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3 sony2025必看介紹!(小編推薦)

羅賓身邊其實蠻多人都會猶豫要購買 A7m3 或是 A7r3,畢竟這陣子 A7r3 其實大幅降價,如果牙齒一咬衝上去,就有更高像素的使用空間,不過羅賓是認為兩個產品線還是有差異性在的,不要一昧的追求高畫素,而是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相機才對,這之間的價差就可以拿來投資鏡頭了。 以 A7r3 來說,羅賓覺得他更適合需要低 ISO 需求及對高像素需求的商業攝影使用者,因為高像素作為大型看板使用時可以獲得更好的細節,不過如果是對於一般的旅遊玩家來說,多數圖片都放在 FB 或 IG 分享,那 A7r3 的4240 萬畫素就顯得大才小用了。 在摸過了這麼多的相機之後,必須說 Sony A7 III 真的是很特殊的一款相機,以往我們不會在全片幅相機身上加入 10fps 這麼高速的連拍速度,僅只會把連拍限制在 5fps 左右,同時讓 APS-C 的旗艦機種去完成高速連拍這件事,例如 Canon 7D II、Nikon D500 就是很明顯的例子。 但與這些 DSLR 相較,A7 III 無疑是其中的異類,不僅具備可媲美旗艦機皇 A9 的對焦性能,同時還擁有持續 AF-tracking 10fps 的連拍性能。 在連拍追焦時,筆者多使用「AF-C 連續對焦模式」、「Hi 連拍速度」,搭配的對焦範圍則為「擴充彈性定點」或是「寬對焦範圍」來拍攝,Sony A7 III 在高速連拍時支援 10fps 的連拍速度,這時須進選單將連拍改為「Hi+」方可用 10fps 的最高速度,而若是採用「Hi」連拍模式的話則為 8fps。 實際上大部分的狀況大多僅會用到「Hi」8fps 連拍而已,用到 10fps 的機會並不算多。

A7R3 採用 4,200 萬畫素全片幅感光元件,雖沒有特別強調高感光度上的表現,但在動態範圍、感光度、色彩深度上都是首屈一指的選擇,也是目前市面上罕見同時兼具高畫素與高速連拍的機種,也毫無疑問的最高規格旗艦,不僅直逼傳統 DSLR 性能,在現今的無反光鏡相機產品當中亦沒有敵手。 使用實時取景模式進行拍攝時,α7 III 可以使用自動對焦/自動曝光追蹤功能,以最高 10 fps 的連拍速度進行連拍,最高可拍攝 8 fps 的連拍。 相機還支援以最高解像度進行自動對焦/自動曝光追蹤,最高可達 10 fps 的寧靜拍攝。

a73 sony: 模式轉盤功能清單

眾所期盼的 Sony A7 III 今天終於在臺公佈售價上市了,令人意外的臺灣售價竟比香港與中國都還要便宜,單機身僅要 59,980 元,而這臺搭載 2400 萬畫素、10fps 連拍、比照旗艦機對焦系統的「入門機」能夠拍出什麼樣的照片? 以下實拍照片皆使用機身 X.Fine 格式 Jpeg 檔案直出拍攝,除縮圖之外未經任何軟體後製修圖,使用的鏡頭有 FE mm F4 G OSS、FE 90mm F2.8 G Macro OSS、FE mm F4 G OSS,如欲觀看完整照片可至此 Flickr 相簿。 ▲A7R3 少了機身左肩的拍攝模式轉盤,但仍保有與 A9 相同可自訂的 C3 鍵,方便使用者彈性運用。

「網路預約」完成代表您預約單已經「送出」,並不代表「預約成功」。 請等候我們的工作人員與您主動「電話聯繫」,確認與核對相關租借細節無誤之後,您才能於預定時間到門市取貨。 a73 sony 系統顯示已收到訂單,僅代表已成功將訂單傳送,器材檔期是否可租借,仍需待門市人員收到預約訂單之後回覆,作最後的確認,纔算預約成功。 上面測試了 A7 III 在連拍時的拍攝效果,但它的 a73 sony 2,400 萬畫素感光元件足以滿足各方面的需求嗎?

