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越來越多的地方問題被視為跟外部的中共因素有關係。 「太陽花運動」的最大成就之一,是提升了人們對「中共黑手」的認知。 像柯文哲這樣的候選人對太陽花一代有很大的吸引力。 面對來自草根民眾的越來越大的壓力,以及面對泛綠聯盟的壯大,馬英九推進跟中共之間不得人心的協議的能力可能將嚴重受挫。 越南:越南電子新聞網站(vnexpress.net)引述臺灣媒體報導,受反對黨支持的獨立候選人柯文哲今天以70萬票贏過獲得50萬票的執政黨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當選臺北市長。 報導指出,國民黨16年以來就一直在臺北市執政,受民進黨支援的獨立候選人柯文哲這次參選獲勝;此外,國民黨在臺中市、桃園市長的選舉也輸給民進黨等,被分析人士評為執政黨國民黨的重大挫敗。
報導說,今年3月臺灣的學生運動興起,反對兩岸ECFA的服貿協定,進而佔領國會,廣泛出現「過去六年太急於對中『融合』」的批判,如今國民黨遭遇如此大敗,是對馬政府的不信任投票。 2014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俗稱103年中華民國九合一選舉,公告於2014年(民國103年)11月29日舉行。 本屆選舉是總統馬英九在2012年5月20日連任後的首場全國性選舉,部分輿論與媒體視為是馬英九第二任期期中考,也視為是2016年總統大選前哨戰。
2014選舉: 臺灣選舉:連勝文想挽回頹勢的三張牌
估算投票率7成左右,各選區的當選門檻票數,為預估值,非中選會宣佈之正式門檻。 總體上,選民不認為國會改選會帶來大的改變。 紐約市的數據分析師德懷特(Burton 2014選舉 Dewilde)懷疑2012年中期選舉能解決任何問題,但他說,新國會不大可能比現在的更糟糕。 40%的選民認為明年埃博拉病毒將很可能或可能在美國爆發。 超過10%的選民甚至相信他們的家人可能受到感染。 四成受訪者表示,他們在埃博拉問題上不信任聯邦政府。
此現象至2012年正副總統選舉仍無改變,除了嘉義市由藍天變綠地、國民黨在花蓮縣勝出外,其餘縣市皆由地方執政黨領先。 但在同日舉行的區域立法委員選舉,民進黨的得票率在未執政的臺中市、嘉義市、臺東縣、澎湖縣領先,國民黨在花蓮縣勝出,連江縣則由無黨籍人士攻下。 而前南投縣縣長林洋港、林源朗也是林明溱的叔公。
2014選舉: 國民黨大崩壞!2014選舉意義?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亦於2014年5月13日經立法院修法,5月28日總統公佈,新增第37條之1,明訂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應於改制前選出區長及區民代表。 2014選舉 香港:相較中國官媒的冷處理,諸如明報、東方日報、星島日報等香港媒體都對臺灣選舉做了不間斷地即時報導,也將臺灣選舉結果放在顯著位置,各主要縣市的選舉結果都有所著墨。 日本:《讀賣新聞》指出,這次的地方選舉被視為是對總統馬英九連任施政的「期中考」評分,但臺北、臺中等大都市的市長選舉敗北,可能影響2016年的總統大選。 各縣份框色依據上屆選舉得票最高的政黨分佈、各直轄市依據所屬山地原住民區改制前最後一屆鄉民代表選舉得票最高的政黨分佈。
2018年九合一選舉,林明溱再次代表國民黨挑戰連任,對上民進黨提名的草屯鎮鎮長洪國浩,林明溱自競選開始民調即大致穩定領先,最後以66%的得票率(共195,385票)高票連任南投縣縣長。 美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報導敗選後江揆請辭(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國民黨在太陽花運動後的首次選舉中遭到敗選,行政院長因而請辭,可能顯示這個東亞的島嶼(臺灣)將有革。 臺灣黑色星期六選舉給中共一巴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經過跟北京的六年「和解」,並且簽署了20條兩岸協議之後,「重振」臺灣停滯經濟的諾言從未實現。 許多選民認為,國民黨無力解決國內問題是因為政府一心一意地專注於跟中共打交道。 許多人指責馬英九沒有足夠注重保衛臺灣主權和民主。
2014選舉: 歷屆鄉鎮市長選舉 政黨得票率走勢
以當選人的得票數排行榜來看,現任高雄市長陳菊以99萬票奪下全國第一高票,第二名當選高票是現任新北市長朱立倫的95萬票,但朱的對手遊錫堃也拿下93萬票。 第三名高票當選人是新科臺北市長柯文哲,拿下85萬票。 地方制度法於2014年1月14日經立法院修法,1月29日總統公佈,新增第83條之2及第83條之4,明訂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由鄉改制者)為地方自治團體,並選出區長及區民代表。
