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網路資料得知,沿著石門大圳的水渠道,今年剛興建完一條「三坑鐵馬道」,成為當地新興的景點。 雖然曾在網路上瀏覽過「三坑鐵馬道」的照片,到了現場仍然感到驚奇。 做為一條自行車道,「三坑鐵馬道」擁有相當好的條件,若與臺北坪林鄉金瓜寮溪的自行車道與「三坑鐵馬道」相比較,後者的條件優越許多。 石門大圳與石門水庫同時動工的水利工程,始建於民國四十五年(1956年),石門水庫完工於民國五十三年(1964年),為當時東南亞最大的水利工程。 石門大圳則於民國五十二年(1963年)開始通水,可灌溉農地二萬餘公頃,對於桃園臺地農業的發展有重要的貢獻。
黃美華說,以豆腐等「深坑4寶」食材,結合優質臺灣食材的石斑魚、幹貝、牛肚、軟殼蟹、養生紅藜,打造13道驚艷料理及2份深坑特色伴手禮;讓民眾在深坑老街懷舊的風情,封街辦桌享受在地好味道。 三坑老街永福宮前廣場旁的 59 號咖啡老房子裡面還有一臺兩層樓高的百年歷史古董級木製碾米機,對於喜歡品嚐平價高檔咖啡及欣賞古老建築的遊客們來說,在 59 號冰咖啡啡店品嚐一杯好咖啡,與老闆聊聊咖啡知識、老屋會是走一趟三坑老街額外的收獲。 大平紅橋復古的紅磚拱橋也是熱門的 IG 打卡點,即使假日來訪,遊客也不會太多。
三坑老街: 桃園親子景點懶人包
永福宮位於老街底,建於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是三坑子最早的廟宇,也是三坑子居民的信仰中心。 廟宇外觀古樸典雅,三川脊雕飾精巧,二條飛龍各在廟脊左右飛騰,垂脊末端的牌頭則有福祿壽三仙及騎馬的武官造型人物。 「坑」在客家話中是指小溪澗或水渠,昔日因為有「蔗蔀坑」、「火劫尾坑」、「鴨母坑」、三條水渠流經本地,所以地名稱為「三坑子」。
- 「青錢第」約建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歷史超過百年,政府曾有意將其列為三級古蹟,但因屋主反對而作罷。
- 阿琴小喫也是一家很傳統的麵店,賣的是客家湯圓、粄條、滷味還有隱藏版炸物等等..。
- 早時的大漢溪水位較深,許多商旅船隻透過船運的方式由三坑仔登陸到此,有碼頭的地方就有繁榮,三坑成為附近城鎮的貨物集散中心,帶動了地區的繁華,是龍潭發展商業的先驅,得到「龍潭第一街」的稱號。
- 龍潭是桃園著名的客家聚落,在這裏也有一條以“龍潭第一街”著稱的百年老街——三坑老街,也因村中有三條水渠而得名。
- 嘉興項目爲該更新單元片區一舊改,拆除用地面積50485㎡,開發建設用地面積32986.5㎡,計容積率建築面積257464㎡,配建公共配套設施:社區管理用房,社區警務室,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文化活動室,110KV變電站。
- 當時,國父紀念館正開始在興建中,而光復南路的中華電視臺附近還是一片田野景象。
