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選舉是總統馬英九在2012年5月20日連任後的首場全國性選舉,部分輿論與媒體視為是馬英九第二任期期中考,也視為是2016年總統大選前哨戰。 另外,在鄉鎮市長選舉,國民黨共贏得76席,無黨籍也拿下93席,而民進黨有35席。 與2018年相比,國民黨減少7席,民進黨也退步5席,無黨籍反而增加12席。 縣市議員部分,國民黨發揮深耕地方的優勢,取得最多席次,有367席。 值得注意的是,民進黨有277席,與2018年比較,進步39席。
事件發酵下, 蔡英文下令全體黨公職團結一致支持林智堅,稱“我們願意相信智堅沒有抄襲”。 九合一2025 但學術調查後確認林有抄襲且情節嚴重,臺大及中華大學均撤銷其碩士學位。 民進黨陣前換將,但也無法挽回聲望,失守桃園和新竹。 政治學者翁履中則持相反意見,他認爲綠營的盲點是“以爲抗中牌失效只因這是地方選舉”,而忽略了整體民意對抗中牌的疲勞。 做護理師的盧小姐細數當局的防疫失誤,包括擋疫苗丶支持特定疫苗丶不讓快篩進口丶遲遲不降低確診標準等,都增加了醫護人員的負擔,她說身邊的護理師朋友很多都不喜歡民進黨。 翁教授說, 九合一2025 這種“討厭感”首先來自於對內政的不滿,包括物價上漲丶經濟停滯丶房屋等問題,民衆在生活上感受不到有變好,疫情也引發了不少爭議,成了前防疫指揮官陳時中的競選包袱。
九合一: 國臺辦回應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結果,稱將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有哪些信息值得關注?
不過譚耀南提到,北京對蔣萬安會有期待,也對民衆黨的主席柯文哲有期待,不只臺北市,甚至是藍營執政的幾個城市,可能都會恢復兩岸交流。 2023年變得非常重要,考驗政黨和政治領袖面對這些問題的能耐。 【看中國2022年11月18日訊】即將於11月26日展開的臺灣九合一大選,被外界視爲2024年總統大選前哨戰。 目前握有14席縣市長的國民黨期盼奪回臺北市、桃園市等關鍵選區;在7縣市執政的民進黨則積極反攻雙北並尋求收復中臺灣。 臺灣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峻豪表示,蔣萬安現在的參選策略都是在走中間路線,試圖淡化掉其過於老的國民黨“深藍”路線,並希望獲得年輕選票。
佩洛西竄訪事件後受益於民進黨退潮的朱立倫等人,其對兩岸統一事業的後續態度,尚且有待觀察。 臺灣地區作爲中國固有領土,島內政客應與大陸共同推動統一事業的早日完成,島內其他政治勢力如繼續試圖走倚美謀獨的老路,被大陸懲處的島內“臺獨”金主、企業、機構、政客,已經給出了“範例”。 先從國民黨較有影響優勢的臺北、桃園、基隆三地來看,根據當地對於兩黨市長候選人或潛在候選人的相關民調,當前的民調結構相當僵持。 同時,這三地現任的執政首長也都並非國民黨籍,但國民黨卻未能在當地民調上發揮足夠的影響力,無法與對手在支持度上拉出比較顯著的距離,這對於國民黨來說是相當危險的。 臺灣《自由時報》報導,根據中選會資料和2018年新竹市長選舉得票率約65%數據來推算,新竹市長候選人若是獲得91,198票的話,基本可以確定當選。
九合一: 選舉
