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wiki5大著數2025!(持續更新)

索尼預計2005財年(2005年4月-2006年3月)營業利潤同比增長40%、達到16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23億元)。 但索尼過去所創造品牌魅力,仍然沒有因為消費性電子業務低迷而失去消費者的青睞,在2005年8月31日,Asian Integrated Media委託國際調查機構Syn-ovate在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的「2005亞洲1000名最佳品牌」中,索尼第2年蟬聯第一品牌。 哈里斯於2006年7月12日所發布的調查中顯示,索尼第7年蟬聯美國第一最佳知名品牌。 1950年代,索尼的黑白電視雖然大賣,但是卻一直沒有積極設法進入彩色電視的市場。 在這之後的1964年,井深大堅持以良率極低的獨自架構「Chromatron」製造彩色電視,導致一部的開發成本高達四十萬日圓,進而使得市場的推廣極為不順,僅賣出一萬三千部左右,讓公司已經到達倒閉的邊緣。

2021年10月1日,索尼收購總部位於美國德州Austin的電動遊戲開發商 Bluepoint Games; 條款未公開。 Bluepoint Games 成立於 2006 年,以其電動遊戲重新製作和重製而聞名。 2012年,平井一夫上任索尼總裁兼CEO,提出整合索尼內部的「One Sony」改革計劃,並為電子業務定下影像技術、遊戲、行動三大主要發展方向。 2006年11月11日,SCE推出PlayStation 3(PS3),搭載藍光光驅(Blu-ray Disc)以提供1080p高畫質遊戲及影音機能,並內建硬碟及藍芽無線通訊。 初期PS3成本過高導致價格高昂、遊戲軟體不足、多款PS、PS2年代獨佔的遊戲因延期或跨平臺等不利因素,使PS3在日本、歐美以及亞洲市場上,銷售量一度落後於同世代的任天堂的Wii及微軟的Xbox 360。 2009年11月,配合低價版PS3上市以及遊戲資源逐漸完整,在新一季全球銷售量已逆勢上揚。

sony wiki: 索尼

2006年11月,Sony BMG在陸續與美國各州的法庭和解,承認於音樂CD上安裝了反盜版的技術後,將支付一年425萬美元的金額給39州政府作為和解,還需賠償每位因為以電腦收聽該公司光碟遭到毀損的消費者175美元。 當盛田昭夫看見了設計新設計的「S標記」商標,他認為當人們第一次看了它,他們會想知道它代表了什麼。 sony wiki 後來便發表了這個名詞「It’s a Sony!」,盛田昭夫相信這個新口號會帶來新的形象。 以後,所有索尼電視廣告中以S標記結束時,跟隨聲音在說-「It’s sony wiki2025 a Sony!」這個圖片和聲音的獨特組合迅速成為了在全世界一個獨特的索尼對映。

2011年10月28日-發布收購旗下索尼愛立信行動通訊(Sony Ericsson)另50%股權,成為100%子公司。 2006年11月–搭載Cell處理器與次世代Blu-ray藍光技術的PlayStation 3正式在日本、美國、臺灣、香港上市。 2005年10月5日索尼宣佈,因為一個關鍵的製程錯誤,導致除了索尼自身外,甚至採用索尼CCD感光元件的尼康、佳能、富士、柯尼卡美能達、理光、奧林巴斯都需要回收上百種不同的數位元影像商品。 sony wiki 此次故障原因之分析,一致指向連接CCD晶片和外框之焊接線發生老化導致脫落,此問題約在使用者持續使用該器材一至二年之後才會逐一浮現。 據瞭解存在缺陷的產品是由SONY半導體位於日本九州生產線所製造,兩個主要的原因導致CCD缺陷的結果:一是該生產線調整了焊接線裝置之設定,結果導致導線與電極的接合力度減小;另一個問題則是CCD表面玻璃封裝黏合劑劣化,隨著時間增長腐蝕了導線接合部位,造成CCD的故障。

sony wiki: 國際發展

2004年4月7日 – 新力索尼在臺北101設立「Sony Style Taipei」第二間直營店。 2008年2月27日-與日本液晶大廠SHARP宣佈共同合作,投資SHARP位於大阪府堺市的第10代面板生產線,此項合作案SONY將擁有堺工廠約1/3的股權,SHARP則持有其餘2/3的股份,未來2009年堺工廠稼動之後,依據出資比例,SONY將享有1/3的面板產能,同時雙方亦將攜手進行LCD模組段的生產,預定於2009年4月成立。 索尼生產的Cyber-Shot數位相機,在2002-2003年之間推出的機型中,自2004年起持續發生CCD感光元件自動故障問題。 索尼表示召回的原因,是在極度罕見的情況下,相關的電池芯中有微小的金屬屑會接觸到電池芯的其它部位,從而產生短路。 2011年4月,Sony公佈旗下PSN和Qriocity網路服務遭駭客攻擊,導致將近7700萬使用者個人資料外洩,成為網路史上最嚴重的個資外洩事件之一。

