ )。 當時TRDI表示,TK-X預計最快可在平成22年度(2010年)開始服役,屆時將全面替換74式主戰坦克,量產型的國產化程度將提高到98%。 第一輛量產型10式於2011年交付富士教導團坦克教導隊,並在2012年1月10日舉行入役儀式。

10式: 設計

2002年時產出第一輛原型車,2012年正式服役,是目前最先進的主力戰車之一,也是日本第一種搭載C4I系統的主力戰車。 該槍最大的特點是配備具有測瞄合一功能的光電瞄準鏡,能自動測距、自動解算彈道、自動裝定分劃,去提高瞄準射擊的速度和命中率。 前者爲6~9倍變倍瞄準鏡,重1.6kg;後者爲非致冷紅外技術夜視瞄準鏡,重2.5kg,可識別600m內的運動單兵目標或1,500m內的運動車輛目標。 這兩種瞄準鏡的使用方式是一樣的:射手選好彈種,通過激光測距儀測出目標距離後,彈道計算機就會根據氣溫、武器的俯仰角及所選彈種的射表,自動解算出射擊諸元並裝定距離標尺,在分劃板上自動顯示出瞄準點。

10式

主戰坦克裝設輔助動力系統是目前較新的設計趨勢,如美軍M1艾布蘭主戰坦克和改進型號M1A1爲外裝型輔助動力系統,至M1A2SEP則改爲內藏式,而豹2型坦克要到A7的型號纔有此裝置。 與90式(左)並列展出的10式,前者爲六個負重輪,後者僅有五個,且爲搭配無段變速箱和減少動力傳遞損失而採用了新式履帶2005年10月25日,日本防衛省技術研究總部公佈了名爲《外部評估委員會評估結果概要》的報告,指出新式坦克的動力裝置與現役的90式基本相同,或具有更強大的機動性能。 當時試作的原型車主要的測試項目爲動力系統中的柴油引擎、冷卻裝置和變速裝置,即水冷式4行程柴油引擎、可變油噴嘴排氣渦輪增壓裝置、電子控制型組合噴氣器以及90度V型8汽缸四項試驗產品。 至於陸自另外一型主力的74式坦克,其車體已老化,換上諸如120毫米滑膛炮等新式裝備不合成本,儘管曾試圖設計出作爲改進方案的“74G式”,但僅改裝4輛樣車便宣告終止。 10式 加上無論是90式還是74式,其總體設計已非常落後,若依舊採用以這兩種坦克的設計,新一代主戰坦克將不具備應對未來戰爭需要的全方面綜合作戰能力。 負責技術開發和設計工作,主承包商則爲三菱重工,由其負責原型車試製和後續的量產。

10式: 武器裝備

該槍由四川華慶機械公司研製,採用導氣式-槍管短後坐式混合自動原理,射擊時槍管後坐,可吸收一部分後坐能量,有利於降低後坐力。 機匣頂部設有皮卡汀尼導軌,可配裝測瞄合一白光瞄準鏡和測瞄合一紅外熱成像瞄準鏡,具備晝夜作戰能力。 防衛部落格(Defence-Blog)報導,10式戰車是三菱重工為日本陸自衛隊(JGSDF)設計製造的主力戰車,主武裝是120公釐口徑46倍徑滑膛砲,配備高效能的自動裝彈機,不需填彈員。 輔助武器包括一門7.62公釐同軸機槍,和一門安裝在砲塔頂上的12.7公釐白朗寧M2重機槍,具有遙控射擊裝備,可以從砲塔內部瞄準並射擊,減少操作機槍的危險。

  • 2002年時產出第一輛原型車,2012年正式服役,是目前最先進的主戰坦克之一,也是日本第一種搭載C4I系統的主戰坦克。
  • 其他炮彈還存放於炮手座位後方2發、車體內部6發、車體後部彈艙14發,共計36發。
  • 當使用這種多功能彈時,在同樣的射擊條件下,3發彈在200米和1500米距離上最小散佈圓直徑分別約爲18釐米和150釐米。
  • 10式主戰坦克以“新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爲基礎所開發,項目被命名爲“TK-X”,2002年製造出第一臺原型車,2008年2月13日正式公開,2012年1月開始正式服役於日本陸上自衛隊。
  • QBU-10式軍用12.7毫米反器材狙擊步槍是QBU-09式軍用12.7毫米狙擊步槍的最終定型型號,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自行設計,屬於我軍新型大口徑反器材狙擊步槍,可精確打擊1公里範圍內的目標。
  • 10式炮塔採用較爲複雜的多面體傾斜造型,正面截面積較小,避彈能力優於單純平面垂直狀的90式;然而,緊湊的設計也使10式炮塔內人員活動空間與裝備安裝空間的減少,對於乘員長時間作戰能力以及後續升級改良能力都有一定影響。

