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 Wraith Prism 散熱器消失以外,Ryzen X 盒裝內容物與該系列產品相同,包含 1 個處理器、1 張 Ryzen 9 貼紙、1 張安裝說明書、1 張主機板 UEFI BIOS amd r93900x 版本更新提示。 這次 AMD 推出 Ryzen 3950X 盒裝產品,已不再附屬具備 RGB LED 燈光效果的官方散熱器 Wraith Prism,與原先第二代高階型號盒裝產品均包含散熱器強打對手 K 版可超頻版初衷不同。 官方建議直接使用 280mm 以上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表示玩家除了需要先行支付美金 749 元費用,還需另外準備一筆散熱器開銷,建置成本相對 Ryzen X 多出不少。 透過導入 chiplet 設計,AMD 得以於 AM4 主流平臺封裝腳位塞入 2 個 CCD 晶粒,啟用各自的實體八核心,即可在 x86 主流平臺導入 Zen 2 架構十六核心。
- Sandra 20/20 運算效能測試當中,Ryzen X 對比自家 Ryzen X 以核心/執行緒數量取勝,效能提升幅度約有 3 成以上的效能提升幅度,少部分不如 Core i9-9900KS,範例為科學分析、循環神經網路等。
- 衡量電腦整體效能 PCMark 10,Ryzen X 整體表現已緊咬 Core i9-9900KS 車尾燈,部分項目如數位創作,Ryzen X 則有不錯的成績。
- ,從命名方式中,不難看出是以Ryzen X、Ryzen X、Ryzen X為基礎,分別為提升100、200、100MHz Boost時脈的強化版。
- 根據AMD官方提供的新聞資料,AMD效能實驗室於2020年5月28日採用Cinebench R20.06 1T進行的測試(搭配DDR4-3600C16記憶體和Noctua NH-D15S散熱解決方案),Ryzen X得分為528,而Ryzen XT得分則提升3.41%,達到546分。
- 這部份筆者已向AMD原廠詢問,但至截稿前尚未接到有效回覆,如有日後更新消息將會於文內公佈。
-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 關於退訂: 「iPhone訂閱方案」是由『二十一世紀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服務『分期趣』提供給PChome24h購物的使用者,一個可以輕鬆年年使用新機的機會。
根據AMD官方提供的新聞資料,AMD效能實驗室於2020年5月28日採用Cinebench R20.06 1T進行的測試(搭配DDR4-3600C16記憶體和Noctua NH-D15S散熱解決方案),Ryzen X得分為528,而Ryzen XT得分則提升3.41%,達到546分。 AMD官方也引用2020年3月7日PCgamer.com所進行的Core i K測試,Core i9的得分為534分,介於3900X與3900XT之間。 在產品定價方面,3款新版處理器的價格恰好都與舊版產品相同,但是僅Ryzen XT盒裝版會附上Wraith Spire散熱器,Ryzen XT與Ryzen XT取消了隨機搭贈的散熱器。
amd r93900x: 電腦王網站地圖
雖然此舉等同是變向漲價,但考量到會選購這類高階處理器的消費者,大多都會搭配散熱效果更強的散熱器,所以對玩家造成的實質影響可以忽略。 由於 Ryzen XT 只比前代產品的 Turbo 時脈增加 100 MHz,所以無論在 amd r93900x AAA 大作或是電子競技常用射擊遊戲的平均 FPS 雖有提升,但幅度確實不大,最高僅接近 4%,平均約 1% 出頭,而且大部分表現仍與 Core i K 有段差距。 本次測試的產品為 Ryzen 3000XT 系列最高規的 Ryzen XT,擁有 12 核心/24 執行緒,定價 US$499,對應高階主流消費市場。 對照組方面,當然要找上前代 12 核霸主 Ryzen X,以及同價位的 Intel Core i K。 自從 AMD Ryzen X 上市之後,不僅核心比 INTEL 的 Core i9-9900K 還要多,各項效能測試也都壓過不少,也因此很多人都認為 AMD 大勝,想買高階處理器買這顆就對了,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當談到遊戲要選擇哪一個高階處理器,經常是很多人困惑的一點,而答案也沒有一個絕對,因為遊戲不僅攸關於處理器的效能,顯示卡夠不夠好,也相當關鍵。 購買前請以購買當時銷售頁面資料為準自行判斷,該等資訊亦不得作為向第三人為任何主張之依據,包括但不限於:主張市場上有其他更優惠價格之補償或其他請求。 Ryzen X 和 Ryzen X 於 3DMark 各項測試項目的圖形分數差不多,在畫面比較簡單的測試項目當中,Core i9-9900KS 依然站穩腳步。 Ryzen X 的記憶體讀寫頻寬與 Ryzen X 屬同一等級,但因為實體核心數量較多的關係,AIDA 64 快取與記憶體測試 L1、L2、L3 快取讀寫頻寬較高。 AMD 於 AM4 封裝腳位透過 chiplet 設計塞入 2 個 CCD 晶粒,核心數量全開即為十六核心 32 執行緒的 Ryzen X。