  • 預計年底前停止集團內子公司索尼EMCS位於日本巖手縣一關市、千葉縣香取市和濱松市的工廠生產活動。
  • 2008年2月27日-與日本液晶大廠SHARP宣佈共同合作,投資SHARP位於大阪府堺市的第10代面板生產線,此項合作案SONY將擁有堺工廠約1/3的股權,SHARP則持有其餘2/3的股份,未來2009年堺工廠稼動之後,依據出資比例,SONY將享有1/3的面板產能,同時雙方亦將攜手進行LCD模組段的生產,預定於2009年4月成立。
  • 臺灣、香港曾長期採用「新力」作為中文譯名,中國大陸則是採用「索尼」作為SONY直接音譯的名稱。
  • 作為進一步的措施,索尼將重新規劃國內和海外的生產工廠、員工重新安置、並且實施裁員。
  • 2006年11月11日,SCE推出PlayStation 3(PS3),搭載藍光光驅(Blu-ray Disc)以提供1080p高畫質遊戲及影音機能,並內建硬碟及藍芽無線通訊。
  • 2006年10月2日,惠普(HP)已與SONY聯合發出聲明,確定HP筆記型電腦使用SONY電池沒有過熱問題,不需要召回。

PlayStation遊戲機打敗了勁敵任天堂、逼走了SEGA、數位相機領先傳統相機品牌、影像接收晶片獨佔市場、VAIO系列個人電腦熱賣。 由於任天堂公司所出品的紅白任天堂主機的成功,促使索尼在1988年宣佈與任天堂合作,共同開發超級任天堂用CD-ROM主機。 1992年5月在某些原因之下合作破局,久多良木健向當時最高經營決策者大賀典雄全力爭取開發新一代遊戲機計畫,大賀典雄在眾多的反對聲浪中,強力為久多良木健的遊戲機開發計畫背書,1993年開始,索尼旗下的「日本索尼音樂」成立索尼電腦娛樂(SCEI),並計畫代號〈PS-X〉開發新一代的CD-ROM遊戲主機,全力對抗任天堂所主導的遊戲市場。 1994年12月3日,SCE正式推出了旗下第一款遊戲機-PlayStation(PS),當時的主要對手為世嘉公司同年推出的SEGA Saturn主機。

sony wiki: 品牌

2009年3月29日 – 臺灣碩網發布旗下直營體系「So-net Plaza」轉型專注於光纖與ADSL業務,停止Sony消費性電子產品銷售服務。 2001年4月 – 日本So-net在臺灣設立「臺灣索尼通訊網路股份有限公司」(So-net Taiwan)。 2005年底,全球第一大電腦公司-戴爾(DELL),連續傳出筆記型電腦爆炸意外,並引起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與日本經濟產業省官方的調查。 索尼預計2006財年(截至2007年3月31日)運營利潤為1000億日元(約合8.72億美元)。 索尼表示,PS3遊戲機產生的鉅額研發支出將成為索尼2006財年運營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

sony wiki: 索尼的文化與價值

2005年10月,任職於Sysinternals的Mark sony wiki2025 Russinovich揭露了索尼博德曼(Sony BMG)所銷售的音樂CD,使用了一種稱為rootkit駭客技術,在未知會使用者的情況下,安裝數位版權管理軟體(DRM)到使用者的電腦中。 這套軟體是由英國公司First 4 Internet所開發,稱之為Extended Copy Protection(簡稱XCP)軟體,一般使用者難以偵測與移除。 在許多國家當中,未告知使用者徑自安裝軟體是違法的行為,並且造成使用者系統的嚴重安全危害問題,同時影響使用者系統的效能。 2006年10月19日,日本索尼公佈「2006會計年度第1季財報」,由於受到「鋰電池自主更換計畫」衝擊影響,財務長大根田伸行(Nobuyuki Oneda)表示,全球可能總共需要召回960萬顆Sony製筆記型電腦電池,將給公司帶來大約510億日元的損失,遠高於此前預計的200億至300億日元。 9月29日,索尼公司決定大規模啟用「鋰電池自主更換計畫」回收在全球生產的筆記型電腦用鋰電池,並提供免費更換新品的服務。

sony wiki: 品牌

但也由於中期企業策略中,裁員和關閉工廠帶來鉅額支出,索尼第四季度虧損額低於此前的預期。 索尼預計2009財年(截至2010年3月31日)銷售額為7兆3,000萬日元;運營虧損1,100億日元;凈虧損1,200億日元,為日本首見大型集團直接預測全年虧損。 索尼同時發佈了電子業務領域的具體重組措施,將繼續公司改組關閉工廠和裁員等措施。 預計年底前停止集團內子公司索尼EMCS位於日本巖手縣一關市、千葉縣香取市和濱松市的工廠生產活動。 索尼預計2009財年(截至2010年3月31日)銷售額為7兆3,000萬日元;索尼集團發佈了對2010財年業績的預測,預計2010財年索尼集團營業利潤將增加四倍,達1600億日元。