10式主戰坦克採用一臺日本國產四行程柴油V8發動機,1200馬力的最大功率,燃燒效率和可靠性都比90式主戰坦克的發動機大幅提升。 由於採用新的技術和新型自動變速箱,雖然單位重量馬力下降到27匹/噸,但是機動性卻不降反增,靈敏度和加速性都比90式更好。 能力、自動滅火裝置,炮塔前方左右兩側還配有共4部的煙幕彈發射器,也和90式一樣具備激光探測裝置(位於炮塔四個位置,可覆蓋所有方向),在坦克被激光瞄準後即會自動啓用,以降低被半自動激光制導的反坦克導彈擊中的可能性,與90式相比,在紅外信號隱身性上得到了相當大的提高。 此外,10式在車體側面和鋼製防護網下方也安裝了由橡膠製成的防護網,以提高其隱身性能。 10式2025 10式坦克的車體與炮塔採用滾軋均質鋼甲製造,車頭正面上部加裝新型複合裝甲,炮塔外側加掛模塊化裝甲;10式的使用新型複合裝甲套件與90式主戰坦克的複合裝甲相當甚至略優,但重量則只有後者的七成。

10式: 日本展示最新10式戰車

10式戰車採用車體佈局為車前左方駕駛座和主砲彈藥庫、中部為容納砲塔環的戰鬥室、後部則為引擎、變速箱、冷卻系統的機械室,車身和砲塔為全焊接結構的軋壓均質裝甲,車體前方和砲塔前方和側面均由模組化裝甲包覆。 有別於90式戰車垂直砲塔的構造,10式戰車的砲塔用的是傾斜的多面體外型,使其側面更接近德國豹2A5型主力戰車。 必要時QBU10式狙擊步槍也可發射89式穿燃曳彈、穿爆燃彈以及54式穿燃彈等多種12.7mm彈藥,不過精度方面會大打折扣。 QBU10大口徑狙擊步槍的方案論證研究是從1999年開始,然後在2006年5月正式立項研究,2006年12月通過方案評審,2007年11月通過初樣機評審,2009年12月通過設計定型試驗和部隊試驗(所以最初纔會有QBU09式的叫法),在2010年5月通過設計定型審覈,最後在2010年8月批准設計定型。

不過,2009年日本民主黨政府上臺後,新的防衛計劃大綱誕生,前述的10式坦克四年購買計劃作廢。 10式2025 10式 在2010年12月17日日本正式通過新防衛計劃大綱,將陸上自衛隊主戰坦克的總數削減爲400輛,並打算在平成23(2011年)至平成27年度(2015年)購買68輛10式坦克。 該槍採用導氣與槍管短後坐混合式自動原理,導氣裝置爲短行程導氣活塞,迴轉式閉鎖槍機的頭部有3個大形閉鎖突筍,採用半自動發射方式。 這種混合式自動原理與QJZ89式重機槍有相似之處,在具體技術上雖然與美國的XM806不相同,但同樣是利用射擊過程中的槍管向後運動吸收一部分後坐能量,從而降低可感後坐力。

10式: 中國99式主戰坦克與日本10式主戰坦克性能差距有多大?

10式坦克採用車體佈局爲車前方駕駛座和主炮彈藥庫、中部爲容納炮塔環的戰鬥室、後部則爲引擎、變速箱、冷卻系統的機械室,車身和炮塔爲全焊接結構的軋壓均質裝甲,車體前方和炮塔前方和側面均由模組化裝甲包覆。 有別於90式垂直炮塔的構造,10式的炮塔用的是傾斜的多面體外型,使其側面更接近德國豹2A5型主戰坦克。 有評論認爲,10式並非真正意義上的主戰坦克,其設計主要考量應對非對稱戰爭,因此欠缺現代主戰坦克具備的厚重裝甲,設計目的還是對步兵提供火力支援,而非攻擊敵軍坦克(反坦克戰)。 亦有評論認爲,由於10式在設計上沒有原始性創新,且主要戰技性能也有一定的缺陷,如隱身技術、非對稱作戰條件下的生存能力,因此應定爲世界第3.5代主戰坦克,而非第四代。 由於先前的90式主戰坦克總共生產341輛,因此現階段防衛省打算在平成23(2011年)至平成27年(2015年)購買68輛10式坦克之後,如果不開始把現役90式替換,就會達到新防衛大綱中日本陸上自衛隊的坦克額定數量;而屆時日本是否會繼續購買10式來逐步替換既有的90式,仍不得而知。