2009年縣市議員選舉,國民黨在592席中贏得289席,取得近半席次,佔比48.8%;在2010年五都直轄市議員選舉,國民黨、民進黨各拿下130席,勢均力敵。 新北市2010年12月升格直轄市後,3任市長都是國民黨籍。 2014年新北市是國民黨唯一守住的直轄市,不過,朱立倫在板橋、三峽、土城落後,以2萬4528票險勝游錫堃。 2020年總統大選適逢香港反送中運動引發的“亡國感”,年輕選民返鄉投票踊躍,投票率來到74.9%(立委選舉75.13%),地方選舉的投票率則多在6成至7成。 吳建忠預期,不管選舉結果如何,身兼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不至於提前跛腳,至少會等到明年四月以後總統提名人選出線,纔會進入到所謂看守的時間。 另一頭,蔣萬安則在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陪同下掃街拜票。
- 再加上臺北市選民結構,一向以軍公教背景或“外省”家庭居多,這些選民多半在情感上與國民黨較近,在大陸經商定居的家庭者衆。
- 其中臺北市12人蔘選,是市長民選以來,參選人最多的一年。
- 雖然現在的KMT不抵2006,但蔣萬安依然不算弱。
- 在選舉期間,高虹安的博士學位論文、立委辦公室財務問題成爲此次九合一選舉中最令人關注的焦點。
- 在其任內,新北市長長期居於臺灣各縣市民調之冠,被認爲是臺灣目前最受歡迎的縣市長之一。
- 而民進黨則跟進表示,如果鄭寶清脫黨參選,將開除黨籍。
馬英九在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之前,正是擔任臺北市長。 那爲什麼“六都”或者22個縣市中,可看的只有臺北、桃園呢? 而“六都”中,新北市長侯友宜、臺中市長盧秀燕、臺南市長黃偉哲、高雄市長陳其邁,都尋求連任市長,基本上也都沒有什麼懸念。 國民黨籍贏得新北、臺中,民進黨贏得臺南、高雄,都是大概率的事,臺灣依然還是“北藍南綠”的格局。 共有95人報名競爭22個縣市長,臺北市12人、新北市2人、 桃園市4人、 臺中市3人、 臺南市5人、高雄市4人,“六都”共計30人。
九合一: 地方選舉再次大敗後 民進黨能否複製2020年大選翻盤的奇蹟
臺灣民眾對於北京在臺灣的影響力日益焦慮,一些民眾憂心北京政權將藉此緊縮對臺灣的控制。 而與中國大陸的貿易協定,今年稍早觸發了包括佔領國會在內的大規模示威。 日本:《朝日新聞》報導說,柯文哲以無黨籍之姿選上臺北市長,這在民進黨與國民黨兩黨掌控的臺灣政局中極為罕見,臺灣的「民主主義進入新階段」。 貧富懸殊(格差)擴大,食品安全屢屢出現問題,讓馬英九政府遭受猛烈抨擊,促成了柯文哲獲得廣泛跨黨派、跨階層的支持,順利當選。 美國:《美聯社》報導親中的執政國民黨在地方選舉遭挫敗(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馬英九總統2008年上臺後,長期忽視民間對於兩岸協商的疑慮。 如今民眾透過選票警告,表達拒絕被中國喫掉,選舉結果,可能危及兩岸已經簽署的21項協議,民進黨的態度非常關鍵。
九合一: “白紙革命”爆發 中共慌了!丹麥記者上海親歷見證(視頻)
臺灣獨派團體現正推動《捍衛臺灣絕不投降承諾書》連署。 但是,國民黨臺北市長候選人蔣萬安日前表示,簽署這件事情“很白癡”、“沒人會投降”,柯文哲的民衆黨候選人則拒絕簽署,認爲這是意識形態之爭。 根據臺灣新聞網站《菱傳媒》本週公佈的的臺北市長民調,國民黨蔣萬安目前仍以36.48%領先,民進黨代表陳時中33.47%居次,民衆黨支持的黃珊珊則以27.97%緊追。 媒體人韋安預測,國民黨將會以碾壓之勢拿下新北和臺中,現任新北市長侯友宜和臺中市長盧秀燕連任“毫無懸念”。
九合一: 中國人
臺灣22縣市中國民黨執政15縣市、民進黨執政6縣市,一縣市則爲無黨籍執政(花蓮縣,但其實縣長還是國民黨出身)。 但到2014年11月中選舉已經進入肉搏戰的時候,經由媒體民調與政黨本身內部評估,民進黨喊出了“坐七、望十、拼十二”的口號。 九合一 也就是說民進黨認爲他們已經7縣市長“穩穩到手”,有3縣市“唾手可得”,還有兩縣市“拼一拼就有希望”,民進黨自信最多可以贏得12席縣市長的執政權力,這有望創下民進黨成立以來“最輝煌的競選勝績”。
