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18日遭到警方逮捕的五名《蘋果》高層,其中壹傳媒營運總裁周達權、蘋果動新聞總監張志偉、以及《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在被拘留近40小時後,均獲準保釋,現已釋放。 對此,勞工局副局長何啟明指出,「凍結資金」與「欠薪」是兩個層次的問題——即便公司資金被凍結,但《蘋果日報》作為僱主有責任承擔問題、保障員工支薪。 此舉進而影響《蘋果》內部周轉,甚至可能出現欠薪員工的問題。 《蘋果》已在19日召開董事會,初步決定去信保安局申請許可,透過尋求解凍部分資產,避免欠薪問題,若申請失敗,預計將上訴高等法院。 唯目前距離《蘋果》六月下旬的固定發薪日已經不足10天,如果最終未能成功發薪,《蘋果》或將觸犯勞工法例。 《蘋果日報》17日遭到突襲搜查的同時,香港保安局也在同日引用《香港國安法》,控告與該報相關的三間公司「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並且凍結其資產。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有媒體人指稱臺灣未直接與BNT疫苗原廠洽購、堅持標籤名稱造成進貨延宕、收取供應他國疫苗、要求撤下復必泰布條等,均屬不實訊息。
- 1950年11月5日葛賢寧、鍾鼎文、覃子豪、紀弦、李莎等人策劃「新詩週刊」 ,作為詩人發表作品的園地,每週一出刊。
- 在解嚴後,《中央日報》逐漸沒落,而《自由時報》在1992年至1994年間經過三次大規模的訂報促銷活動,成為當時三大報之一。
- 後者編制簡單,機動性強,換個名字登記可以再出擊,而且不靠廣告為生。
- 目前,工會僅能促請保安局批准解凍申請,並且持續跟進最新進度。
但是感傷的是IKEA並不是紙本轉數位化,而是「永久停刊」連數位版本也將消失…。 繼今年3月大幅裁員之後,福建省的《海峽都市報》突然辭退所有的發行員工。 29日,數十名工人集體到福建省委抗議,但被阻攔在省委大門外。
停刊: 網友票選《最喜歡的機動武鬥傳G鋼彈角色》不用說第一名當然是我們的東方不敗亞洲天王啦XD
《蘋果日報》於2003年在臺灣創刊後,發行量很快趕上原本三大報,形成四大報相互競爭格局。 由於虧損與母公司狀況等原因,《蘋果日報》於2021年5月17日發行最後一期紙本報紙後隔日停刊,集中發展線上新聞網。 《蘋果》內部已決定,明日(24日)將為印刷版最後一期,而網上新聞則會於明日凌晨起暫停更新,《蘋果》下午4時在網站證實消息。 臺灣《蘋果新聞網》亦緊接發聲明,強調壹傳媒集團下各子公司財政獨立,臺蘋的運作不受影響,希望讀者繼續支持。
- 2021年1月1日,《武漢晨報》、《本溪晚報》、《生活日報》等8家報紙宣佈停休刊。
- 1971年10月17日,該報總部遷入臺北市濟南路新廈,同時啟用高速彩色輪轉印報機。
- 此外,警方警告不得在未經保安局的許可下處理「罪行相關財產」,同時也警告任何人、公司、子公司如若協助運作,亦有可能會觸犯《國安法》。
- 而壹週刊訂閱服務將於3月1日24時停止服務,現有訂戶(不論月費或年費)可選擇退費或轉訂《蘋果新聞網》,相關處理方式會儘快公佈。