10式

日本於2008年公佈了新式坦克的戰術需求應滿足下列條件:一、整車重量40噸,與74式相當,配備120毫米滑膛炮,全車尺寸略小於90式,但性能不低於此。 四、採用無段變速系統和主動式懸吊裝置,預計將以新坦克取代74式,並與90式一起服役。 由於耗油量降低,10式坦克的燃油攜帶量爲880公升,比90式坦克減少近300公升,對於減少整車全重頗有益處。 10式2025 除了被動防護之外,10式也配備了主動防禦套件(DDS),車體的激光傳感器在接收到敵方激光標定訊號之後,便立刻向乘員發出警告,並控制車上的煙幕彈發射器朝目標方向投擲煙幕彈,形成一道能隔絕紅外線訊號的煙幕,此外也控制車上的主動式紅外線干擾器對來襲方向發射編碼的脈衝訊號,以迷惑敵方反坦克導彈系統的激光導引裝置。 在日本對於10式坦克的防護測試中,包括以10式採用的120mm滑膛炮在250m的距離上射擊正面,而側面裝甲則被要求至少可以抵擋RPG單兵反坦克武器的射擊,這是基於2001年九州間諜船事件中,日本在擊沉的朝鮮特務船上發現RPG火箭。

10式: 狙擊步槍性能數據

原本日本陸上自衛隊一個74式主戰坦克中隊配備16輛坦克,而一個90式坦克中隊則配備12輛;隨着陸上自衛隊現役坦克數量的削減,一個10式坦克中隊應該也只會裝備12輛。 彈丸重量高於KEW-A2(7.8公斤對7.6公斤),假設同樣膛壓下,日本120發射10式穿甲彈的初速度根本不可能高於L44發射KEW-A2,即使算上那4%的膛壓優勢,也最多和KEW-A2打平。 從日本的四代主戰坦克發展歷史來看,除了第一代是仿製美國的,其餘都是立足自主研發,基本上除了坦克炮其他的都是自行研發,而到了10式主戰坦克包括坦克炮都是自主研發。 而且日本的每一代坦克裝備數量都不足1000輛,造成一個後果就是單價奇高,10式主戰坦克的單價上千萬美元,簡直是天價。 這是一種高精度反器材彈藥,該彈初速是840米/秒,同時具備穿甲、燃燒、破片殺傷多種終點效能,遠距離精度很高,是我國槍彈領域的一次技術創新。

10式

QBU-10式狙擊步槍配備了專用的狙擊彈,彈匣採用五發雙排供彈,並設計了餘彈觀察孔。 該槍在1500米距離對5毫米均質鋼板射擊,穿透率大於80%;在100米距離上穿透10毫米均質鋼板後,對93號汽油的引燃率大於80%。 QBU-10式軍用12.7毫米反器材狙擊步槍是QBU-09式軍用12.7毫米狙擊步槍的最終定型型號,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自行設計,屬於我軍新型大口徑反器材狙擊步槍,可精確打擊1公里範圍內的目標。 裝彈方面,10式與90式一樣配有自動裝彈機,並與後者採同樣的帶式供彈方式,但有所改進,得以在主炮達到一定仰角時仍能照常供彈。 其他炮彈還存放於炮手座位後方2發、車體內部6發、車體後部彈艙14發,共計36發。