amd r93900x: AMD銳龍 棱鏡風扇 散熱器 R9 5900X 5950X 5600X 3900X 銅管-千尋賣場
第三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內部 CCD 晶粒採用 TSMC 7nm 製程製造,對手 Intel 近期推出的 Core i9-9900KS 尚使用自家 14nm 製程,縱使目前全球晶片製造廠的數字已無法直接相互比較,但就實測結果而言,Ryzen 3950X 具備較好的能源使用效率沒有懸念,使用實體十六核心對打實體八核心也是如此。 由 AIDA64 FPU 穩定性測試與 Blender Benchmark 渲染繪圖結果分析,水冷散熱器無疑表現最佳,不諳水冷系統維護的使用者,購買新臺幣 2,000 元以下的風冷散熱器也可壓制 Ryzen X 運作廢熱。 令人意外的是官方 Wraith Prism 散熱器,其燒機溫度表現竟然不到 85℃。 測試項目除了以PCMark 10、3DMark等綜合測試軟體,衡量整體系統效能體驗與表現之外,也挑選多款處理器效能測試軟體分析新舊款處理器的效能差異,並以《古墓奇兵:暗影》、《刺客教條:奧德賽》等2款遊戲簡單看看更新處理器是否對遊戲效能有所幫助。
,從命名方式中,不難看出是以Ryzen X、Ryzen X、Ryzen X為基礎,分別為提升100、200、100MHz Boost時脈的強化版。 比較有趣的是,4K Ultra HD 和 WQHD 等較高解析度(CPU 負擔相對較低)環境下,FPS 提升幅度反而比一般 Full HD 解析度環境來的明顯。 此外,除了中價位的 Ryzen XT 盒裝仍內含 Wraith amd r93900x Spire 散熱器,盒裝版的 Ryzen XT 和 Ryzen XT 都不再附贈散熱器,這可以有效縮減運送重量、體積與成本。 不過呢,Ryzen X 的弱點依舊在輕負載情況,Core i9-9900K 表現較好,也因此很明顯的,如果你的工作都處於無須多工,頂多上上網之類,Core i9-9900K 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amd r93900x: 工廠直銷銳龍AMD R9 3900X cpu 3950x 5900 處理器搭配微星x570主板套裝
另外一個相容性考量點,則是 Ryzen X 盒裝版本去除 Wraith Prism 是否合理? 再來看到多核心處理器一定要測試的「爬格子」,在Cinebench R20圖形渲染測試中,Ryzen R9 amd r93900x2025 3900XT在單、多核心效能分別領先2.10%、2.11%,差不多就是2款處理器時脈差距的比例(2.17%),表現符合預期。 但筆者嘗試在Ryzen Master中手動將時脈設定為4.7GHz,這時Ryzen R9 3900XT就能跑出單核心4.7GHz的速度。 這部份筆者已向AMD原廠詢問,但至截稿前尚未接到有效回覆,如有日後更新消息將會於文內公佈。
- 透過導入 chiplet 設計,AMD 得以於 AM4 主流平臺封裝腳位塞入 2 個 CCD 晶粒,啟用各自的實體八核心,即可在 x86 主流平臺導入 Zen 2 架構十六核心。
- 雖然AMD承諾在2020年就會推出Zen 3架構處理器,但也沒有放棄3000系列,並推出Ryzen 5、7、9等3款不同等級的XT處理器,具有100或200MHz不等的最高時脈提升,可以帶來4%效能提升,根據官方提供的測試數據,其單核心效能表現甚至能夠超越Intel Core i K。
- VRMark 與 3DMark 測試環節,Ryzen X 與 Ryzen X 搭配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 顯示卡時互有高低,但 Ryzen X 總是於處理器物理運算部分拿到較高成績,Core i9-9900KS 在此則大致上保有最佳遊戲處理器的頭銜。