a73 sony: 租 GoPro HERO  GoPro7 出租

A73 最高快門速度為 1/8000s,而 A7C 僅 1/4000s,這點差別重要嗎? 嗯,我就覺得「蠻重要的」,因為很多情況下,你會用到「超過 1/4000s」的快門速度。 更快速的操作介面,這點我在 Sony A7R3 開箱文中,就已經說到有了這搖桿 + 觸碰螢幕,使得第 3 代 A7 操作性更加提昇。

a73 sony

機頂的設計與 A7R3 相同,從官方釋出的影片幾個片段,就能確定 A73 與 A7R3 外裝設計完全相同。 唯有 A7II 或是 A7III 在機身正面能清楚辨識型號的LOGO,A7S / A7R 只有產品代號,而不會將 A7S2 / A7R3 型號標示在機身前方。 在 EVF 旁邊的 LOGO ,也打印上 A7III 的代號,從 C3 與 MENU 位置,整個機身設計與 A7R3 完全一致。 而 EVF 電子觀景窗為 1.3CM XGA OLED,為 240 萬點,比 A72 進步不少,但略遜於 A7R3 的 368 萬點。 您的瀏覽器似乎不支援 JavaScript 語法,這並不會影響到主要內容的陳述;但部分瀏覽器技術上相容性較低(IE),可能會影響部分顯示內容,如果內容跑版,建議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或是更換為相容性較高的瀏覽器(Chrome、Firefox、Safari)。

a73 sony: 錄製 (影片)

如需要選擇適合您的字級大小,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 如需要回到上一頁,可使用瀏覽器提供的 Alt + 左方向鍵←。 如需要列印,可利用鍵盤 Ctrl + P 使用瀏覽器提供的列印功能。 USB 3.1 Gen 1 兼容 USB Type-C™ 連接埠,可輕鬆流暢地高速傳輸 PC Remote 數據,以便處理使用 PC 串聯拍攝的大型影像檔案。 Α7 III 可使用 NP-FZ100 電池,容量比 NP-FW50 多出約 2.2 倍,讓你在一次完全充電之後,能夠拍攝多達 710 張相片。

  • 在多年前,我們可能很難料想到有一天無反光鏡會具備這樣的規格:4,200 萬畫素、10fps 機械連拍、14Bit 無壓縮 RAW 檔、雙卡槽與更強的電池續航力,種種規格直壓傳統 DSLR,不僅使之具備專業相機的水準,亦讓 A7R3 可肩負職業使用者的性能需求。
  • 以一臺「Basic Model」定位的機身來說筆者相當推薦 A7 III 的觀景窗,不僅視野率夠,色彩表現上也很出色。
  • 使用 Imaging Edge 桌面電腦應用程式提升攝影質素。
  • 至於定價,單機身 1999 美金,猜測最後臺灣定價為 $59980 ,不意外的找 20 元給你,至於這款與 A7R3 有無更實質的差別?
  • 首先是機身整體增厚了一些、機身高度也稍微增高、握把變厚、快門鈕位置修正、鏡頭接環螺絲也增加為六顆,整體上來說 A7R3 變得更加厚實,握感上也更紮實。
  • 使用與 α9 相同的自動對焦技術以提高自動對焦性能,然後以最好的方式加以應用,如此當 α7 III 捕捉到舞者、拳擊手和野生動物等不可預知的移動主體時,任何畫面都不會輕易放過。
  • 在機身 MENU 部分,A7R3的細部選項則更勝 A9,它具備獨立的 Jpeg 畫質選項,以往拍攝 RAW+Jpeg 時僅能紀錄 Fine 格式的 Jpeg 檔案,但現在透過 A7R3 更細部的選單設計,亦可在拍攝 RAW+Jpeg 時同步紀錄 X.Fine 超精細格式的 Jpeg 檔案。

