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薰樓旗下「333畫廊 」(333 Gallery)除了深耕臺中藝術界外,近日也於臺北內湖開設新址,展出集結11位日本當代人氣藝術家的「BEYOND聯展」,讓你一窺當代日本藝術魅力和影響力。 其中巽千沙都(Chrisato Tatumi)、山口真人(Masto Yamaguchi)等藝術家畫作,未開展就被收藏家搶先收購。 內湖畫廊 《寫一封信給星星》個展,該展將展出13件作品,其中11件為全新創作,藝術家巧妙地利用燈光,讓紙漿雕塑作品在畫廊白盒子空間中,卻有著劇場黑盒子空間的戲劇張力,作品的色彩與材質更為豐富,有著不一樣的性格。
據瞭解,目前在內湖科技園區、大直周遭有威廉當代藝術空間、秋刀魚藝術中心、哥德畫廊、金仕發拍賣公司、學學文創,以及最近才進駐區內的大未來耿畫廊,耿畫廊佔地350坪、挑高7米的打造紐約SOHO設計空間,可說是目前臺北地區最大的展覽空間,打破對藝術作品種類尺寸的設限,這樣的規模為臺灣首創。 尊彩藝術中心為獨棟展覽館,位於臺北市內湖科學園區,展覽空間分為三個樓層共 … 畫廊主力為推廣臺灣20世紀初期,現代藝術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戰後 … 2016年11月7日 – 大直內湖地區不僅是科技業重鎮,也是全臺最大畫廊聚落! 「亞洲藝術中心」1982年由李敦朗先生創立於臺北,2007年在北京798藝術區成立畫廊空間,2015年在上海M50創意園成立畫廊空間,2021年成立旗艦館,位於臺北大直地區;亞洲藝術中心在三個城市擁有共計超過3000平方米的展覽空間,目前代理及合作逾40位藝術家。 雲,變幻莫測,積雲、捲雲、層雲…每個型態都扣人心絃,心情不好時抬頭看看雲,總能將陰鬱心情一掃而去!
內湖畫廊: 內湖展覽x咖啡廳:文心藝所 Winsing Art Place
齊藤佑也曾在日、美2地讀書,城市的滑板文化成了他的文化靈感餵養來源。 他以多個立體木板,透過轉印來表達他以滑板穿行日本的城市印象,穿梭整個展場。 1996年出生的吉田有花出生於京都,畢業於佐賀美術學院,2017年正式以畫家身分亮相。 作品特色在於筆下的人物和空間都以洋紅色來描繪,以Q版的女孩或男孩與來呈現日本當地文化,用色鮮明搶眼。 依臺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則,本建物不可作住宅使用,請您於購屋或承租前瞭解清晰本建物合法用途,以保障自身消費權益。 您可至「臺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申請及查詢系統」查詢土地使用説明。
前十卷為大八開精裝畫冊,第十一至十八卷,為十六開本的軟精裝。 本次展覽榮獲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大力支持,共有近30件的精彩原作盛大展出。 畫展期間將陳列陳澄波基金會歷年學術研究出版書籍,並有豐富的臺灣藝術史各項書籍提供閱讀。 民眾對臺北畫廊聚集地印象最深的是位於忠孝東路的阿波羅大廈,在鼎盛時期,該棟大樓有近40家大小畫廊,如今僅剩不到10家,有業者也考慮遷往內湖。 大未來耿畫廊董事長耿桂英指出,內湖科技園區產值高,無論是外商或是建商紛紛在該區買下辦公大樓或在附近蓋豪宅,在最近10年內成為新都會區,道路寬敞、環境各方面佳,吸引不少科技新貴與企業第2代前來,可說是有錢人的新聚集地,最奢侈的頂級汽車與精品紛紛進駐,也蘊藏了新藏家產生,藝術市場充滿商機。 這個部落格由林氏璧和小狸提供日本自由行旅遊資訊,以東京為主不只是東京,有許多交通,美食,旅館訂房的資訊。