並提醒投票民衆不要忘了身份證、印章、投票通知單,效率比較好,也不會排很久。 九合一 而臺“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李正修則撰文稱,民進黨當局口口聲聲說會盡力保障臺商權益,但對於因新冠疫情一直無法返鄉的許多臺商來說,首當其衝的除籍問題卻遲遲未能解決,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年底選舉的藍綠對決。 這說的是,2018年蔡英文前往臺南地區視察水災災情,她坐在“雲豹”裝甲車上向災民揮手,結果被現場民衆怒斥“下來走兩步”,還因此被批是“史上最傲慢的勘災”。 將臺灣問題推到聯合國,本質上就是“謀獨”之舉,國民黨反對跟民進黨去聯合國“鬧事”,其基本邏輯是堅持“九二共識”,讀懂這一層細節的含義,國民黨的態度還是值得稱道的。 就拿這場鬧劇來說,聯合國2758號決議早已寫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
九合一: 九合一開票之夜 新唐人全程直播 深入解析
但蔣萬安支持率節節下跌,國民黨內部信心已經嚴重不足。 甚至於,羅智強與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已經撕破臉,前者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喊話後者,質問自己應該如何更加大度。 受此影響,國民黨不論推出哪位候選人,必然會受到“重傷”。
九合一: 中國
廈門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就評估,約有三四成臺商因新冠疫情已超過兩年未回臺,因此無法投票。 8月31日,高雄市三民區市議員參選人王文心穿着白紗,意思是她是選舉“新人”。 王文心是醫生蘇偉碩的妻子,蘇偉碩稱,王文心競選經費繳完保證金後只剩10萬元新臺幣,希望大家把王文心這次參選當成“婚宴”,“禮金就直接轉成給王文心的政治獻金”。
九合一: 中國經濟
分析今年結束的分科測驗公民考科,整體著重思辨歷程,題幹強調情境鋪陳,且採跨領域命題,從多元面向進行議題探究,題文閱讀量大。 試題扣緊時事,如俄烏戰爭、薯條荒、疫情封城皆入題,並融入廣泛包括原住民族、勞動、性平等重大議題,考生須多關心時事,思考時事與課程之間的連結,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美國面臨高度通貨膨脹和升息壓力之際,美國總統拜登否認美國可能面臨經濟衰退。 後疫情時期,政治經濟的整合分析成為國家公共治理的重點,考生應熟悉通膨、央行貨幣政策、GDP、WTO等經濟學內涵… 至於確診者今天無法投票議題,她表示,關乎大衆利益的公共衛生固然相當重要,但個人人權維護也很重要,如果中央選舉委員會能夠及早因應,或是有遇到什麼困難,也應該向社會大衆報告。 根據臺選罷條例,在選舉區繼續居住4個月以上方可擁有“投票權”;另外,按照臺戶籍條例則規定,出境兩年以上者,戶政事務所可以徑自爲其做遷出登記。
九合一: 臺灣“九合一”的2022 – 知乎
2018年11月24日,臺灣地區舉行俗稱“九合一”的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民進黨大敗,蔡英文在民進黨總部宣佈辭去黨主席,賴清德也宣佈辭去臺灣行政部門負責人職務。 截至北京時間24日晚上9點,國民黨已經贏得全臺22個縣市首長中14席。 在國民黨臺中市長候選人胡志強28日晚的造勢晚會上,檢舉餿水油事件的屏東老農以錄影方式聲援胡志強。 國民黨臺南市長參選人黃秀霜則安排80歲的母親到競選總部進行最後的溫馨催票。 民進黨新北市長參選人游錫堃則“出奇兵”,率美女與臺灣牛掃街,民衆感嘆上演真實版“美女與野獸”。