龍潭自然系景點,三坑老街、三坑子自然生態公園、大平紅橋與打鐵溪坑步道一日遊。 復古的大平紅橋是人氣拍照打卡點,距離不遠的生態步道也適合散步,還可以租借自行車享受田園自然美景。 桃園龍潭的三坑老街過去曾號稱「龍潭第一街」,後來隨著城市發展的轉移,第一街的榮景已經不在,但仍然駐守在此的居民,用本來的樣貌繼續生活,並且重新堆砌起了第一街的風華,成為許多人到桃園大溪、龍潭旅遊時會延伸過去的桃園景點,也是臺灣好行停靠的一個站。 三坑老街 假日更有許多桃園人會特別前來此騎乘腳踏車,沿著田園景緻及桃園大圳一圈,感受城市裡消逝的風光。 桃園市龍潭區最近開了一間名叫手信霧隱城的新景點,這間滿滿日系商品及裝潢佈置的景點,讓你感受到一秒到日本的感覺,超好拍也超好逛,非常適合喜愛日本文化的民眾們,我們也來這裡參觀,買了許多伴手禮及享用了日本… 說到龍潭,大家應該知道是有名的傳統客家莊,這裡有一條『龍潭第一街』之稱的『三坑老街』,只有三百公尺長,店家大概十幾家、攤販大概也有二十攤左右,賣的都是傳統客家美食居多,還有在地農民所種的農特產,如果想支持在地小農的話,來這裡可以買到第一手價格。
三坑老街: 桃園一日遊或門票優惠連結
跑了好幾次終於喫到,全臺跑遍都不太容易能買到的客家特色美食--牛汶水。 有信仰的地方就會發展出聚落,永福宮就是三坑老街的信仰中心。 裡面一開始是祀奉三山國王,後來改以三官大帝(堯、舜、禹)為主,三山國王為配祀,另外裡面也有配祀開漳聖王。 龍潭是桃園著名的客家聚落,在這裏也有一條以“龍潭第一街”著稱的百年老街——三坑老街,也因村中有三條水渠而得名。
今年以「團圓迎金兔」設計本屆多福宴美食,邀請獲新北嚴選美食業者及深坑知名餐廳,一起推美食饗宴。 嘉興項目爲該更新單元片區一舊改,拆除用地面積50485㎡,開發建設用地面積32986.5㎡,計容積率建築面積257464㎡,配建公共配套設施:社區管理用房,社區警務室,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文化活動室,110KV變電站。 項目規劃以商墟爲主導,文化爲內核,品質生活爲載體,結合現代都市生活,將老墟鎮昇華爲新型主體商住綜合體,以其完備的功能配套,卓越的形象,國際化的設計理念,打造深圳東部引領城市邁進的新標杆。 小巷中,有的舊屋已頹壞,有的正在改建,這樣的聚落老街風貌,隨著時間,舊屋、新屋的比例將不斷消長,總有一天舊屋終會完全消逝。 紅橋兩岸,應連繫昔日的古道,如今的橋頭兩岸,一邊接往私人的土地,一邊則還有一小段古道遺跡,為鵝卵石鋪成的石階路。
三坑老街: 特色建築
走在橋上或是站在橋下,紅橋跨越大漢溪,周邊是寧靜樸質的客家莊,這裡環境清幽很清新,適合早晨或午後來此漫步。 逛完三坑老街可以順勢到三坑自然生態公園走走,假日的生態公園遊客滿多的。 上圖這些照片是平日的下午去的,平日沒什麼人就顯得幽靜舒暢。 我其實對老街期待值不高,因為臺灣老街賣的東西都很像而且也不便宜,整個都商業化了起來。
三坑老街: 客家菜包
三坑子的起源可推溯在康熙年間陸細番對於龍潭的開發,直到清乾隆年間,西元1744年纔有漢民移居在此。 該地為一河階地形,其上有三條河流分別注入大漢溪,於臺地面上形成三處坑谷,即為三坑子地名之起源。 走進三坑老街,便可以看到「黑白洗」,這是以前婦人洗滌衣服的地方。 狹窄又彎曲的三坑老街,汽車難以通行,這種街巷格局是客家莊的特色之一,刻意做成彎路,好讓盜匪知難而退。 短短的老街,保有舊有的步廊式建築風格,特色小店販賣著客家特產:菜包、草仔粿、牛汶水、桔醬等。
三坑老街: 三坑老街附近景點
三坑子的起源可推溯在康熙年間陸細番對於龍潭的開發,直到乾隆九年(西元1744年)纔有漢民移居在此。 三坑老街我已經去過好幾次了,這篇文章是改寫自我2013年初寫三坑老街的介紹再將後續拜訪的照片整理撰寫。 三坑老街2025 三坑老街雖不大,但有許多知名的建築,如黑白洗、永福宮、青錢第等;也有充滿客家味的美食,菜包、粄食、牛汶水等。