- ※ 本服務提供之商品價格 、漲跌紀錄等資訊皆為自動化程式蒐集,可能因各種不可預期之狀況而影響正確性或完整性, 僅供使用者參考之用,本服務不負任何擔保責任。
Ryzen R9 3900X與Ryzen R9 3900XT的表現相當接近,可以判定2款處理器在日常操作體驗上沒有顯著差異。 在接下來的POV-Ray光線追蹤繪圖、CPU-Z內建效能測試,以及X264 FHD Benchmark、X265 FHD Benchmark等影片轉檔測試中,Ryzen R9 3900XT都能領先0.42至2.83%不等,大致上都能反映時脈差異造成的影響。 AMD在Ryzen 3000XT處理器發表的新聞稿中,於註解第3點提到Ryzen XT與Core i K的測試對比。 3款Ryzen 3000XT系列處理器排排站,最有份量的反而是最低階的Ryzen XT。
amd r93900x: 【璃子】AMD銳龍三代 Ryzen R9 3900X 盒裝CPU 處理器7nm 12核24線程 AM4
代購業者收到您所交付之款項並確認可接受您的委託後,會將代購所需之價金及運費等支付予代購商品之出賣人,並於收到代購商品後再委請物流業者將代購商品寄送至您指定之收貨地點。 代購業者僅將其所收到之代購商品,以原包裝轉寄給您,並不提供開箱檢驗商品之服務,且對於運送過程中(包括且不限於國際運送及國內運送)所導致之商品毀損或滅失,應由您自行承擔,代購業者不負任何責任。 若因您要求退貨或換貨、或因本公司無法接受您全部或部分之訂單、或因契約解除或失其效力,而需為您辦理退款事宜時,您同意本公司得代您處理發票或折讓單等相關法令所要求之單據,以利本公司為您辦理退款。 影音商品、電腦軟體或個人衛生用品等一經拆封即無法回復原狀的商品,在您還不確定是否要辦理退貨以前,請勿拆封,一經拆封則依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無法享有七天猶豫期之權益且不得辦理退貨。 衡量電腦整體效能 PCMark 10,Ryzen X 整體表現已緊咬 Core i9-9900KS 車尾燈,部分項目如數位創作,Ryzen X 則有不錯的成績。 VRMark 與 3DMark 測試環節,Ryzen X 與 Ryzen X 搭配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 顯示卡時互有高低,但 Ryzen X 總是於處理器物理運算部分拿到較高成績,Core i9-9900KS 在此則大致上保有最佳遊戲處理器的頭銜。
第三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相對應 X570 晶片組主機板,發售初期即已納入 Ryzen X 的支援微碼,但因 AMD AGESA 後續數版更新不斷,強化效能與相容性,建議玩家仍進行更新 UEFI 版本的手續,換取較佳的使用者體驗。 前一世代 400 系列晶片組主機板,則一定要更新 UEFI 版本纔可支援 Ryzen X,且不支援 PCIe 4.0 規格。 雖然2款處理器的官方定價相同,但截稿前Ryzen X的市場價格約為新臺幣14,000元,而Ryzen XT價格的小道消息為為新臺幣15,900元,再考量到身為舊款的Ryzen X可能會有降價清庫存的促銷機會,讀者可以在購買前比較價格,衡量一下選購哪顆處理器的CP值比較理想。 實測發現,更新BIOS後多核心、單核心測試成績分別可以提升2.30%、1.24%,雖然差距很小,但因為更新手續並不困難,所以還是建議更新BIOS以確保效能正常發揮。 在實際測試之前,筆者刻意先在未更新BIOS(正確來說是UEFI韌體,但文中維持以大家比較熟悉的BIOS稱呼)的情況下先以Cinebench R20測試一下Ryzen XT的效能表現,並比較更新前後的差異。 比較可惜的是,在這次撰稿的過程中,Intel無法提供Core i K樣品進行測試,導致筆者無法舉辦殘酷擂臺廝殺戰,因此測試項目以Ryzen XT對上自己的前輩Ryzen X為主。
amd r93900x: AMD R9 3900X【1 曜越 Toughpower Grand RGB 8 0D1 繪圖 電腦主機 電競主機 電腦