內湖畫廊: 臺北市裱鑲業
呼應博物館的前身概念,以大廳後方的常設珍奇櫃,巧妙連結畫廊空間的演進脈絡,展示動植物標本、老式電影放映機等各地蒐羅的珍稀收藏,而坐落轉角處的巨型書櫃藝術作品,則是透過黃檜樑柱櫃體,裁切鐵皮屋頂化為書本及早期外銷的大理石藝品,解構轉化重組,傳遞花蓮大理石產業的悠悠歷史。 內湖畫廊2025 這是一個由內湖科技園區熱心廠商所共同組成的園區服務民間團體,尤其很多進駐園區的科技公司如臺達電、光寶、仁寶、神通、BENQ等都有直接參與這個協會,為園區努力與奉獻,本人也希望能夠召集更多的志工廠家一同努力,創造更優質的環境並能與社區共享共榮。 耿畫廊所秉持的精神是透過藝術反映時代樣貌,近期展出《袁慧莉個展:隱身皴》將女性意識帶到中國山水畫之中,巧妙地藉著水墨藝術中最基礎的「皴法」技法,藉由藝術進行顛覆,展現當代的創新思維,富饒趣味。 白石畫廊位在內湖科技園區內,離捷運西湖站步行約5分鍾,以前拜訪客戶時常經過,卻從來沒有仔細留意過,今天終於有機會進來感受建築的美。 之前不認識傅丹(一位越南裔的丹麥藝術家),這次會來臺灣展出,主要是文心藝術基金會葉曉甄女士所促成的。 白石藝廊的建築設計本身就是一個跨領域的示範,特別邀請建築大師隈研吾設計臺北白石空間。
- Engadget 編輯團隊致力為你蒐羅優質產品及優惠價格,文章內部份連結商戶與 Engadget 有合作關係,定價及供應量有機會更改,一切以商戶最新資料為凖。
- 奕思畫廊A Concept Gallery即將推出「象 嶼 HK—陳普個展」,展期為9月9日至10月6日。
- 目前全球已經有 超過30個國家100多間以上的專業YK攝影藝廊為人們提供零距離的藝術諮詢服務 ,甚至可以親臨欣賞其橫跨8大藝術風格超過300多位攝影藝術家的創作展覽。
- 此外,經營近四十年,亞洲藝術中心致力於推動「研究出版」與「展覽」雙軌並進;我們回顧藝術家漫長的創作歷程,檢視他們所發展出的多元面貌,蒐集與分析文獻並提出觀點,指出在同時代的創作光譜中創作者佔據什麼樣的位置,進一步提問:不同的時代賦予藝術家何種創造力、以及藝術家如何再現時代精神。
由於本網站受到「即時上傳內容」運作方式所規範,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內容,若讀者發現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遭男友林秉樞施暴案越演越烈,扯出民進黨派系鬥爭、疑綠營側翼帶風向洗白林男,兼任民眾黨主席的臺北市長柯文哲4日呼籲,一人一信寄到行政院、NCC,要找出誰在養網軍,而且「不要怕查到自己人就縮手」。 柯文哲5日再補充,到現在為止,凡是網軍帳號被揪出來的都是民進黨人士。
內湖畫廊: 大內藝術節開跑 藝術走入民眾生活
朝代畫廊舉辦的各項展覽都相當具有深度,喜歡欣賞藝術作品的人一定要來走走。 朝代畫廊 Dynasty Gallery展示許多經典名家的作品,像是草間彌生,也有一些年輕當代藝術家的作品。 分成A館及B館,展品的內容豐富,每一次來都有新的發現跟收穫。 這些藝術家用繪畫、水墨、立體創作、裝置、觀念和行為藝術等各種不同的媒材與手法,表現出時間與空間的流動狀態,回應此次「流光」主題。 李敦朗也期許道,在大直、內湖一帶,大直藝術區先起了個頭,然後繼續招集更多畫廊前來,彼此團結互相輝映。
內湖畫廊: 相關推薦文章