三坑老街: 三坑老街】桃園龍潭第一街親子旅遊景點推薦.電影場景
不過隨著大圳的竣工,大漢溪水位驟降,三坑子的商業功能也逐漸式微。 三坑子老街就位於桃園市龍潭區,範圍大致上是以永福宮為聚落的核心,向外至黑白洗,老街呈現外窄內寬的型態,饒富古味,吸引許多遊客駐足。 三坑子老街保留了客家的傳統特色,另外也是「大尾鱸鰻」、「愛讓我們在一起」等片拍攝地,值得一遊。
三坑老街: 桃園、龍潭|三坑老街・用新生活鋪陳過去的龍潭第一街
從此,三坑子成為一個寂寥的小村落,彷彿是被歲月凍結的睡美人,百年前的老街模樣遺留至今。 近年來,三坑老街漸漸受到懷舊遊客的青睞,假日時候,常可看見遠道而來的遊客來到三坑老街遊覽。 最後,走累了可以到大平社區喫美食,橄欖樹手作料理與村子裡 The Village 都是不錯的餐廳選擇。 【桃園】南崁 大小魯肉飯|超人氣大小魯肉飯搬家後新址 在地人推薦必喫雞排飯,雞排超大又好喫,根本是雞排蓋(住)飯 。 三坑老街2025 07|三坑老街中的阿香菜包是幾內最著名的美食,也是在三坑老街內開業多年的老店,甚至許多重機騎士都會特別騎車繞過來三坑老街喫上一個菜包,再繼續旅程。
三坑老街: 龍潭三坑老街.大平紅橋.生態步道美拍半日遊
在三坑老街附近也有許多很棒的景點可以建議一同規劃,像是挑擔古道、三坑自然生態公園、大平紅橋,以及北水局石門大草坪,往龍潭市區方向走也能配合許多景點規劃龍潭一二日旅行提案。 老街走到底,就是三坑老街聚落的核心─永福宮,建於乾隆56年,目前主祀堯、禹、舜三官大帝,也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三坑子老街,又稱三坑老街,位於臺灣桃園市龍潭區,範圍大致上是以永福宮為聚落的核心,向外至黑白洗,老街呈現外窄內寬的型態;三坑子為一傳統客家聚落,為龍潭區開發較早的地區,有『龍潭第一街』之稱。 桃園市龍潭區的三坑子是最早開始發展的區域,清朝時期是重要的商港,現在因為石門水庫興建後,大漢溪不再是水運要道,原本繁華的三坑子也不再有車水馬龍的商業活動,這些歷史卻在百年後的今天,成為桃園龍潭當地重要…
三坑老街: 三坑老街周邊信息
但這裡真的不一樣,雖然小但純樸又實在,人情味十足,比起老街更像早期的廟會,平日比較沒人,但假日時就像廟會一樣熱鬧滾滾。 另外,本網站也提供周邊景點自動偵測服務,我們建議您允許本網站取得您的位置資訊,以開啟及使用此智慧化服務。 黑白洗是早期居民為了開墾方便而掘了一個三坑圳,後來居民為了方便日常生活洗滌用途,就在三坑圳旁挖一個小水坑。
三坑老街: 三坑老街傳統豆花
國片電影「大尾鱸鰻」及民視偶像劇「愛讓我們在一起」均有在三坑老街拍攝取景,也讓這座擁有百年歷史的老街躍上了大螢幕。 三坑老街還保留著許多舊有建築的模樣,狹窄彎曲的街巷格局是客家莊的特色之一,刻意做成彎路,好讓盜匪知難而退。 三坑子是道地的客家村,老街保有舊有的步廊式建築風格,饒富古味,特色小店販賣著客家特產:菜包、草仔粿、牛汶水、桔醬等。 大平紅橋是當地著名的古蹟,曾入選文建會票選臺灣百大歷史建物的第六十五名。 大平紅橋,建於日據時代大正十二年(1923年),橋頭有一棵老樹,老樹附近的山壁前豎立著一座建橋紀念碑,由三塊花崗石所組合,兩旁為細長石柱,中間為方形石面,碑文已漫滅,字跡則已難以辨識。