sony wiki: 索尼

2001年11月12日,索尼公司發表「Ubiquitous Value Network」(無所不在的價值網路)的概念。 2020年4月1日,索尼成立一家中間控股公司「索尼電子公司」(Sony Electronics Corporation),整合構成其電子產品和解決方案(EP&S)部門的三項業務(影像產品與解決方案、家庭娛樂與音訊、行動通訊)及相關的全球銷售和市場行銷、製造、物流、採購和工程平臺業務。 另外,未來一年遊戲機業務難以扭虧為盈,積極降低PS3的生產成本,未來的銷售額有望填補高昂的生產成本,令遊戲業務虧損降低。 在2006年國際消費電子展上,索尼公司公佈娛樂業務的未來發展相關的戰略:重點發展四大支柱業務,即高畫質、數位影院、遊戲和電子娛樂,以強化其作為一家全方位娛樂服務公司的地位。 2003年4月,索尼公佈2002年財政年度報表,公司巨額虧損的訊息披露後,索尼危機開始浮現檯面,引發了「索尼震撼」(Sony Shock),索尼股票連續2天跌停25%,並誘發日本股市的高科技股紛紛跳水,帶動日經指數大幅下跌,震撼了日本股市,高科技公司的股票紛紛遭到拋售。 出井伸之遭受批判「作夢做太久」、「不務正業」聲音也不斷出現,從過去被評選為「最成功的CEO」淪落成「最差勁的CEO」。

sony wiki: 國際發展

為此,盛田昭夫更特別透過董事們的關係,從日本開發銀行取得六億五千萬日圓的貸款,來因應公司的危機。 1966年秋天,井深大終於宣佈,其將親自領導一個開發小組,希望能夠創造出SONY專屬的彩色對映管。 之後,由工程師吉田進想出、宮岡千里實現單槍三束電子槍架構,配合上大越明男所提案的Aperture Grille柵狀遮罩,終於成功於1968年4月,開發出稱為「Trinitron」的獨自彩色對映管。 經過再來的強力推進,SONY達成的半年內實用化的艱鉅任務,於1968年10月,對日本市場送出世界的Trinitron搭載電視KV-1310,並且在日後一舉引爆全球的搶購熱潮。 成立初期經營無法穩定成長,直到10年後的1955年發展當時不被看好的電晶體技術,開發出日本第一部電晶體收音機「TR-55」一舉成功,公司營運終於漸入佳境;同年,公司開始以拉丁文「Sonus」及英文詞「Sonny boy」組合而成的「SONY」(索尼)做為品牌名稱,並以此名稱進軍美國。 2009年6月29日 sony wiki – 臺灣索尼電腦娛樂與臺灣經濟部共同宣佈啟動「新世代臺灣數位內容合作計畫」,擴大臺灣數位內容遊戲產業發展。

sony wiki: 索尼的文化與價值

2003年12月,出井伸之在《非連續時代》一書中,認為網路的力量就像隕石墜落一樣,恐龍因此慘遭滅絕,現在的索尼正有如此的危機存在。 1970年,索尼與JVC、松下共同發表了專業領域用的「U-Matic」錄影系統,正式為日後的錄影帶格式戰揭開序幕,1975年4月16日,索尼發表了全球第一個針對民用市場開發的錄影系統Betamax,同時推出了第一款機型-SL-6300,一舉讓其成為全球性的消費性電子對映大廠。 1976年9月,日本JVC亦推出了VHS規格搭載的HR-3300,讓松下幸之助決定要松下放棄其獨自的系統VX,轉而加入VHS陣營。 在錄影帶格式戰中,由於VHS透過犧牲畫質達到比Betamax更長的錄製時長,以及Betamax在索尼不願意開放規格授權的情況下,VHS以Betamax三倍的速度迅速擴張市場。 最後索尼於1988年開始生產VHS錄影機,這一年經常被認為是格式戰結束的一年。

sony wiki: 國際發展

2000年3月4日,推出後繼機PlayStation 2(PS2),並以當時最先進的DVD-ROM作為遊戲的搭載媒體。 2004年12月12日,推出第一款手提遊戲機-PlayStation Portable(PSP)。 截至2007年3月31日止,PlayStation系列,銷售量高達2億3000萬部,成為繼Walkman後,全球最為成功的產品。 2006年4月27日,發佈2005年會計年度(2005年4月-2006年3月)財報。 索尼第四季度業績超過了預期,由於BRAVIA液晶電視、PSP、VAIO個人電腦的熱銷、在日本金融部門業績的大幅增長、公司退休基金的一次性挹注、日圓貶值,都提供一臂之力,成為獲利主要來源,也反映出索尼中期企業策略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