九合一: 九合一選舉挫敗 蔡英文辭民進黨主席
此外,其他政黨有39席、無黨籍則有227席,皆減少7席次,顯示第三勢力被壓縮。 根據臺灣民意基金會統計,從2021年至今,國民黨的支持度一度從22.2%跌落至14.5%,期間兩度被民衆黨趕超而暫時成爲第三大黨。 而在去年的公投投票率來看,民進黨在基本盤的動員率爲80%、而國民黨的動員率則僅爲44%,差距甚遠。 而位於臺灣中部的臺中、彰化、南投則因爲其人口集散與南北交界的地理位置,長期作以來都被視爲臺灣選舉政治的戰略緩衝地帶,也因此一直被看作是兩黨的必爭之地。 而中部地區的河流——濁水溪,在臺灣政治中一度有着近似於“楚河漢界”,區分藍綠兩大政黨支持區域的意味。
2014年11月13日公告直轄市長選舉候選人名單。 2014年11月14日至11月28日辦理直轄市長選舉公辦政見發表會。 2014年11月18日公告直轄市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區)長選舉候選人名單。 2014年11月19日至11月28日辦理直轄市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區)長選舉公辦政見發表會。
九合一: 臺灣地方選舉:抗中保臺及三強鼎立? 臺灣“九合一”選戰的關注焦點
對比3個月前的民調,蔣萬安支持率下降3個點、黃珊珊支持率上升2個點、陳時中支持率上升5個點。 接下來還會不會延續蔣萬安支持率下跌,黃珊珊、陳時中支持率上升的趨勢,也很難說。 但是一個事實是,蔣萬安不是一個能製造話題、引領話題的人,這可能導致在最後的衝刺、肉搏階段喫虧。 高虹安如果能贏下新竹市,那麼民衆黨就能至少維持一個縣市執政,這有利於民衆黨鞏固其臺灣第三大黨的地位。 其中,嘉義縣,民進黨縣長翁章梁領先國民黨王育敏27.8%,臺南縣民進黨市長黃偉哲領先國民黨謝龍介25.3%,屏東縣民進黨周春米領先國民黨蘇清泉18.3%,民進黨高雄市長陳其邁領先國民黨柯志恩16.6%。
蔣萬安因此被視爲蔣家後代,許多支持者皆認定他爲蔣家“第四代”,即臺灣威權時代領導人蔣介石的曾孫。 不過,蔣家未與蔣家族做過親子關係鑑定,因此尚無法律證據證實雙方血緣關係。 本次選舉與“18 歲公民權”修憲案複決同時舉行,但最終沒有通過,這意味着臺灣男性在18歲需要服兵役,但依然不能投票選總統。 蔡英文說,她沒有向習近平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 “屈服”,在她的領導下,越來越多的國家把臺灣的民主與安全視爲是國際秩序和平穩定的關鍵。 若把全國所有縣市議會席次加總來看,國民黨長期居於優勢地位,即使2014年減少33席,仍維持4成以上佔比。 2018年民進黨輸掉53席,國民黨增加8席,第三勢力大有斬獲,無黨籍增加31席。
臺灣防疫成績,同時成爲執政黨宣傳或在野黨批評的重點。 這緣由臺灣前衛福部長,也是臺灣防疫總指揮官陳時中,辭去公職代表民進黨參選臺北市長。 國民黨候選人蔣萬安,及民衆黨支持的黃珊珊嚴厲抨擊陳時中的防疫政策。
九合一: 要出大事 習近平危矣?繼四通橋後 重慶又現勇士(視頻)
5月9日中國國民黨進行第九波提名,提名臺北市初選勝出的丁守中、金門縣徵召楊鎮浯。 5月16日民主進步黨選舉對策委員會決定,臺北市將啟動徵召程序,自提人選,不再禮讓現任市長柯文哲。 5月23日中國國民黨進行第十波提名,提名高雄市初選勝出的韓國瑜、臺南市初選勝出的高思博。 5月30日民主進步黨進行第五波提名,臺北市徵召姚文智。