本屆選舉由中華民國自由地區之直轄市(6都)選出新一屆的直轄市長、直轄市議員及裏長,另加首屆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長及區民代表。 並由臺灣省(11縣3市)及福建省(2縣)中,選出新一屆的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及村裏長。 應選名額共計1萬1130名,更有高達1萬9762位候選人登記參選,有23個政黨參與,並有10個政黨當選直轄市及縣市議員,均創下歷屆新高紀錄。 義大利:《共和報》在網頁上表示,臺灣地方選舉結果如同政治地震,國民黨遭極大挫敗,行政院長江宜樺也因此請辭。 共和報指出,獨立候選人柯文哲當選臺北市市長,是對執政黨的沈重打擊。
2014選舉: 臺灣九合一六都選舉人物系列–柯文哲
選舉結果將直接影響2016年總統大選。 在2009年縣市長選舉及2010年直轄市長選舉後,濁水溪再度成為臺灣政黨版圖「北藍南綠」的分界線。 濁水溪以北,除宜蘭縣由民進黨執政外,其餘縣市均由國民黨掌政。 濁水溪以南,除嘉義市插上藍旗,其餘縣市均是綠營的天下。 而在東部外島,除花蓮縣由無黨籍人士主政外,其餘地區皆撐起藍天。 2022年九合一大選落幕,國民黨大勝奪13縣市,且有11縣市的議員席次佔多數、具執政優勢;民進黨首長僅拿下5席,為創黨以來最低紀錄;民眾黨贏得新竹市,地方選舉首度插旗;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案最終未達門檻。
2014年九合一選舉結果揭曉,藍天變綠地,國民黨面臨有史以來最大挫敗。 中時新聞網「九合一選舉即時開票」專輯,提供詳細快速的即時開票數據,讓您輕鬆掌握候選人票數走勢,隨時隨地瞭解當選狀態。 回顧臺灣開放總統直接民選以來,從選舉演變來看,中央執政的總統都會經過蜜月期、民怨期、翻盤期三階段,然後走向政黨輪替,這次九合一選舉結果是否透露下屆總統大選風向,值得關注。 2014年九合一選舉,中央執政的國民黨縣市長席次從15席大幅縮水至6席,六都選戰僅僅只在新北市慘勝,一次丟掉臺北市、臺中市、桃園市的執政權,並在部分縣市意外落敗,2016總統大選提前拉警報。 註1:委員所屬黨籍標示 2014選舉 – 為中國國民黨、為民主進步黨、為臺灣團結聯盟、為親民黨、為無黨團結聯盟、為無黨籍、為民國黨。
2014選舉: 直轄市長及縣市長候選人名單
依最高法院檢察署資料,截至投票日,檢察機關共受理4671件與選舉相關之告訴案、被告人數多達11,443人,其中賄選案3,392件、共8,073名被告;暴力相關182件、共295名被告;其他類型1,097件、3,075名被告。 另有「選舉賭盤」案件52件、「意圖使人不當選」319件及「幽靈人口」638件。 2014選舉2025 依內政部警政署資料,投票日違法事件共計有:撕毀選票13件、將選票帶出場外1件、違反《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遭移送1件、穿競選背心投票1件。
- 依內政部警政署資料,投票日違法事件共計有:撕毀選票13件、將選票帶出場外1件、違反《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遭移送1件、穿競選背心投票1件。
- 英國:《BBC》分析,國民黨的慘敗反應出選民對政府食安問題的處理、低薪資、和貧富差距的不滿,也反應了對國民黨親中政策的憂慮。
- 2014年10月27日候選人抽籤決定號次。
- 本屆選舉是總統馬英九在2012年5月20日連任後的首場全國性選舉,部分輿論與媒體視為是馬英九第二任期期中考,也視為是2016年總統大選前哨戰。
- 地方制度法於2014年1月14日經立法院修法,1月29日總統公佈,新增第83條之2及第83條之4,明訂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由鄉改制者)為地方自治團體,並選出區長及區民代表。
- 一些中國學者擔心,如果安倍領導的執政聯盟在選舉中大獲全勝的話,將有可能導致安倍未來幾年內在對華政策上繼續採取強硬路線,因此會使剛剛開始緩慢解凍的中日關係增加負面因素。
2015年1月4日前通知候選人領取補貼之競選費用。 選舉結果,執政的中國國民黨遭遇自1997年縣市長選舉以來的最大慘敗,由選前4都11縣市萎縮至1都5縣,在野的民主進步黨則由選前的2都4縣擴張為4都9縣市。 地方執政版圖巨幅震盪,多數縣市首長政黨輪替,形成「綠大於藍」的局面。
2014選舉: 新聞發布
「安倍經濟學」的「三板斧」是寬鬆的貨幣政策、政府開支加大以及鼓勵競爭的市場改革。 根據日本選舉制度,日本眾議院選舉將決定未來四年日本由哪個政黨來執政,而按照慣例,日本執政黨的黨首也自動成為日本首相。 因此,週日舉行的眾議院選舉實際上也成為日本的首相選舉。 根據開票結果,桃園市、基隆市、新竹市、嘉義市、澎湖縣五位首長,面臨相當明顯的「朝小野大」局面,此外,雙北市長也同步面臨議會的在野勢力消長。 新科縣市長們上任後若欲推動施政,必須展現極佳的施政手腕。 美國:《洛杉磯時報》引述專家說法,認為中國不會在馬英九剩下的任期內急於推動新的協議,因為,目前與馬英九談交易的誘因不大,中國可能會等到2016年的總統大選結果。
