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重慶市內河航運規劃》(2001年~2020年),綦江選定10級渠化方案,2020年趕水至江口河段通航100噸級船舶。 清溪河,古名奉恩溪,發源於貴州省習水縣蛇皮峯,北偏西流爲江津市四面山與習水縣界河;在江津市境,入清溪溝水庫(總庫容1638萬立方米)。 出庫後復入綦江縣境,又經馬頸子水庫,再過鵝公沱船閘、詹灘船閘,至溪口匯入綦江;河長61公里(一說80公里),流域面積414平方公里。 綦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000~1200毫米;其中在5~10月,約佔全年的70%~80%。 重慶萬盛站多年平均降水量1202.1毫米。
藻渡河流域面積1189平方公里,河道全長102公里(一說95公里),總落差1550米,平均比降8.1‰。 其中重慶市境內流域面積469平方公里,河長48公里,落差1185米。 河面寬30~60米,河窄坡陡,呈典型的深丘峽谷地形。
七江: 摺疊 工業
至2004年底,流域(重慶)內共建成中型水庫4座,小型水庫184座,灌溉面積達4.1萬多公頃。 位於仙源鎮西北小獐村天池組,距縣城61公里。 距仙源鎮約3公里,石灰岩溶蝕發育而成的天然湖泊。 集雨面積1.58平方公里,池水面海拔1420米,平均水面長257米,水面寬192米,水面面積49344平方米(約5公頃),平均池水深10米,蓄水量49.3萬立方米。 池區基流量約5公升/秒,由池邊溶洞排出,經地下暗河匯入溫水河。 池邊小煤窯已關閉,池水還原自然狀態。
- 糧食作物有稻穀、薯類、玉米等,2011年產糧2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玉竹、金銀花。
- 七江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下轄的一個行政建制鎮。
- 整個村委會現有農戶920戶,共3360人,其中男1687人,女1673人。
- 溫水河,境段因溫水鎮東大木林一溫泉而名溫水河及溫水鎮,重慶市綦江縣境段稱揚渡河,爲綦江一級支流。
-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委會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爲2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委會距離鎮衛生院11公里。
流域內礦藏以煤、鐵礦爲主,已探明煤炭儲量30多億噸,大都分佈在沿江一帶和叢山中。 流域內江津四面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重點風景名勝區。 萬盛黑山是國家級森林公園,黑山谷和石林是國家AAAA級風景區。 綦江區東溪鎮、江津市中山鎮是重慶市歷史文化名鎮。
七江: 重慶市綦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152批次食品安全抽檢情況的通告(2022年第20號)
還有重慶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江津灰千巖崖畫、朝源觀道教造像以及綦江柏樹林和七拱嘴崖墓羣等衆多歷史文化遺存。 綦江地處川東平行嶺谷區,地勢由南向北傾斜,東部又略高於中、西部。 流域上段位於四川盆地外圍中低山區,南面是大婁山山脈,東側爲金佛山山脈。 中段以深丘爲主,有部分中、低山,西側爲支流清溪河、筍溪河的上部山區。 江津境內,多數丘陵散佈於廣大的沿江平壩上,丘頂高程一般在500米以下。 流域位於重慶陷褶束華鎣山穹褶束,由南向北有大盛場向斜、南溫泉背斜、中鋒寺向斜、石龍峽背斜和觀音峽背斜。
- 同年11月5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七江鄉設立七江鎮,以原七江鄉的行政區域為新設七江鎮的行政區域。
- 2011年,人口出生率11‰,人口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長率8‰。
- 綦江過趕水北流約40公里,至東溪鎮左納東溪。
- 徑流綦江干流控制站五岔水文站多年平均年徑流量31.5億立方米,最大4年徑流量爲48.1億立方米(1954年),最小爲18.8億立方米(1961年)。