九合一: 臺灣問題
因爲這說明了,這些早期作爲國民黨影響優勢的地方城市,在政黨傾向上正在逐漸接近臺灣中部搖擺縣市。 作爲臺灣的政治中心,臺北歷年來都被藍綠兩黨視作戰略要地。 現任臺北市長柯文哲即將卸任,但他作爲寶島政壇第三大黨民衆黨的領袖,卻未能推出與自己影響力相近的候選人,情勢變得相當複雜。 圖爲蔣萬安這次“九合一”選舉中比較大的看點,無疑是臺北市長位置,蔣介石曾孫蔣萬安當選臺北市長,而蔡英文與民進黨主推的陳時中落選。 之前,陳時中與王世堅還因爲臺北市長選舉一事,鬧出了一個重大丑聞,作爲民進黨內部的分歧,實際上也讓其他黨派,以及臺灣地區民衆看了一波笑話。 放在兩年前,陳時中還能夠炫耀自己的抗疫成績,但現在,臺灣地區的抗擊疫情成績完全是慘不忍睹,臺灣地區民衆自然也不會支持他。
由中央選舉委員會自2014年起,整合全國九類地方公職選舉於同一天投票,以達節省選務經費,降低社會成本之目的。 目前,臺灣地區的確需要一個新的代表來恢復與大陸之間的聯繫,畢竟臺灣地區對大陸的經濟依賴程度高達60%。 如果兩岸關係一直處於緊張狀態,那麼臺灣地區的經濟就難有大的起色。 但需要強調的是,兩岸關係的改善、發展,必須建立在一個前提下,那就是堅持一箇中國原則。 陳宗巖教授指出,地方選舉並非“抗中保臺”牌的主要戰場,選民較重視民生,會透過選票表達對政府施政的不滿,也是在下次大選前給執政黨的一次警訊。
在1949年中國內戰結束後逃到臺灣之前統治中國大陸的國民黨,傳統上傾向於與北京保持密切關係,這讓民進黨很容易抨擊國民黨“賣灣”。 “我要告訴大家,臺灣的存在,臺灣人民對自由民主的堅持,不是對任何人的挑釁,”蔡英文在民進黨爲臺北和新北市長候選人舉行的造勢晚會上說。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11月26日訊】臺灣九合一大選將在週六(26日)進行投票。 《新唐人亞太電視臺》也將從下午5點開始,連續四個小時,爲全球華人觀衆全程追蹤直播報導最新開票動態,並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同步解析臺灣政治版圖變化,帶您深度掌握中共二十大後,臺灣首次地方大選。 2009年地方選舉,國民黨在211席鄉鎮市長拿下121席次,佔半數以上,無黨籍、民進黨分別有56席、34席。 無黨籍鄉鎮市長連續2屆都增加,2018年達到78席次,與國民黨80席不相上下,民進黨則為40席。
國民黨內目前的元老,多多少少都受過蔣經國的提拔、恩惠。 例如馬英九曾是蔣經國的英文翻譯,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曾是蔣經國的祕書、新聞局長。 她曾是臺灣“環球小姐”第四名,那雙1米2的大長腿,非常的吸睛。 這次縣市長選舉來看,民衆黨相比時代力量黨,更佔優勢。 此外,在宜蘭縣,現任國民黨籍縣長林姿妙雖然被民進黨當局用公權力打壓、查水錶,但是其支持率依然領先對手。 綜上,國民黨在8個縣市(新北市、臺中市、嘉義市、臺東縣、南投縣、新竹縣、花蓮縣、連江縣)勝選,基本是穩的。
而5月下旬,全國臺企聯就曾連續兩天發表聲明,批評民進黨當局的除籍舉動等於變相剝奪民衆的投票權,呼籲從寬解釋或修訂法令。 但顯然民進黨當局並不理會,臺內務部門只是要求已出境臺商如果想投票,“務必安排在7月26日前回臺一趟”,還稱“爲了戶籍資料正確,出境兩年以上依法應遷出登記”。 據統計,2020年至2022年6月已有近44萬人被遷出。 這名網友指出,臺灣社會根本不需要玩弄歧視貧窮或是製造仇富的分裂遊戲,當局政府應該要帶領民衆一起家財萬貫、喫香喝辣、快樂幸福、富足安康、兩岸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