剛結束的臺灣九合一選舉,民進黨丟掉大片江山,身兼民進黨黨主席的總統蔡英文在選舉結果出爐當晚宣佈辭去黨主席。 2014選舉 臺灣的選舉起始於日治時代,當前的選舉制度與架構則來自中華民國憲法,其中第二章「人民之權利義務」第17條載明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及複決之權。 此外,該法並在國民大會、立法、監察、地方制度、省縣及選舉等相關章節,提供臺灣選舉的母法根源。 和上一屆相比,柯文哲這次的選舉結果,12個行政區全部贏過連勝文,就連藍營票倉文山區,也以7萬4230票、49.93%的得票率,險勝連勝文的7萬1027票、47.78%的得票率。
2014選舉: 村裏長選舉 選舉概況
2014年,柯文哲以無黨籍候選人嘅身份參加臺北市長選舉,自估讓藍使多200億。 2018年,佢又以無黨籍候選人嘅身份再次參選,最後連任。 產業 野島剛:民進黨不是輸給藍營和中國,是輸給自己 「民進黨並非輸給國民黨、輸給中國因素,而是在長期執政中沒有向主要支持者們給出滿意的答案。」長期觀察兩岸三地政治情勢的野島剛,從外媒角度分析此次大選勝敗關鍵。
2014選舉: 鄉鎮市區長選舉結果
內政部指出,各鄉(鎮、市、區)公所將於11月8日至10日公開陳列選舉人(投票權人)名冊,民眾可在此3日到戶籍地的公所閱覽名冊,或至戶政司全球資訊網線上查詢,如發現有誤,可立即向戶籍地的公所申請更正,以保障權益。 與此同時,卡塔爾世界盃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但是中國觀眾在公共電視上看到的直播畫面,卻與世界其他地方有所不一樣。 2022年,林明溱遭爆料,其兒子林儒彬擔任無給職縣長特助3年,卻能買入推估約2600萬元的豪宅。 林明溱先是回應,其老家殘破,退休後欲有房屋居住,以兒子之名興建,用自己的立委、縣長得票補助款加貸款來建,難道不行嗎? 但曾琮愷爆料質疑,縣長職月薪17萬餘元,要20年不喫不喝,即使再加上選票補助款也不夠,疑似涉及財產來源不明,應接受檢視,且好好地對外說明。 選舉的規模大過於2012年舉行的總統大選,投入的選舉經費則估計是大約近32億元新臺幣(約合1億餘美元、6億多元人民幣)。
目前民主黨人的挑戰在於讓他們的支持者參與投票,但這已證明相當困難。 參加中期選舉的選民更多是白人、老人和保守派人士。 2014選舉2025 【大紀元2014年11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海寧編譯報導)2014年美國中期選舉將於11月4日(下週二)舉行。
2014選舉: 縣市長選舉 候選人概況及總得票數
2014年11月18日公告直轄市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區)長選舉候選人名單。 2014年11月19日至11月28日辦理直轄市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區)長選舉公辦政見發表會。 2014年11月23日公告鄉(鎮、市、區)民代表、村(裏)長選舉候選人名單。 2014年11月25日公告選舉人人數。
如果柯p真的做的到他參選時的承諾,我想這是臺灣政治邁向瑞士直接民主的里程碑。 只要人民的民主法制素質持續提昇,臺灣將會改寫某些人說華人不適合民主制度的鬼話。 對於未來市府小內閣,柯文哲說:「我們待會兒九點半就要開會討論。」他指出,副市長將採功能取向,局處首長則以遴選產生,希望五天內就能提出局長名單,但他強調,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穩定市府的員工。 以得票數的差距分析,現任高雄市長陳菊贏過對手楊秋興54萬票,獲得贏差第一名;緊接著的是臺南市長賴清德,也贏過對手黃秀霜將近45萬票,南部兩都有令人不意外的強勁表現。
2014年10月27日候選人抽籤決定號次。 2014年11月9日選舉人名冊編造完成。 2014年11月13日公告直轄市長選舉候選人名單。 2014年11月14日至11月28日辦理直轄市長選舉公辦政見發表會。
《今日美國》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的民意調查表明,美國選民對政府缺乏信心。 他們擔心的問題包括埃博拉病毒、恐怖組織伊斯蘭國以及美國經濟。 四分之一的人把這些問題看作是他們一生中最嚴重的問題。 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認為美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俄羅斯:最大通訊社塔斯社報導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並評論此次選舉結果將影響2016年總統大選。 塔斯社以「史上最大規模地方選舉」為標題,報導了臺灣九合一選舉,俄羅斯各大媒體紛紛引述塔斯社的消息。 俄通社-塔斯社指出,這次臺灣最大規模地方選舉是「民意氣壓計」,是對國民黨的嚴峻挑戰。