三坑老街: 美食.景點.行程懶人包
水渠旁的紅磚牆上鑲著一塊白色大理石,刻著「黑白洗」醒世格言,內容為:「黑白水,黑白洗,若能洗盡人間黑白事,必然可化三坑為三康。」由「黑白洗」走進老街,拐個彎,就遠遠望見街底的永福宮了。 【桃園】 觀音 藍埔水牛客棧|超神祕 真的沒誤闖民宅,沒招牌 三合院內隱藏版 臺灣水牛料理,大鋼盆牛腩火鍋好驚人! 永福宮是三坑村的信仰中心,幾百年來 永福宮默默的庇護著近三坑、佳安二村百姓,低調不張揚,給在地人一個安心的所在。 阿琴小喫也是一家很傳統的麵店,賣的是客家湯圓、粄條、滷味還有隱藏版炸物等等..。
牛汶水是客家耕田休息時的小點心,因為放在黑糖薑汁中看起來很像躺在泥水裡只露出頭和背的樣子,牛汶水中間捏出一個凹陷,更像是水牛在戲水過後留下的槽臼凹痕,因此稱之為「牛玩水(牛汶水)」。 另外窗戶也可以空氣流通和防盜功能,半夜時若有人要買賣,從二樓觀看後若是熟人才將貨物吊下完成交易。 三坑老街 黑白洗的出現也不是偶然的,早期居民為了開墾方便而掘了一個三坑圳,後來居民為了方便日常生活洗滌用途,就在三坑圳旁挖一個小水坑。
三坑老街: 三坑老街地址?
當時,國父紀念館正開始在興建中,而光復南路的中華電視臺附近還是一片田野景象。 我沿著臺三乙公路再走回大平村,進入大平聚落的巷弄閒蕩。 大平聚落雖然不如三坑老街出名,但也很有特色,曲折的巷道內,新舊房屋雜陳,紅磚古厝隨處可見,充滿舊歲月的氣氛。
三坑老街: 桃園美食.景點及食尚玩家懶人包
老街走到底,就是三坑老街聚落的核心─永福宮,建於西元1791年,目前主祀堯、禹、舜三官大帝,也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另外,大溪月眉至龍潭三坑水岸觀光綠廊以大溪石門大圳與龍潭三坑老街為端點,可一次體驗埤圳風光、農野景緻以及人文老街的多重樣貌。 從老街往後走,可以到達石門大圳自行車景觀步道,這裡在春天有美麗的山櫻花美景,四、五月時也有油桐花小徑可以欣賞,水源帶來了良好的生態,偶能聽見鳥鳴和翩翩起舞的蝴蝶。
三坑老街: (桃園龍潭景點) 三坑老街 ❤ 百年第一街牛汶水/客家菜包/高粱香腸/港式腸粉小喫超美味! 0則留言
整條三坑老街從入口的黑白洗到街底的永福宮,雖然不是很長的一條街,卻在在展現出百年歷史老街的模樣,是遊客們到龍潭三坑地區必逛的老街景點,如果有多的時間,建議可以從永福宮旁的小路順道去參觀青錢第老宅及開莊伯公廟,享受世外桃源的輕鬆感受。 三坑老街主要以客家人為主,整條老街具有濃厚的客家風情,無論是當地居民講的客家話、老街內熱賣的客家菜包、客家酸菜、草仔粿、牛汶水、桔醬 … 等傳統客家美食,都顯現出在地客家人的文化,老街的建築亦保有步廊式建築風格,走在三坑老街內,想喫些客家美食有著非常多樣化的選擇。 當時會注意到三坑老街是喫完披薩的回程發現這裡竟然有個老街可以逛,但因為時間來不及就列入下次待訪名單。 這附近因為連接周遭景點所以有自行車可以租借,只是我們這次帶著兩老及兩小,決定還是走比較輕鬆的路線,逛逛老街就好。 搭乘臺鐵至中壢車站,轉乘桃園客運(中壢-石門水庫)至「三坑站」下車,沿指標步行即可抵達三坑老街;或於桃園客運中壢總站搭乘臺灣好行501,至「三坑老街」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