刊登內容的法定用途與現況使用不同時,恐涉違反建管法規,有遭勒令拆 除、改建、停止使用或恢復原狀之風險,請消費者於購屋或承租前多加了解相關規定,以保障自身權益。 名為We The People的銅製雕塑,使用2毫米的銅片敲打製作而成,真心覺得這樣的作品相當有創意。 「品味設計,美好相遇」sharedesign臺灣品設計,五大特色主題,簡潔視覺配色,帶給你最舒適的閱讀感受。 重要聲明:本網站是以即時上傳內容的方式運作,對所有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一切內容只代表發文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內湖畫廊: 臺北市士林區天母東路8巷 生魚片、壽司專賣
週末時光不知道去哪裡,尤其到了夏天不想待在戶外,來看展就是很棒的選擇囉! 之前有介紹過臺北幾個絕美的美術館,編輯發現,原來臺北還有超多好拍的畫廊,而且隱藏版到不行啦,像這樣的藝術空間,最適合當作週末躲避人羣,遠離都市吵雜的好去處了,趁著現在人不多,趕緊優先衝一波。 他說明,臺灣的畫廊多位於巷弄中,平常日造訪的人次不足2人,很難做推廣;而在北京798藝術區,亞洲藝術中心也於其中設點經營,卻一直有人造訪,推展臺灣的當代藝術也相對容易多。
內湖畫廊: 臺北市中山區裱鑲業
工商時報【邱莉玲╱臺北報導】 臺灣藝術產業最大聚落「大內藝術特區」,聚集逾20家畫廊、藝術機構,涵括目前最受矚目的資深、大型臺灣畫廊與日本、韓國畫廊,大內藝術區聯誼會會長、尊彩畫廊總經理陳菁螢粗估,臺灣整體畫廊產值將有半數來自此區! 本週六(7日)開幕的大內藝術節,將開創新型態的藝術活動形式,希望吸引與培養更多藝文人口,也要向亞洲其他國家推廣。 形成最大藝術產業鏈聚落 目前區內有耿畫廊、尊彩藝術中心、亞洲藝術中心、索卡藝術中心、? 方藝廊等臺灣資深、大型畫廊,日本的白石畫廊、韓國的「藝術計畫ART ISSUE」等,還有學學文創志業白色空間、王道銀行基金會藝文空間等藝術機構,以及涵括藝術電商、實體拍賣等全通路品牌的帝圖科技公司,專攻貴重品及藝術品包裝運輸、物流倉儲及配送的翔輝運通公司,藝術產業鏈愈趨完整。 方藝廊負責人胡朝聖表示,藝術特區往往能發揮羣聚集市效應,在大內藝術特區通常每個月畫廊新展開幕,除了吸引在地科技、建築、創投、傳產等產業人士看展,也常能吸引全臺藏家出動,逐漸形成一種藝文社交活動。 進一步再打響藝術特區品牌,像是紐約蘇活區、雀兒喜藝術區、柏林城中區等,更有帶動國際旅遊觀光的效應。
內湖畫廊: 內湖、大直商圈畫廊新戰區
在藝術節中也以光的特性,引用羅蘭巴特於《明室‧攝影札記》提到解讀光載的兩種方式「知面」與「刺點」,試圖重組大眾對於藝術的「知面」,以達到其擁有深刻的「刺點」,並以五感重組大眾對於知面的轉變。 位在幽暗的地下小型展間,牆面以冷灰為基調,不僅可作為主展場的展示延伸,也期待成為年輕藝術家的創作實驗場。 20年來,從景觀設計,燈光設計進入室內設計與建築外觀,更因緣際會的走入藝術文創領域、DECO傢俱和花藝,成為整合設計的領航者。 一推開門眼前木頭建築以迴旋梯的形式開展,木頭延著挑高的空間往上延伸,彷彿被包裹在木頭所構築的叢林裡,像藝術品般呈現眼前。 於日本參展無數,在宮川慶子給人感受溫和的作品之下,其實蘊含壓倒性的強大氣場,是她作品的最大特色,細膩同時強烈、閑靜又執著。
內湖畫廊: 臺北內湖「安卓藝術」全新展覽空間!「流光」21件藝術作品聚焦光的流變
大直內湖地區15家畫廊和藝術機構也在2014年組成「臺北大內藝術區」,每年舉辦「大內藝術節」,讓藝術與創意融入街道,使美學成為生活一部份。 內湖畫廊2025 今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大直內湖創意街區」結合「臺北大內藝術節」,邀請藝術家羅禾淋與黃義雄擔任策展人,以「日出的悸動」為主題,串聯20處以上的展演場域、超過30位藝術家參展,並將展場延伸至百貨公司、餐廳,從生活出發,以藉此拉近大眾與藝術之間的距離。 