雖然筆者因缺乏樣品而無法親自測試雙方品牌的處理器,但我們參考AMD提供的官方資料,保守一點說Ryzen XT已經能與Core i K有十分接近的單核心效能表現。 而考量到Ryzen XT總共具有12個實體核心,數量比Core i K多出20%,因此整體效能推測能夠勝出。 在實際遊戲部分,筆者挑選《古墓奇兵:暗影》與《刺客教條:奧德賽》進行測試,將解析度設定為1920 x 1080,並將畫質設定分別調為最高與最低,看看在不同顯示卡負載的情況下,處理器是否會對效能表現造成影響。 雖然AMD承諾在2020年就會推出Zen 3架構處理器,但也沒有放棄3000系列,並推出Ryzen 5、7、9等3款不同等級的XT處理器,具有100或200MHz不等的最高時脈提升,可以帶來4%效能提升,根據官方提供的測試數據,其單核心效能表現甚至能夠超越Intel Core i K。 對於此點,筆者也藉由訪問Intel臺灣分公司業務暨行銷事業羣發言人餘孝倫的機會,詢問Intel對這個消息的評論。 餘孝倫表示Ryzen XT具有12個實體核心,而Core i K只有10個,所以多核心效能確實是對手的強項,但討論到單核心效能部分,由於測試數據的差距很小,所以也要考慮到不同主機板在電源限制(Power Limit,PL)的參數設定上,是否會造成處理器的效能無法完全釋放,而造成測試成績的差異。
在筆者進行的所有測試中,除了PCMark 10因為費時比較久,所以只進行1次測試外,其餘所有項目都是重複進行3次測試,在確定沒有極端值後,以最佳成績作為代表。 在BIOS與Ryzen Master皆為預設設定的情況下,Ryzen R9 3900X在單、多核心全速負載時,時脈可以維持在4.4GHz、4.0GHz,而Ryzen R9 3900XT則為4.6GHz、4.1GHz,雖然Ryzen R9 3900XT的實際運作時脈確實比較高,但尚未達到官方標示的4.7GHz。 售價方面,Core i K 定價 US$488 雖然較 Ryzen XT 定價 US$499 略低一些,但目前缺貨情形頗為嚴重,Core i K 通路售價 NT$17200 反而高於 Ryzen XT 的 NT$15970。
amd r93900x: Cpu AMD Ryzen 9 (3900x-3960x)
已經遺失,請您在商品原廠外盒之外,再以其他適當的包裝盒進行包裝,切勿任由宅配單直接粘貼在商品原廠外盒上或書寫文字。 組合商品於辦理退貨時,應將組合銷售商品一同退貨,若有遺失、毀損或缺件,可能影響您退貨的權益,也可能依照損毀程度扣除為回復原狀所必要的費用。 AMD 第三代 Ryzen 桌上型處理器系列規格表一覽,Ryzen X 最終決定不附屬散熱器。 然而無論在哪款遊戲的何種畫質下,效能表現都相當接近,惟《古墓奇兵:暗影》最低畫質中,Ryzen X的FPS領先1幀,但應可歸納為測試誤差。 測試結果與預期相同,2個測試平臺的主要成績差異落在喫重處理器的CPU(處理器)與Physics(物理模擬)分數,在其於項目的差距都落在1%以內,基本上可以視為平盤。 在CPU-Z內建的效能測試中,Ryzen R9 3900XT因為多核心增益較明顯,因此在CPU Multi Thread(多執行緒)項目中可以把成績差距拉開到2.50%。
Ryzen X 市售盒裝並未隨產品附屬散熱器,該顆處理器的耗電量與散熱器需求也值得我們關心。 在效能實測部分,筆者使用最高階的Ryzen X與Ryzen XT進行對比,由於它們2者只是Boost時脈提高100MHz的小改款,所以可以預期效能差距並不會很明顯。 餘孝倫也補充根據Intel內部的測試結果,同1顆處理器在不同主機板上,效能表現可能就會受電源限制參數或其他元件所造成的影響,而有5~10%的成績差異,這些因素也需要納入對比時的考量。 超頻雖然著重體質和運氣,但 Ryzen XT 在一般家用環境下的調整幅度其實也幾乎與 Ryzen X 相同,核心電壓設定成 1.45V 時可將全核時脈超頻至 4.45 GHz,多執行緒的運算表現提升相當顯著,不過單執行緒表現因時脈比預設 Turbo 的 4.7 GHz 還低,效率自然也跟著稍微降低了。 如果您通過『分期趣』的審核並收到訂閱手機商品後7日內,您可透過PChome 24h購物網頁或APP向『分期趣』提出退訂申請,當『分期趣』同意您的退訂需求後,若您仍有選擇『iPhone訂閱方案』的需求,則需請您重新透過PChome 24h購物網頁或APP向『分期趣』提出申請,退訂或商品相關權益須請您依照『分期趣』向您揭露之規定為準。
amd r93900x: AMD Ryzen 9 R9-3900X CPU AM4 12核心 中央處理器 現貨 廠商直送
您因委託代購所支付之款項,可能包含代購商品價金、各式運費、以及代購服務費等,詳細支付內容及各項費用明細以代購網頁上所顯示者為準。 您一旦依照代購服務網頁所定方式、條件及流程完成委託代購程序,就表示您提出要約、願意依照本約定條款及相關網頁上所載明的約定內容、交易條件或限制,委託代購業者在境外網站為您訂購您所選擇的代購商品。 仔細回想 Zen 架構推出這幾年,市場話語主導權在誰的手上相當清楚,縱使目前 Intel 於 x86 處理器主流市場保有最佳 IPC 效能與最佳遊戲處理器頭銜,倘若非 AMD 的步步進逼,目前我們可能還在使用實體四核心八執行緒作為高階產品規格。