操作性相較於前二代機種已有相當長足的進步,尤其在對焦點切換與自訂鍵功能上皆已理想化,唯機身左肩少了一具轉盤略顯可惜,此外,在對焦性能、S-Log 上的支援、S&Q 快慢錄影、4K 錄影、眼控對焦等部分皆給出了很有誠意的規格,亦可稱之為適合職業工作者使用的高性能機種。 除此之外,A7R3 亦具備 Sony 自家獨有的「眼控對焦」技術,透過機身的自動辨識,可在 AF-C 連續對焦模式下緊追構圖畫面中被攝者的眼部,免除使用者頻繁切換對焦點的困擾,並大幅增加連拍情境下的準焦率,在拍攝人像、活動、婚禮、棚拍、親子等題材時更可如魚得水的使用大光圈鏡頭。 在多年前,我們可能很難料想到有一天無反光鏡會具備這樣的規格:4,200 萬畫素、10fps 機械連拍、14Bit 無壓縮 RAW 檔、雙卡槽與更強的電池續航力,種種規格直壓傳統 DSLR,不僅使之具備專業相機的水準,亦讓 A7R3 可肩負職業使用者的性能需求。 底下我們從 「核心影像技術」「快門、驅動系統」「連拍性能」「對焦性能」「顯示規格」以及「電力與儲存」等幾個不同角度,來分別為大家比較 Sony A7C 與 A7C 的比較,看看這二臺哪臺較適合你。 使用 Imaging Edge 桌面電腦應用程式提升攝影質素。 使用「Remote」(遙控)於電腦螢幕實時控制及監控拍攝場景;「Viewer」(檢視器)可讓您快速檢視相片、為相片評分,以及從大型相片庫選擇相片;「Edit」(編輯)功能可讓您將 RAW 數據轉換成優質相片,方便隨時交付。

a73 sony: 快門下的幸福

傳承自 α9 的自動對焦性能,為自動對焦追蹤提供了快速連拍的精確度。 透過更快的影像感光元件讀出速度,即使是復雜的主體運動也可快速追蹤,而且可以非常準確地預測突然動作,從而捕捉拍攝決定性的瞬間。 a73 sony 臺灣指標性攝影器材租借品牌,深根影視產業界多年,長期支持影像創作,是拍片人的好夥伴。 門市位於臺北市交通樞紐位置的大安區,提供文創產業圈、攝影愛好族與一般消費者最專業且親切的器材服務。 不僅出租各式專業攝影、燈光、收音、場務等影視拍片器材與相關周邊設備,亦提供器材新品販售與代客訂購、採購諮詢等服務。

a73 sony

環伺目前市場上你完全找不到這樣的選擇:全片幅、10fps 連拍、超高畫面覆蓋率的對焦點、4K 錄影無裁切、S-Log,並且售價還在六萬以內。 整體的使用感受來說,使用 A7 III 在連拍方面的表現雖未達到 A9 等級,但表現已勝過 A7R3,尤其大範圍的相位對焦點涵蓋率更可以十分安心的構圖並選擇對焦點。 A7 III 同樣具備雙 SD 記憶卡槽,其中 1 號卡槽(上圖右邊)可支援至 UHS-II 規格,2 號卡槽則支援 UHS-I 規格,並且可在機身選單內設定接續儲存或是同步儲存。

a73 sony: 相機手機

如果你是一個影音部落客,那 A6400 除了和 A7III 同樣具備臉部/眼控對焦等強大的跟焦功能,還具備了180度的翻轉螢幕,相比起來會比那昂貴的 A7 系列更適合拿來拍片。 若說相較 A7III 少了防抖功能,那額外加一個小型手持穩定器即可解決問題。 Sony A73 與 A7C 最大的差別,大概就在「快門、驅動系統」這一系列的項目,而這裡也是需要跟大家進一步來說明比較。 」的設定,可以追著物體對焦,有沒有發現這例子刻意的讓拳擊手在畫面的邊緣,依舊開始「鎖定對焦點 + AF-C」設定?

這畫面是在宣稱,就算追縱的主角在照片邊緣,高達畫 93% 的對比對焦點依然能追得上,而想了解 Sony 鎖定對焦點 + AF-C 設定,可以參考我寫的這篇 Sony 相機追焦設定教學。 不只如此,還擁有與 A7R3 相同的 425 點對比對焦點,在這篇文章「Sony A7R3 特色介紹 – 對焦系統認識」中談到,相位對焦點在光線充足對焦性能非常好,而對比對焦點則是微光下表現優異,。 五軸防手震能提供在慢速度快門更穩定的手持攝影,在高畫素 A7R3 上已經表現不錯,而較低畫素的 A73 相信效果會更加出色。

a73 sony: = 4K HDR 錄製 =

Α7 III 的操作性能得以全面改良,其中包括:在拍攝期間提供快速控制功能、可經 Tru-Finder 觀賞迷人清晰的景觀、多種連接方式、多種電力來源提供更長的拍攝耐力,再加上機體堅固耐用,而且在潮濕和多塵的環境中能提供頑強的抵禦能力。 以 HLG 相片模式拍攝的影片,可呈現出極致迫真的效果,有效減少亮度太低或太高的情況,不會錯過各種精彩層次和細節,且無需使用顏色分級。 這款相機可使用自動對焦/自動曝光追蹤功能,以高達 10fps 幀率靜音拍攝。 寧靜對拍攝多種場景而言非常重要,略有一點噪音都可能錯失拍攝良機。