今年活動主題為「日出的悸動」是源自華特班雅明的著作《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探討藝術「靈光」的獨一無二性,進一步將藝術轉喻為新生的日出,引導觀眾聯想面臨日出時的感受與悸動。 在藝術節中也以光的特性,引用羅蘭巴特於《明室•攝影札記》提到解讀光載的兩種方式「知面」與「刺點」,試圖重組大眾對於藝術的「知面」,以達到其擁有深刻的「刺點」,並以五感重組大眾對於知面的轉變。 除了大直內湖創意街區及大內藝術節系列活動,本週六至12月11日止,臺北還有許多不同藝術節正在舉行,如大同區的「街大歡囍」、中山區的「中山好融異」、中正區的「城南藝術節」等,多樣化的藝術活動,拉近藝術與民眾的距離,也豐富城市美學體驗。
白石的成立具有多重的意義,一方面展示了一種國際藝廊的規格,走在其中讓人想起了紐約雀兒喜的高級藝廊,藝術品在其中得到世界性的陳設,觀展的經驗純粹而舒適。 另一方面,在我們積極的面向當代之際,白石也讓我們思考現代主義在臺灣藝術中的位置與缺席,譬如,為何日本具體派那時代百花齊放的景象不曾在臺灣出現? 為何行為/觀念藝術在臺灣被視為一種偏門,而不似日本藝術曾經具備那樣的活力。 「大內藝術特區」成立於2014年,位於臺北市大直、內湖一帶,為全臺畫廊密度 內湖畫廊 … 白石畫廊・臺北Whitestone Gallery Taipei 臺北市內湖區基湖路1號- 獲得4.8 分,評分依據:113 則評論則「只要讀過設計的人都會知道每一份作品都是需要經過 … 總監朱倢瑢指出,展中多件作品聚焦於光的流變,其轉動與流變不僅顯現在時間的面相,也存在於空間的向度,像是日本藝術家大卷伸嗣的創作《重力與恩寵》,透過轉動的光與影,引領我們進行一次全新的時空體驗與身體感受,在如同水波蕩漾的光影流洩中,感受生命的恩典與豐饒,以及人類世界的渺小。
內湖畫廊: 故事裡的光 – 羅喬綾 2022 個展
歡迎大家一起從中領略自身與社會環境的關聯,探尋最真實的自己。 尊彩藝術中心即將推出《美好生活》楊立個展,展期為 9月3日至10月9日,並於9月3日下午三時開幕,歡迎蒞臨參觀。 蕭牧齊說:「一開始白石的定位就不僅限於臺灣或是華人世界。」所以白石積極與日本乃至於歐洲的藝術家合作。 當「人類一家」這樣現代主義的理念已經久遠,區域性藝術大行其道的今日,白石的發展方向有著特別的意義。 此外,耿桂英也指出,內湖地區的辦公樓或住宅空間,相對其他區域來得寬敞、樓板高,更適合進行大作品的展示,畫廊發揮的經濟產能與經常舉辦學術講座、文化交流的學學文創進駐內湖,吸引了更多的畫廊聚集,形成一個藝術文化新聚集地。
這一帶近三年,畫廊以倍數成長,目前已有20餘家畫廊和藝文空間羣集。 近期展出「四週年慶聯展」《藝/牆之佮》為主題,邀展的18位藝術家展現相互為「異」、各顯其「強」的藝術作品,呈現臺灣現代與當代藝術的活潑氣勢和多元樣貌。 Each Modern 亞紀畫廊本次為已故臺灣現代主義小說家「七等生」策畫紀念藝術展《天與地的現象》,將展出七等生於80年代親手沖製的攝影、以及90年代創作的油畫、粉彩作品,由近似寫生的風景出發、至極具表現主義、交織現實與夢境間,藉由藝術家的創作,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哲理。 每一檔策展的展覽都十分用心,尤其是畫廊業主對於藝術的品味非常獨特,重點經營亞洲戰後與當代藝術,展出的內容別出心裁而且都能夠反映當代藝術的特質,用藝術的能量,去反應社會議題或是自身的生命經驗。 全集的出版是一項浩大的工程,還原陳澄波的藝術成就與生命際遇,亦是研究與教育推廣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