10式: 狙擊步槍

QBU10式軍用12.7毫米狙擊步槍特別強調遠距離射擊時槍彈的侵切性能,實驗顯示:使用國產12.7毫米專用狙擊彈,在1500米距離對5毫米均質鋼板射擊,穿透率大於80%;在100米距離上穿透10毫米均質鋼板後,對93號汽油的引燃率大於80%。 10式大口徑反器材狙擊步槍由我軍自行設計,口徑12.7毫米與著名反器材狙擊步槍M82A1口徑相同,最大射程2公里,有效射程1.5公里,可精確打擊1公里範圍內的目標。 10式狙擊步槍比88式狙擊步槍長約40釐米,10式狙擊式步槍重達26斤,是88式狙擊步槍的3倍多。 依託這款狙擊步槍,狙擊小組的人數1至3人不等,有時獨自一人也可以完成狙殺任務。 根據日本防衛省的說法,10式戰車最進步的性能,在於其C4I功能(命令、控制、通信、電腦系統)齊全,每輛戰車的情報可以匯整到網路中,並且與其他戰車達成資訊共享,能夠掌握友軍的動態與作戰衝突的位置,大大降低誤擊友軍的可能。

10式: 狙擊步槍簡介

車體裝有日本自研的模組化陶瓷式複合裝甲,可抵禦火箭彈、榴彈砲和反戰車彈的襲擊。 動力來自1,200hp馬力的4衝程8缸水冷式柴油發動機,戰車的最高速度為70km/h。 從日本坦克的發展歷程來看,日本通過研發和生產4代坦克,養活了整個坦克工業產業鏈,並且培養了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坦克研發實力不斷增強,從落後世界平均水平,到現在的領先世界,已經成爲事實上的坦克強國。 並且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4代主戰坦克均由三菱重工負責研發製造,所以大家可不要小瞧日本這些企業,三菱重工可不僅僅是造空調、汽車這麼簡單,軍工產業可涉及不少。

10式: 戰車

當使用這種多功能彈時,在同樣的射擊條件下,3發彈在200米和1500米距離上最小散佈圓直徑分別約爲18釐米和150釐米。 規定,90式若要進行長距離移動,需以平板拖車將炮塔和車身份別運送,到達目的地後再以坦克回收車於野戰條件下組裝,基本上很難在北海道以外的地方裝備和自由運用。 10式的駕駛席位置與90式相同,操縱桿類似於摩托車的車把式手柄,加速、剎車等操作皆無使用踏板。 在關閉艙門的情況下,坦克乘員可透過艙門附近的三個潛望鏡觀察外部情況,車體前部與後部中央還裝有2組攝影機和夜視裝置,有助於駕駛前行和倒車。

根據防衛省一份2010年4月的報告指出,日本全國主要橋樑17920座中,44噸的10式坦克的橋樑通過率爲84%,50噸的90式則降到了65%,而60噸級的非日本主戰坦克則僅有40%。 (載重40噸)運送,然而這些裝甲模組數量多,重量大,單憑人力完成裝卸和運輸頗爲困難,需要吊車協助作業,另外模組裝甲卸除後如何將其運輸和保管又成新的問題,在坦克中隊中能肩負此任務的3噸卡車數量並不充足,其本身任務也同樣繁重。 註:年代表示該戰車的服役時間,國家表示該戰車的主要生產或組裝地點,帶下劃線者表示該戰車從未服役過且年代為研製開始時間。

輔助武器則爲一挺住友74式7.62毫米車載機槍作爲同軸機槍,一挺12.7毫米M2重機槍,後者不同於74式與90式將機槍設置於炮塔中央,10式將其裝載於車長指揮塔艙口的環形導軌上,實際上成了車長專用機槍,其位置較高,可進行360度全方位射擊,但因爲車長需要探出身體操作,操作安全性上不是很高。 在2011年度,防衛省編列預算採購第二批16輛10式坦克,總額161億日元,平均每輛10.06億日元(依照2010年底匯率,相當於每輛1205萬美元),是世界上最昂貴的主戰坦克之一。 由於採用了槍退式的緩衝原理,又使用了剛度較大的槍機緩衝緩和槍管簧,再加上制退效率達50%的槍口制退器,以及厚達40mm的橡膠託底板,使QBU10式狙擊步槍的可感後坐大大緩解。 激光壓制觀瞄系統:由微機控制器、跟蹤轉檯及隨動系統、激光壓制儀、熱成像,干擾機[氣體激光發射機)組成。 而日本90式坦克的穿深就更慘不忍睹了,原版L44炮,發射日本仿造的DM33穿甲彈—JM33,這種原版L44加DM33的組合在2KM距離下的V50穿深才480MM左右,連中國的一期彈都不如。 L44射擊KEW-A3(KEW-A2換裝SCDB發射藥,其他都沒改),初速達到1750M/S,2KM距離V50穿深達到650MM以上,如果不算那4%的膛壓,最終估測10式坦克2KM距離V50的穿深是600M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