提供專業臺北場地租借,適合作為專業攝影棚與舉辦藝文活動、小型工作坊、展覽、講座、讀書會、品酒活動、手作課程、簡報會議等用途,特別提供包棟租借舉辦大型Workshop、派對公關活動以及拍戲、拍廣告場景的空間方案。 儘管就我們的實地測試來看,A7 III 在對焦性能上依然稍遜旗艦機種 A9,但這並不折損 A7 III 的整體評價,反而更應該反過來說:「A7 III 的對焦已經強化到僅僅稍遜十幾萬的 A9 而已」,而且別忘了,它僅僅是「售價六萬元以內」的「入門級」全幅單眼。 A7 III 的推出,想必對許多原本想購入 A7R3 或是 A7R II 的朋友造成了困擾,原因無非是因為 A7 III 具備第三世代較好操作的機身,並且售價還不到臺幣六萬元,無論是以「入門全幅」還是「無反旗艦」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價格都算是相當經濟的。

a73 sony: 設定為「已保留」

購買前請以購買當時銷售頁面資料為準自行判斷,該等資訊亦不得作為向第三人為任何主張之依據,包括但不限於:主張市場上有其他更優惠價格之補償或其他請求。 點測完器材確認無誤後,會請借用人將器材取走,如需暫放(晚一點會再來取),則第二次來取器材時會請借用人再點測一次所有的器材。 為避免增加借用人的麻煩,請借用人確認好取件時間再前往旋轉牧馬。 若以公司名義租借,合約與器材清單「甲方」必須蓋公司大小章,可參考合約範例(租借須知區提供合約範例的檔案下載)。 請以身分證字號(非中華民國國籍者,請填護照號碼)進行登入,以手機或電子信箱進行會員認證,即可開始使用網路預約器材。 旋轉牧馬目前提供三種主要消費方式:現金、銀行轉帳匯款、信用卡(接受 VISA、JCB、銀聯、MASTER、U卡)。

a73 sony: 使用 Facebook 留言

▲雖然同樣支援 4K 錄影,但是 A7R3 相較 A9 更多了 S-Log2 以及 S-Log3,較適合專業錄影工作者使用。 ▲A7R3 採用與上一代相同的 4,200 a73 sony2025 萬畫素背照式感光元件,但在高感光度、動態範圍、色彩深度、緩存空間上都有進步,尤其連拍速度高達每秒十張,以高畫素機種而言實屬不易。 對於製造商來說,讓相機有更長時間的錄影時間並不難,但某個程度上會影響到攝影機的業績,恐怕影響公司的現有經營狀態。

不過相對的機身大小也就增加了些,但對於羅賓來說這點增加都還算是可接受範圍。 與 A9 不同的是,A7R3 機身左肩少了連拍模式與對焦模式轉盤,若要快速調整相關功能,可能需要額外設定熱鍵或是熟悉操作選單纔行。 雖然在畫素上同樣採用與上一代相同的 4,200 萬畫素背照式感光元件,但受惠於新的電路設計與更大的緩存空間,使得 A7R3 可達到每秒 10 張的高速連拍。 雖說 Sony 在今年已推出了主打高速連拍的旗艦機種 A9,不過其 20fps 無黑畫面(Black-out)連拍是屬於電子快門,雖說在運動、鳥類攝影等用途上無往不利,但由於電子快門無法觸發閃燈,因此在需要觸發閃燈的棚拍、婚禮、商品攝影等僅能使用連拍速度達 5fps 的機械快門。 全新設計的影像感光元件和影像處理系統,可進一步強化影像的品質。 更好的整體自動對焦性能、高達 10 fps 的高速連拍、4K 影片錄製功能和操作性能都從 α7 II 大幅升級,因此更能在關鍵時刻準確捕捉影像。