多年平均氣溫12.7度,按38年同步系列氣象資料計算,天池多年平均白天有舒適月3個月,溫暖月2個月,涼爽月2個月,稍冷月5個月,夜間有舒適月2個月,涼爽月3個月,稍涼月7個月。 與附近綦江源、仙源洞、萬家溝水庫,溶洞羣落、天然氣候、跑馬崗構成唯一高原型多元性待開發的休閒避暑旅遊區。 2006年3月22日,確定爲重點水源保護單位。 七江村委會的主要產業爲種植,主要銷售於市場、企業,2007年烤煙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78萬元,佔農村經濟總收入43%;該村委會發展種植特色產業,今後計劃大力發展蔬菜產業。
七江: 七江鎮近況
旱災流域中下段處於四川盆地東部伏旱區,素稱“十年九旱”。 《綦江縣誌》記載: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大旱,民掘草根爲食。 萬曆十七年,5大旱民掘草根、削樹皮充飢,死者無數。 自1961~1980年的20年中,嚴重伏旱2年,重伏旱8年,中伏旱6年,輕旱3年。 水災綦江流域降雨年內分佈較爲集中,且夏季常有暴雨發生。 加之河道淺窄,坡度平緩,泥沙淤積,常致暴雨成災。
七江: 七江炭花舞
該村委會進村道路為硬化的水泥路面,到鎮交通方便,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水泥路面。 整個村委會共有827戶農戶建有沼氣池,已完成“一池三改”的35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25戶;建有小水窖603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450畝。 七江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下轄的一個行政建制鎮。 2013年6月26日,隆回縣十五屆人大常委會舉行第三次會議,撤銷七江鄉建七江鎮。
七江: 七江鎮水文
七江炭花舞是湖南省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舞蹈,由古代梅山峒民深夜狩獵時照明的火把發展而來。 後又借鑑了夜晚照魚用的炭燈,是梅山地區漁獵文化的活化石。 七江村發展重點主要是:抓好烤煙生產的同時,發展特色小棗5畝,出欄肥豬180頭,力爭“十一五”規劃後全村年人均純收入增加到3900元以上。 七江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 整個村委會農戶均通自來水、電,擁有電視機農戶831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戶數602戶,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戶數602戶。
七江: 摺疊 編輯本段 行政區劃
工業企業實現稅收290萬元,其中規模工業企業實現稅收175萬元。 2011年,七江鎮境內有耕地面積2.72萬畝,其中水田2.53萬畝,旱土1828畝;林地面積7.12萬畝,水域面積1896畝。 七江2025 七江鎮地處隆回縣中北部,東接荷田鄉、高平鎮、望雲山林區,南鄰六都寨鎮,西連司門前鎮,北抵羊古坳鎮。
七江: 七江中學送教下鄉
鄉鎮企業較為發達,膠合板廠,建華鞭炮廠,大型養豬場等鄉辦企業,都產銷兩旺,效益較好。 1995年,全鎮糧食總產17478.8噸,農業總產值2823.3萬元,工業總產值3254.1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4187.5萬元,財政收入138.05萬。 是全縣羣眾文化藝術之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炭花舞揚名國內外,建華少兒活動中心是全國第一個“跨世紀雛鷹達標基地”。 2011年末,七江鎮有文化站1處,村文化活動中心39處,各類文化專業戶5戶,圖書室42個,藏書10萬餘冊。 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1.3萬戶,入戶率85%。 七江2025 2011年,七江鎮工業總產值9785萬元,其中規模工業完成7180萬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1%、14%。
七江: 七江鎮地理環境
七江村是雲南省玉溪澄江縣九村鎮的一個行政村,地處九村鎮東面,距九村鎮政府所在地11公里,到鎮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澄江縣城19公里。 七江 東面鄰宜良,南面鄰草甸,西鄰東山村委會,北面與龍潭村委會接壤。 轄七江、新街、黃草鋪等14個村民小組。