- 雖然,這樣的作為在當時引發一些爭議與反彈,但是這個策展行動,不僅將久被埋沒的日治時期作家吳新榮、郭水潭、林芳年等人的生平事跡和作品發掘出來,也讓「鹽分地帶」的中生代和新世代作家嶄露頭角,林佛兒、楊青矗、黃勁連、羊子喬、張德本、林仙龍、陳艷秋等人皆是。
- 報紙是傳播媒體的一種,由紙張印刷而成的出版品,通常刊載新聞、消息、評論和專欄等,主題通常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
因事出急迫,我們無法更早通知各位同事,這是公司感到很抱歉的地方。 公司會在本月十六日之前通知相關被資遣的同事,依照勞基法辦理應得的資遣費,並且仍會給付從十七日起至五月底的薪資,六月一日起再加計他們依年資應得的預告工資薪資。 但,今年我已經不這麼想了,也不想再期待和等待了,因為,有這麼多有趣又好看的動漫不斷出現,其實獵人有沒有復刊,也已經不重要了。 聯晚公告指出,訂戶權益將獲得充分保障,聯合報系提供各種方案讓訂戶選擇,包括轉訂聯合報系其他產品或退費。
停刊: 壹週刊確定停刊 網友評價兩極
而且隨着信息技術的迭代加速,移動互聯時代對同質化的數字端衝擊將更爲直接。 停刊2025 此外,爲了與網絡媒體搶奪受衆注意力,有些報紙還出現了泛娛樂化現象,破壞了傳統媒體的權威性、嚴肅性,這些現象也無疑加劇了一些紙媒的衰落。 每年的年終歲末,各大媒體幾乎都會緊鑼密鼓地準備新年獻詞,盤點過去一年的工作,爲新一年的生活標記出新的註腳。
除了書籍的出版,文學活動的策劃與執行也是文化出版部負責的工作。 1988年5月7日,自立報系文化出版部與前衛出版社合辦「臺灣文化尋根」系列活動。 隔年的1月1日到3月25日,自立報系舉辦「臺灣文學寫作坊」,邀請多位臺灣作家、學者授課。 自立副刊曾在1982、1984、1987年舉辦「百萬元長篇小說徵文活動」,這個活動曾經引發爭議,因為每次進入決審的作品沒有一個雀屏中選,百萬元得主始終從缺。 杜文靖主編時期,自立副刊曾經作為老、中、青「鹽分地帶」作家羣發表作品的重要管道。
停刊: 資產遭凍結 香港《蘋果日報》數日內恐停刊
另外,壹週刊品牌將會保留,過往的報導內容未來將安排保留於《蘋果新聞網》,供有興趣的讀者搜尋及閱覽。 保安局引用《港區國安法》凍結《蘋果日報》等3間相關公司資產,令其欠缺資金營運。 壹傳媒今(23日)日發出新聞稿稱,遺憾地宣佈,基於香港現況,《蘋果日報》不遲於週六(26日)出版最後一期後結束,而網上版《蘋果》則不遲於於6月26日晚上11時59分停用。 今日較早前表示本週會繼續營運的《壹週刊》,在傍晚6時左右,編輯部公告,《壹週刊》網站將在6月24日(星期四)凌晨起停止更新,並感謝讀者的支持。 而《飲食男女》亦於傍晚正式宣佈告別讀者,意味壹傳媒旗下所有香港刊物停刊。 2001年10月2日,《自立晚報》最後一次出報後停刊,《自立晚報》工會成立「自立晚報社治喪委員會」並宣佈將於2001年10月10日(《自立晚報》創刊54週年)舉行「隆重的告別式」、也將持續為員工向資方追討工資。
停刊: 虧損不斷 《科學少年》停刊
管理層認為自2021年4月1日起至少18個月,本集團現有營運資金將保持足夠而無須黎先生提供額外資金。 當蔡英文總統勇敢地宣佈將兵役延長到一年之後,個人是表示肯定的,因為目前的志願役招募成績並不理想,甚至逐漸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反淘汰現象,… 停刊 臺灣政府日前宣佈將復航小三通,但未包含臺商,引發「做半套」質疑。