a73 sony: 播放

另外的問題就是相機的長時間錄影,物理上,仍易有過溫的現象,檔案容量過大也是一個問題。 解決的辦法不是沒有,你可以搭配使用 ND 減光鏡來達成,但是又增加許多…,我覺得沒必要的麻煩,真要我嫌 A7C 的一點,大概就是這最高 1/4000s 快門速度,真是 A7C 的一大缺點。 眼控對焦也是非常好用的功能,如果人像攝影常因構圖需要,常常變換對焦點也是很累人的事,啟動「眼控對焦」,會自鎖定人眼位置進行對焦。

a73 sony: TUAMIGA NF-E Nikon 鏡頭 轉 Sony E 接環 自動對焦轉接環 A73 aoda 相機專家

通過自動對焦/自動曝光追蹤功能,以 10 fps 的連拍速度即時拍攝動作,或以 8 fps 實時取景拍攝。 在連拍時,最多可以拍攝約 177 張 JPEG(標準)影像、89 張壓縮的 RAW 影像或 40 張未壓縮的 RAW 影像。 使用 α7 III,眼睛自動對焦現在可以在 AF-C 模式中使用,以便在拍攝靜止影像時快速有效地偵測/追蹤眼睛。 相機 35 毫米全片幅 CMOS 影像感光元件具有背照式結構,不但提高光線收集的效率、擴大電路規模,並藉助銅線設計,令數據傳輸更快,以極高的速度輸出數據,同時還可將雜訊降至最低,令每張相片都更為細緻。 全新研發的背照式影像感光元件和先進的影像處理系統,可滿足只有全片幅相機才具有的高畫質成像功能拍攝需求。 自 A9 開始,A7 系列均採用新的 NP-FZ100 電池(Z 電池),這顆電池具備比以往 NP-FW50 電池兩倍以上的蓄電量,同時原廠亦公佈 A7 III 使用新的 Z 電池最多可拍攝 710 張照片(使用 LCD 構圖拍攝),為目前續航力最強的全幅無反機種。

a73 sony: 對焦

此外,重視人才的培育和技術的精進,組建自家攝助技術團隊,承接各類片型之協拍業務,讓服務範圍延伸至拍攝最前線,掌握瞬息萬變的影視產業脈動。 如果你是對 Sony 機身相當熟悉的使用者,應該大略知道 Sony 歷代 A7 系列機身的改進,A7 III 在機身配置上沿用了第三世代的機身設計,握感、操作感幾乎雷同 A9 以及 A7R3,僅僅只有一些小細部不同而已。 雖然機身細部我們已在之前 Sony A9 全臺首測、Sony A7R3 評測、Sony A7 III 動手玩 的篇幅中概略提到,但由於 A7 III 鎖定的是相對入門的市場,因此我們這邊還是重新介紹一下 A7 III 的各部機身功能,並會說明 A7 III 與上一代 A7 II 的主要差異所在。

除了可通過 2.4 倍超取樣程序拍攝 4K 影片的新功能外,這款相機更支援即時 HDR 工作流程的新 HLG (Hybrid Log-Gamma) 圖片檔案。 偵測到人工照明閃爍時快門就會定時關閉,以盡量減少高速快門拍攝的影像以及連拍之間可能造成曝光和色彩不一致的情況發生。 這款相機具有 693 點相位檢測自動對焦點,可覆蓋約 93% 的影像面積,還有 425 點密集定位的對比檢測自動對焦點以改善對焦。 使用與 α9 相同的自動對焦技術以提高自動對焦性能,然後以最好的方式加以應用,如此當 α7 III 捕捉到舞者、拳擊手和野生動物等不可預知的移動主體時,任何畫面都不會輕易放過。 憑藉出色的成像能力和高速性能,α7 III 有著小巧的機身,不但可提供強大的功能,還帶來精確度和靈活性,隨時隨地輕鬆捕捉一生難忘的瞬間。

a73 sony: 商品資訊

羅賓發現每一次 A7 的更新都更好,從 A7 跳到 A72 再到現在的 A73,完全看到全面進化,而這次的變化也是最大的一次,讓羅賓看見 A7 系列相機從初生之犢到現在更成熟穩定。 機身上的進步不只是提供更好的電力,也不再一昧追求縮小機身,讓更多操控性更加的按鈕回到機身上,方便了整體的操作感。 而對焦靈敏上也更加提升,因此如果沒有高像素的需求,A73 絕對會是旅遊拍攝首選,畢竟在高 ISO 上也有更高的可用空間。