amd r93900x: 測試平臺
Ryzen XT最大的意義之一,在於挑戰Intel桌上型處理器的單核心效能,而它也成功達成這個任務。 但如果使用者手上的處理器是Ryzen 2000系列,而在升級處理器的過程中想要沿用現有主機板(或不想升級BIOS以支援Ryzen 4000系列處理器),那麼就很適合選購Ryzen 3000 XT系列處理器。 另外隨著 AMD 於日前推出中價位的 PCIe 4.0 晶片組 B550,消費者的可選擇性就變得相當多元。 由於一般玩家通常只需要顯示卡插槽與 M.2 插槽各一條,B550 主機板正好能符合需求,而且中高階款式會搭配較新規的 2.5 Gb 有線網路和 Wi-Fi 6 無線網路,一樣能超頻,售價較 X570 主機板還親切不少,因此相當適合搭配中高階的 Ryzen 9 / Ryzen 7 處理器。
amd r93900x: AMD R9 3900X r7 3700x 3100 r5 3600 3500x 3800x 3300x cpu散片
擅自輸入應施檢疫物者最高可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300萬元以下罰金。 Ryzen X 在 PCMark 10 測試環節,於數位創作部分可依賴多執行緒獲取不錯的加成,致使總分相當接近 Core i9-9900KS。 7-Zip 壓縮/解壓縮測試與核心數量息息相關,Ryzen X 於 3 者間排名第一並不意外。 由於 Core i9-9900KS 仍具備單核 IPC 效能優勢,因此 CPU-Z 單執行緒不意外獲得 588.2 高分,Ryzen X 和 Ryzen X 則於多執行緒表現較佳,後者效能進步幅度將近 3 成 5。 Ryzen X 盒裝產品已不再附屬 Wraith Prism 散熱器,因此外盒體積略為縮小。 然而考量到Ryzen X與Ryzen XT的效能相當接近,所以是否值得購買的主要考慮因素,自然落在2者的市場價格。
在測試之前,筆者先以Cinebench R20的單、多核心處理器測試作為負載,並透過AMD Ryzen Master超頻程式查看各核心的運作時脈。 而AMD官方也在產品說明會中表示,這3款處理器的市場定位並不是讓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的使用者升級,因為X系列與XT系列的效能差距實在太小,為了追求100、200MHz的時脈差異升級處理器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根據實測結果,Ryzen amd r93900x XT 的遊戲表現相較 Ryzen X 雖有提升,但幅度僅 2% 不到,確實有點難以讓消費者有明顯感受,反觀 Core i K 依然穩坐遊戲效能王寶座。 Ryzen XT 在多執行緒為主的渲染/影片編碼運算的表現很明顯與 Ryzen X 沒有任何差異,渲染運算憑藉較多的核心與執行緒數量樂勝 Core i K。 不過單執行緒效能的確隨著 Turbo 時脈調整而有所提升,與 Core i K 之間的差距拉得相當近。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amd r93900x: 相關的主題
由於代購服務係由代購業者依照您的指示,在境外網站為您向代購網頁所載之出賣人訂購代購商品,代購業者並非代購商品之出賣人,因此只有在代購業者據以為您完成代購之商品網頁,並非您當初指定委託代購之商品網頁,您纔可以向代購業者要求辦理退貨退款,除此之外,您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辦理退貨退款。 且由於代購商品之訂購是您委託代購業者在境外網站所完成之訂購,不適用中華民國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但代購服務本身,仍適用中華民國消費者保護法之規定)。 關於退貨退款方式及條件,依代購商品網頁及委託代購流程中之相關網頁之記載。 若是玩家手邊已有第二代 Ryzen X 處理器與 400 系列晶片組主機板,想要升級至 Ryzen X,那麼沿用 Wraith Prism 並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只是風扇經常於高速區間運轉較為吵雜。 AMD 可能是考量到熱帶地區與玩家再超頻需求,進而建議使用者直接使用一體式水冷,下列 Ryzen X 搭配各種散熱器的效能表現相差無幾,可讓各位讀者放下心中的大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