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8大優勢2025!(持續更新)

圖片來源:pxhere拜拜牲禮有規定雞豬魚,那水果的種類有沒有限制呢? 常見的水果如:香蕉、橘子、鳳梨、蘋果,也都是拜拜主要會使用的水果,中秋節拜拜並沒有特別限制不能用的水果,不過可以特別加上柚子祭祀,柚子有帶子的意思,而且剛好是代表中秋的水果。 除了直接把產品或服務包裝成中秋禮盒、中秋套餐,替消費者統整中秋節相關的資訊,也是透過中秋節行銷吸引到更多潛在顧客的做法之一。

  • 每到中秋節之時,家家戶戶都會把前門、後門半開著,任由他人進戶拿取食物,且食物被「偷喫」得越多,主人越高興。
  • 圓餅圓圓甜如蜜,我要和你分著喫;團團圓圓人歡笑,兩小無猜永不離;相約皎潔月光下,我要說聲我愛你;中秋佳節月光浪漫,祝你健健康康幸福永遠。
  • 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 中秋習俗和烤肉準備有夠繁雜,讓人心煩意亂,但其實最重要的是親朋好友團聚,趁機會聯絡感情,纔是這個節日的主要目的啦。
  • 有親子烤肉者、有家族烤肉者、有親朋好友烤肉者—熱鬧非凡,烤肉活動凝聚了家人、族人與親朋好友間的濃厚情誼。
  • 按照中華傳統習俗,晚輩必須要看望長輩,給長輩送禮,常見的禮物有月餅、紅糖、肉等。

古時候南北風俗各異,各地風俗不一,中秋賞月活動的文字記載出現在魏晉時期,但未成習。 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代。 中秋節 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 祭月作為民間過節的重要習俗之一,逐漸演化為賞月、頌月等活動。

中秋節: 中秋節國外習俗

後羿命人擺上香案,放上嫦娥最愛喫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的嫦娥。 【學習電子報】是以故事、文章、笑話為主的電子報,故事裡,文章內、笑話的世界裡,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看待,文章裡面充滿著人生的智慧,讓人體會,引人深思,希望讀者會喜歡。 圖片來源:wikimedia這裡的神明,指的就是供奉在自家神龕上的,不是去廟裡拜拜的神明喔!

鎖定廣式月餅愛好者,臺南晶英「月耀露採」月餅綜合甜鹹口味,包含富有東洋風味醬燒仙貝、法國松露野菇鹽之花、傳統魯肉豆沙,搭配甜而不膩棗泥核桃、濃醇日式培茶與栗子地瓜等,加上簡約不流俗的包裝設計,送禮體面又大方。 廣受好評的珍珠坊廣式月餅「皓月」、「映月」禮盒,今年主廚團隊捨棄傳統偏油膩的內餡,創新研發「酒釀桂圓蛋黃」、「烏龍茶脆梅」和「鳳梨澄沙奶黃」三款全新口味,迎合現代人求新求變的味覺體驗。 「流金」禮盒包含祕製XO醬蛋黃月餅兩入、白蓮蓉蛋黃月餅兩入、棗泥核桃桂圓蛋黃一入、金豬香伍仁月餅一入,及經典烏龍茶包與經典綠茶包各三入,月餅種類是臺北萬豪酒店最為人熟知、出自香港籍「國宴主廚」高鋼輝之手的廣式月餅。 國內著名的和菓子專賣店——手信坊,不僅汲取日本名師的製菓技術,更因應臺灣人的口味加以創新,因此在伴手禮市場上一直都享有高人氣。 而這款中秋禮盒以霧金色、邊角收圓方盒,搭配雙耳紅繫繩呈現,外型大氣;內容物則有日式麻糬、中式奶黃月餅、西式瑪德蓮小西點等等,口味豐富。

中秋節: 中秋四寶:賞月、剝柚、喫餅、烤肉

自此,中秋節飲桂花酒便逐漸成為傳統中秋節的習俗之一。 每逢農曆8月15日,正值秋季之中,便是「中秋節」命名的由來。 中秋節這天的滿月,相較於其他月份來得更加圓滿,遙望當空皓月往往令人勾起思鄉之情,因此中秋節又稱為「團圓節」,取意:天上月兒圓滿,地上的人們也要齊聚團圓。