停刊: 蘋果停刊.總覽|告別號出紙100萬份 率先派予報社外支持者
不過《聯合晚報》對外正式宣佈,將從2020年6月2日起停刊… 香港蘋果日報吹響了熄燈號,而網站已在23日晚間停止運作,以「Good luck, and goodbye.」與26年的讀者們說再見。 我們很努力,但也努力不夠,愧對讀者;作為管理者,我更愧對同事,我已向行政總裁表示,即日起辭去董事、臺蘋社長、紙媒總編輯,並把自己也列入被資遣名單,與紙媒同事共進退。 我們痛惜《臺灣蘋果日報》紙本的停刊,痛惜消失一份不問藍綠,只問是非的報紙;痛惜民意在傳統媒體少了一個出口;也痛惜各位同事少了一展才華的媒體舞臺。 前蘋果日報創社主管也對中央社記者表示,此次裁員並非過往每年度的常態性調整,他指出雖然蘋果日報每年都會汰換不適任員工,但此次裁員的規模據傳不若以往。 中央社記者求證蘋果日報員工,該員工表示,確實今天工會有接獲社內通知將有裁員行動,目前能夠透露的就只有這麼多。
停刊: 創刊18年 臺灣蘋果日報紙本自5/18起停刊
《香港01》綜合多個消息來源確認,《蘋果》內部已向員工宣佈,《蘋果日報》印刷版將於明日出版後停刊,即明日出版的將為最後一份《蘋果日報》,而網上版亦會於明日凌晨起停止更新。 如今造化弄人,新冠肺炎在臺灣進入社區感染,造成疫情全臺恐慌之時,今天要向各位同事沈痛的宣佈:《臺灣蘋果日報》紙本在五月十七日出刊最後一次報紙後,將在十八日起停刊。 國籍為新加坡的創業家潘傑賢,8月30日上午在記者會上說明,他透過旗下公司《龍丞創意有限公司》成立新平臺《壹蘋新聞網》,自9月1日起正式啟動,並回聘96%臺蘋新聞網員工。
停刊: 香港《蘋果日報》停刊 國民黨:盼港言論、新聞永保自由
出版方和管理方面的原因,例如出版組織發生破產或重組而停刊;又如違反期刊管理的相關規定,如期刊擅自出版增刊、出版的增刊與正刊的宗旨、開本和發行範圍不一致。
停刊: 冨樫憂畫不到《獵人》完結 粉絲崩潰:入大坑
[NOWnews今日新聞]樂天桃猿近日開始備戰新賽季,除了進行教練團異動之外,新一季的洋將人選也可能「大搬風」,領隊浦韋青受訪透露「有看到兩位新面孔的洋將」,但也不排除舊面孔回歸的可能性。 停刊 這首十四行詩刊出後,那些每天無所事事專對報紙的鉛體字從事「研究考證」的警總思想警察,又嗅到「陰謀」的味道了。 他們認為這篇文章有影射總統愚昧無知,並散佈反攻大陸無望論之嫌,一通電話打給王惕吾,要他立刻處置。 還好林海音反應明快,馬上辭職,離開她待了十年,提攜許多後進的聯副;也還好她長年耕耘純文學花園,警總抓不到辮子,事情才沒鬧大。 不過這首詩的作者王鳳池(筆名風遲)就沒那麼幸運了,他和田士林一樣,被送去感訓,坐了三年多牢,一九六六年底才從生教所出獄。
停刊: 香港蘋果日報提前停刊 明出最後報紙
因營運上虧損持續,在非常不得已的情況下,董事會決定《臺灣蘋果日報》紙本停刊,集中資源發展《蘋果新聞網》。 停刊2025 發行32年的《聯合晚報》宣佈停刊,1日下午發行最後一份報紙,為媒體業投下震撼彈;總編輯王茂臻表示,停刊並非今年才決定,而是面對讀者閱讀習慣改變,數位媒體發展,「當然還有新冠肺炎的影響」。 壹傳媒今決定,香港《蘋果日報》停刊,明日發行最後一份實體報紙,即時新聞網站今天午夜停止運作。 對此,國民黨文傳會表示,希望香港的言論與新聞環境能永保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