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約36萬千瓦,技術可開發量約17.1萬千瓦;經濟可開發量12.4萬千瓦。 七江村發展重點主要是:抓好烤煙生產的同時,發展特色小棗5畝,出欄肥豬180頭,力爭“十一五”規劃後全村年人均純收入增加到3900元以上。 七江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 整個村委會農戶均通自來水、電,擁有電視機農戶831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戶數602戶,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戶數602戶。 該村委會進村道路爲硬化的水泥路面,到鎮交通方便,村內主幹道均爲硬化的水泥路面。
松坎千年古鎮,是清代後期綦江上源崛起的小港之一,素稱“黔北門戶”。 咸豐七、八年(1857、1858年)貴州戰亂頻發,“各途皆阻,惟松坎尚通川路”。 向北又轉西偏北入綦江區境,至趕水鎮,左納楊渡河、右納藻渡河。 2008年3月,七江炭花舞被邵陽市人民政府公佈爲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3月,七江炭花舞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爲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江: 綦江流域情況
“我除了要拒絕真正的毒品外,還認真找了自己身上的毒。 我發現我身上有愛講小話的毒、做作業拖拉的毒、愛亂花錢的毒。 ”這是九年級廖陽所寫的禁毒感想中的一些內容。 跟很多同學一樣,他們將禁毒的範圍擴大,還積極反省,立志要排除自己身上的各種毒,已讓自己的身心都能健康成長。 2011年5月12日,隆回七江中學在黑板報上張貼了一張鮮紅的光榮榜,引來所有師生前來觀看。 原來光榮榜上公佈的是該校禁毒教育心得體會獲獎名單。
綦江縣城極端最高氣溫44.5攝氏度(2006年)。 響馬河,屬貴州松坎河水系,發源於黔北崇山峻嶺之中,於響馬河漂流起漂處的兩河口流入重慶綦江趕水鎮地界,在趕水與藻渡河、楊渡河三河同匯綦江河。 上游及中游東溪鎮以上河段,一般爲Ⅱ類;東溪鎮至綦江縣城段,一般爲Ⅱ~Ⅲ類;綦江縣城以下,水體有輕度污染,氮、磷超標,有富營養化趨勢,一般爲Ⅲ~Ⅳ類。 東溪古鎮,原名萬壽場,有1300多年曆史,有西漢古鹽道天梯、明清穿鬥結構吊腳樓民居等衆多歷史文化遺存,是重慶市歷史文化名鎮。 松坎河坡降陡、灘險密、河槽淺,常年水深僅30~40釐米,流速一般2~3米每秒,河牀多大卵石或頑石。
七江: 綦江水文特徵
耕地總面積4305畝(其中:田861畝,地3444畝),人均耕地1.28畝,主要種植烤煙等作物。 清雍正七年(1729年),爲利川鹽運黔,鑿疏江口石樑數灘。 光緒四年(18788年),自江口向上源整治,鑿疏江口之頭渠、二渠、三渠上下漕口,使船隻通至綦江縣城。 抗日戰爭時期第二期渠化工程,修建了“大勝”(喬溪口)“大利”(車灘)和“大民”(五岔)三座船閘。 一、二期渠化工程的實施,時逢抗戰,艱難曲折,在工程設計上也存在一些問題。 但工程完成後,支撐了抗日戰爭期間在重慶的鋼鐵企業的生存,也促進了沿江經濟發展。
全鄉水利條件好,有稱為縣內四大田壠之一的“七江小平原”,是全縣商品糧生產的主要基地。 隨着改革的深入七江經濟發展迅速,柑桔、玉竹、白朮、茶葉、板栗等生產加工業已初具規模,已引進外資創辦了3家較大規模的膠合板加工廠,發展養殖業2家。 2013年11月5日,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七江鄉設立七江鎮,以原七江鄉的行政區域為新設七江鎮的行政區域。 行政區域調整後,七江鎮轄35個建制村,4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107.46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55321人(2017年)。 七江鎮隸屬於湖南省隆回縣,位處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城北面,距縣城47公里,是通往魏源故居、魏源溫泉、高洲溫泉和虎形山花瑤等北面旅遊景點的中心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