  • 甚至如果品牌氛圍無法令人直接聯想到中秋節,或是與中秋的節慶氛圍較遙遠,與別的品牌聯名也是一個好的中秋節行銷策略。
  • 俗語說:「男不拜月,女不拜竈。」民間傳統認為,男性屬陽,和屬陰的月亮不搭,且掌管月亮的神仙是嫦娥,因此拜月只適合女性參與。
  • 月餅的由來,最多人聽說過的就是劉伯溫的揭竿起義,元朝末年為了擺脫蒙古人的統治,劉伯溫為了集結大家的力量,對外散佈有瘟疫的流言,讓大家在中秋節這天買月餅喫以躲避災禍。
  •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有賞月、祭月、喫月餅、喫甜薯、提燈籠、舞草龍、樹中秋、砌寶塔等一系列的節慶活動。
  •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9月30日訊】每年黃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自古以來,中秋節是華人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一家人要在這一天團圓。

在那期間,香港將變成一座五光十色的城市。 燈籠四處高掛,有古典的、時尚的與紙製的。 孩童們都被這些有趣的燈籠深深地吸引了。 沒錯,聽香就是一種中秋占卜,但現今除了一些民俗專家對此占卜有研究之外,大部份的人已經沒聽過這個習俗,加上現今會在家供奉神明的家庭也越來越少,因此聽香習俗可說是完全沒落。 天文年曆顯示,本世紀100年中,中秋節和教師節在同一天的年份僅有三次,分別是2022年、2041年和2079年。 據說嫦娥身體變輕,開始升空時,惶恐中抱起了一直餵養的白兔。

中秋節: 中秋節諺語

中秋節,有許多的遊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 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

中秋節: 度( 中秋節連假排班及薪資注意事項

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喫江米糰子,稱為“月見糰子”。 由於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穫季節,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 日本人也會賞月,稱之為“月見”,屋內會陳列賞月團子、芒草、芋等。

中秋節: 中秋節行銷技巧 2:別忘記「喫」和「送禮」的需求

如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令人讚歎。 在廣西南寧一帶,除了以紙竹扎各式花燈讓兒童玩耍外,還有很樸素的柚子燈、南瓜燈、桔子燈。 所謂柚子燈,是將柚子掏空,刻出簡單圖案,穿上繩子,內點蠟燭即成,光芒淡雅。 雖然樸素,但製作簡易,很受歡迎,有些孩子還把柚子燈漂入池河水中作遊戲。 廣西有簡單的戶秋燈,是以六個竹篾圓圈紮成燈,外糊白紗紙,內插蠟燭即成,掛於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給孩子們玩。

中秋節: 中秋節嫦娥奔月

在中秋節當天,若出門前有燒香拜神,返家後也要再燒香拜一次,這是為了答謝神明保佑,也是為了祈求往後整年出入平安。 【學習電子報】是以故事、文章、笑話為主的電子報,故事裡,文章內、笑話裡,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看待,裡面充滿著人生的智慧,讓人體會,引人深思,希望讀者會喜歡。 在北方,山東省慶雲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穀神,稱為「青苗社」。 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

中秋節: 中秋習俗

所謂柚子燈,是將柚子掏空,刻出簡單圖案,穿上繩子,內點蠟燭即成,光芒淡雅。 雖然樸素,但製作簡易,很受歡迎,有些孩子還把柚子燈漂入池河水中作遊戲。 廣西有簡單的戶秋燈,是以六個竹篾圓圈紮成燈,外糊白紗紙,內插蠟燭即成,掛於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給孩子們玩。

中秋節: 中秋節3大傳說

加上這一天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此夜又有許多家庭會團聚一起仰望天空,欣賞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每年中秋節南部知名餅舖總是大排長龍,據說其製作的蛋黃酥表皮酥脆、內餡甜而不膩。 每到中秋節日前總是造成大排長龍盛況,只為了當做最好的伴手禮。

中秋節: # 中秋連假景點提案- 來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關於華人中秋節,請參閱「中秋節 (華人)」。 關於日本中秋節,請參閱「八月十五夜 (日本)」。 關於韓國中秋節,詳見「秋夕 (朝鮮)」。 中秋節是一個慶祝豐收的節日,其歷史可追溯到超過三千年前的商朝。 家家戶戶在中秋節當天共聚天倫,有的則向月亮祈求禱告。 第一個遺失的臺灣中秋民俗就是「聽香」。

中秋節: 中秋節與教師節相遇

“兔兒爺”兔首人身,披甲冑,插護背旗,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着兩隻大耳朵。 到了清代,“兔兒爺”逐步轉變爲兒童的中秋節玩具。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 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 古時候南北風俗各異,各地風俗不一,中秋賞月活動的文字記載出現在魏晉時期,但未成習。 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爲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中秋節: 中秋節活動四、烤肉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爲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爲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民國111年(2022年)全年總放假日數115日,3天以上的連續假期共7個,其中農曆春節放假9天、和平紀念日(3日)、兒童節及民族掃墓節(4日)、端午節(3日)、中秋節(3日)及國慶日(3日)。 大宗訂購優惠:凡訂購20盒(含)以上至50盒,享9折優惠;51盒至100盒,享85折優惠;101盒以上,享8折優惠。