a73 sony: SONY A7 III 登場:加入 4K 錄影的最強續航全幅無反

,但若你全程使用 EVF 的話,那麼 A7C 的總拍攝張數可就遠比 A73 來得多上近 170 張。 A73 使用無壓縮 RAW 格式,可維持每秒 10 張達 40 張,而 A7C 略多一點來到了 a73 sony 45 張,但如果是 JPG 超精細的格式記錄,A7C 的連拍續航力可就比 A73 來得更多出 50 張左右,這部分應該是 A7C 內建的快取記憶體較大,有這一點的差別。 至於定價,單機身 1999 美金,猜測最後臺灣定價為 $59980 ,不意外的找 20 元給你,至於這款與 A7R3 有無更實質的差別? 單就 4K 錄製來說,仍維持 4K/30P/100M 的品質,未來不知是否會透過韌體來到 4K/60P 仍不知道,不過與我是比較期待這一點,而不是 HDR 的錄製效果。

此外,4K 錄製運用 XAVC S 的位元格式,甚至高達 100 Mbps。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現在可透過 FTP 支援自動傳輸以滿足專業顧客的需求。 Sony α7 III 採用新研發設計的背照式全片幅 CMOS 感光元件和其他先進的成像創新技術,反應速度快、操作容易而且耐用可靠,可以滿足各種拍攝需求,捕捉更多關鍵時刻。 ※ 本服務提供之商品價格 、漲跌紀錄等資訊皆為自動化程式蒐集,可能因各種不可預期之狀況而影響正確性或完整性, 僅供使用者參考之用,本服務不負任何擔保責任。

a73 sony: 鏡頭補償

雙插卡同樣也是專業工作用的主機考量之一,其中一個是最新 UHS-II 規格,另一為 UHS-I ,瞭解更多也請參考這篇文章 Sony A7R3 特色介紹 -更快速的操作速度與表現。 有趣的一點,在靜音快門也能維持 10 秒連拍速度,雖然靜音快門對一般使用者來說感受不太到差別,但別忘了,這臺是入門級的 A73 也有這功能。 在過去比較相機低、中、高階,連續對焦是考量的條件之一,想不到連入門 A73 都維持 10 張連拍,這點…,讓人既高興也難過,似乎追求高速連拍選擇 A9 有一些理由不夠充份。 Sony 不僅致力提供能夠令人振奮的產品體驗、服務和內容,同時亦在所有業務範圍內努力對「零環境影響」的目標作出貢獻。 Α7 III 設有兩個媒體插槽,其中一個兼容 UHS-II 高速數據寫入,可同時或接力拍攝獨立的 RAW/JPEG 數據和相片/影片,並將數據複製至不同的記憶卡。

a73 sony: [比攝影117] ZV-1F 規格,相對於 ZV-1 ,買之前你可能要留意的事

不過在測試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到 A7 III 所用的 92 萬點螢幕不僅在規格上略遜 A9 以及 A7R3(144 萬點),在實際的色彩表現上也與 EVF 有相當的差距。 舉例來說,LCD 在高光的細節較不如 EVF,同時色彩也稍稍篇黃一點點,但再怎麼說 A7 III 仍是一臺相對平價的相機,這樣的差距筆者認為還算是合理且可接受的。 改為 R 系列的 A7R III 先發,跳脫以往 A7 系列的發表邏輯,這次則是終於輪到了被跳過的 SONY 全幅無反 A7 III 登場。 其依然搭載 24MP 感光元件,機身配置與 A7R III 類似,都新增了小搖桿的配置並加入雙倍電力的 Z 型電池,使其成為現階段最強電力續航(710 張)的全幅無反機型,並加入了由 6K 畫質讀出的 4K 錄影規格。 而除了利用小搖桿選擇對焦點,使用者亦可在用 EVF 構圖的同時透過 A7R3 觸控螢幕的「觸控與拖曳對焦」選擇對焦點,並且可在機身選單內調整觸控區域。 A7C 在「機身的設計上」,由於體積輕小,省略了許多快速鍵、功能鍵,這樣子的犧牲換了輕巧體積,但也失去了快速的操作性,而「動態影片」需求用途,其實並不大需要這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