日本人也會賞月,稱之爲“月見”,屋內會陳列賞月團子、芒草、芋等。 中秋夜臨,各山寨的蘆笙歌舞隊,踏着一路月光,行至臨近山寨,和那兒的寨民相聚賞月,賽歌賽舞,徹夜長歡。 山東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

中秋適逢桂花盛開時節,仲秋的代表花物正芬芳著整座山林,「木樨花兮,美人亦嬌」就是在描寫桂花的動人。 除了傳說吳剛伐桂加深了我們對桂樹的印象外,桂花還可以拿來食用,舉凡桂花山藥、桂花豆腐、桂花糕等等食品都是香氣濃鬱,絕對是中秋最佳良伴。 中秋還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小孩會把柚子皮戴在頭上,除了童趣可愛,其實也是習俗之一喔。 中秋前後,臺灣適逢柚子的產季,家家戶戶都會拿來祭祀及食用,而其中品種以雲林縣麻豆文旦最著名。 另外一種說法,由於「柚子」與「佑子」發音接近,取其諧音也就成了吉祥的象徵,也才會讓小朋友頭戴柚子皮保平安的活動。

中秋節: 臺灣哪些事足以堪稱世界NO.1?全場神回

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月餅都是純手工製作,味道與品質都頗具口碑,保證宅配的所有產品都是出貨當天才開始製作,連鹹蛋黃都是當天現打的,絕對不採用市面上的冷凍鹹蛋黃,讓大家品嚐到最新鮮的蛋黃酥與小月餅。 有這樣一句俗語:「喫亂了月餅死公公。」新媳婦如果婚後第一年在婆家過中秋節的話,就要一連幾年都要在婆家過中秋節;如果婚後第一年是在孃家過中秋節的話,那就要一連幾年在孃家過中秋節。 這樣可以避免喫亂了月餅,避免公公發生不測。

中秋節: 推薦十大中秋禮盒人氣排行榜

此外,還有各式踩街活動、傳統花燈、現代化電動花燈及大型主題花車等展示。 農曆12月最後1日除夕夜闔家會一起「圍爐」喫年夜飯,有幾樣菜是必喫的,如「長年菜」代表長壽、「菜頭」代表好彩頭、「魚」代表年年有餘、「鳳梨」代表好運旺來、「元宵」則有財源廣進的意義。 在喫完年夜飯後,長輩會發給晚輩紅包袋(即壓歲錢),有互討吉利、祈求平安的意思。 「守歲」在民間含有祈求父母長壽之意,通常從家人齊聚喫年夜飯開始,直至午夜12點一到,紛紛燃放鞭炮歡慶新年到來,含有對過去一年的感懷及對未來一年新的期望。

「典藏夜宴」六入月餅禮盒採明亮的橙色搭配夜宴圖,華麗且典雅的設計,以兔子圖騰點綴中秋氛圍。 中秋節 內盒選用經典馬口鐵,月餅食用後還兼具有收納小物功能,充滿巧思。 下蓋是竹片託盤,盛裝手工廣式月餅,是兼備典雅外觀與實用的禮盒。

「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 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 中秋節 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佔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 中秋節2025 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製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裏,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喫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裏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安徽省婺源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 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 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 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

祭月賞月,託月追思,表達了人們的美好祝願。 祭月作爲中秋節重要的祭禮之一,從古代延續至今,逐漸演化爲民間的賞月、頌月活動,同時也成爲現代人渴望團聚、寄託對生活美好願望的主要形態。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上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由於嫦娥奔月那天,正巧是八月十五日,於是每年八月十五日,後羿和鄉親們就會在月下擺水果祭月,表達他們對嫦娥的思念,此後世代相傳,人們就把八月十五日定為中秋節。 在中國人的眼裡,「中秋節」是個溫馨和睦、極富詩情畫意的節日,這可能和古老的月神傳說故事以及「月圓人團圓」的祥和氣氛有關。 中秋節還有許多別稱:「八月節」、「八月半」;又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

那麼,乾隆皇帝是如何在山莊過中秋的呢? 據《清史稿》記載,在清宮浩繁的各種慶典活動中,每個節令都有具體的典制,其中“中秋節”佔有突出的地位,到了乾隆時期節令定製就更加詳細。 關於中秋節的民謠、童謠衆多,如《拜月娘》、《椅仔姑》、《中秋拜月歌》、《拜月娥》、《全家拜月》、《中秋夜》、《月姐姐》、《月光光》、《月餅》;臺灣民謠《中秋旅思》、《月夜思鄉》、《煎熬》等。 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爲節令糕點賞賜羣臣。 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 之後中秋節喫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